澳洲總理府的華裔女科學家(3)

求學
夏青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 ,

三、求學──讀書可知禮,知禮方能輔國。
「和浩瀚的宇宙相比,我們所知道的那點東西實在是太渺小了。」

1.與科學的緣分

「我與科學的緣分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母親刻意培養的。我的天性中,喜歡文學多於數理化,從小耳濡目染的都是中外小說,我們常常因為愛看小說而挨母親的訓,她說我們『抽鴉片煙』,浪費時間。在媽媽的督促下,我漸漸地喜歡上了數學和物理,喜歡數學的嚴謹性,講邏輯,有規律可循,像一首美妙的音樂。喜歡物理的趣味性,像小說,像故事,每碰到一道難題就非常興奮,一種面臨挑戰的興奮,解題後的快樂,令人陶醉。」

在海倫姐弟很小的時候,母親就給她們一人買了一個小小的日記本,她們小時候的節日禮物總是日記本、書之類的東西。愛好文學寫作的母親,常寫日記、寫小說、寫散文、寫詩詞,可是她卻不願也不讓她的孩子們從事文學寫作。她說搞文學太痛苦了,還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當時小海倫還不能完全理解母親話裡的含意,在一個不能自由表達自己思想的環境裡從文,確實會很痛苦。長大以後,她真的很慶幸母親當年為她選擇的路。

「我與科學至今為止都是和睦相處,我在科學研究裡發現了樂趣,在揭示自然界奧秘的同時,科學也為我提供了滿意的工作和生計。」

2.我的老師們

「俗話說大恩不言報,但是,每當我回顧起自己的成長歷程時,卻不由自主的會想起對我有著重要影響的幾位良師。他們對我早期的求學生涯和我的科學觀點有著重大的影響。他們是吉林九中的田異老師,上海交通大學6系的鐘廷修教授和我的博士學位導師Caroline Baillie教授。」

「田老師並不是我的中學老師,也沒有在課堂上教過我,那是一個非常的緣分。母親和田老師正好插隊在同一個山村,我就成了他的私塾學生。我永遠記得那在四道溝田異老師家昏黃的油燈下,坐在炕桌上聽田老師講大代數和三角幾何的情景;做他送給我的那本蘇聯教材裡的題目。他給我講古希臘數學家丟番圖的墓誌銘,是他開啟了我對數學的興趣、並打下了堅實的數學基礎。」

「鍾廷修教授也不是我的大學老師,那是在我出國前的一段日子裡,大概有二年多時間吧,在工作和學習之餘,我成了鍾老師家的座上客,成了他眾多的學生聽眾之一,聽他自得其樂地講液壓、講政治、講哲學、講人生。鍾老師對科學的客觀理解和靈活與嚴謹的治學作風很深地影響了我後來的研究道路。使我不懼怕改行,尋求挑戰,尋找新領域的邊緣科學。因為他自己也是一個留學歸國的學者,所以他深知國內教學的局限性,他把自己所帶的研究生都推薦到國外去深造,從不把學生作為廉價勞動力來為他做實驗。他說「出去吧,真刀真槍地搞研究,我們的博士學位做的是模擬課題,國外做的是實際研究」。他不僅僅為我寫推薦信還和妻子拿出2900元給我買機票,送我來澳洲留學。那時候普通人每月的工資只有80幾元,這種恩師之情我將永生不忘。鍾老師那種對物質生活的理解和對人的寬容諒解的態度很有點老子哲學的味道,『無為』與『超然』。鍾老師一生不追求名利、權勢,醉心於自己的科學世界裡,無論在學術上還是在做人上都是我的良師。」

「我的博士導師Caroline Baillie教授是一個美麗的英國姑娘,她是我瞭解西方科學家和人文的窗口,我們情同姐妹。在我做PhD期間,她所給予我的主要影響是啟發思路,她從不像別的導師那樣去管住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去做,然後從旁指導,給予鼓勵和幫助。她當時很年輕,我是她的第一屆博士生,我跟她做博士論文時,她才只有26歲。很多人喜歡跟隨大師,但有時候大師們會太忙,並且遠離研究,搞管理多,沒時間指導學生。反而是年輕的導師們,因為他們自己也在基層搞研究,所以能從他們那裏得到很多幫助。」

3.做博士研究的歷程

「讀博士是一個非常孤獨的旅程,對誰都一樣,沒有人與你搞一樣的課題,你的結果也一定是世界上第一次才有的,你搞的研究也一定是前人沒有搞過的,否則你就得不到博士學位了。通常博士導師會大致和學生說一說他的想法,沒有題目,也沒有答案。接下來就是學生自己去找數據Literature Review(文獻探索)、定課題,然後就是摸著石頭過河了。對於一個沒有一點研究經驗的學生來說,這絕對是人生的一大挑戰。有時候設計準備一個實驗要好幾個月的時間,到最後還不一定成功。做理論的,算好幾個月,算到最後發散(沒解)了,就得推翻重來,很辛苦,但也很有趣。」

「有這樣一個有趣的說法,念學士時老師有題目有答案;念碩士時老師有題目沒答案;念博士時老師沒題目也沒答案,全憑造化了。」

「記得在一個聖誕節的日子裡,學校五層的教學大樓空空如也,有一個做流變學博士學位的同學,站在五層樓上發獃,我過去問他想甚麼呢?他說,我算了三個月,發散了,我在想,是從這五樓上跳下去呢還是回去接著算。我笑著勸他,還是回去接著算吧,三個月後算不出來,再跳也不遲。」(待續)

--轉自看中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錢莉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懷孕期間主攻科研項目,榮獲美國心血管科研領域重量級大獎,完美的平衡了家庭和事業的關係,贏得眾人讚歎。近日,錢莉女士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分享多年的科研心得。筆者希望將她的正面能量,分享給同在美國追夢的華人。
  • 6月19日,在波士頓召開的國際生物技術BIO年會上,華裔女科學家唐南珊博士獲第14屆生物技術年度大獎(Biotechnology Heritage Award),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女性科學家,也是第一位獲獎的華裔。
  • 被音樂雜誌譽為「華人國際藝術家之璀璨新星」,朱丹是一位活躍在國際舞台上才華橫溢的年輕小提琴家,他出生在中國北京。每年都應邀和世界各頂級樂團合作,並舉行獨奏音樂會。發行的諸多影音作品中包括去年和Christoph Eschenbach指揮大師在德國現場演奏的DVD ,還有與法國鋼琴大師Philippe Entremont錄製的CD等等。
  • 您是否知道野泊•奧客雅(Jeppe Aakjær)?他是丹麥著名的田園詩人,也是社會活動家。他出生於1866年,於1930年去世,他的一生折射了丹麥民主制度建立並逐漸健全的過程。 奧客雅為丹麥弱勢群體的呼籲曾讓他飽受牢獄之苦,但詩人優美感人的詩歌,如《我是燕麥》等至今傳唱不息,而他在每年舉辦的燕樂聚會上充滿智慧和觀點鮮明的演說,更讓丹麥社會的窮人和富人們都開始覺醒。
  • 談到當狀元的秘訣,曹潤澤說,第一,他按自己的興趣選課,父母也很支持。第二,提前自學很重要。比如,班裡開始學11年級化學時,他已看完12年級化學書,這才可能拿高分。第三, 要充滿自信,相信自己有天賦。第四,要堅強、開朗,摔倒一次無所謂,馬上爬起來。
  • (大紀元記者韓婕綜合報導)美國火星探測器「好奇號」,己於美東時間8月6日凌晨1點31分成功登陸火星地表的蓋爾撞擊坑(Gale Crater),並在幾分鐘後傳回首張地表圖像。
  • 2001年帶著滿腹夢想﹐隻身由臺灣來到美國﹐10年努力奮鬥﹐勇闖好萊塢﹐林芳君(Andrea Lin)逐漸在美國演藝圈打響自己的知名度﹐面向世界﹐為幫助沒有自信的女性朋友﹐從各方面提昇自己﹐了解美國﹐融入社會﹐將於9月15日、16日舉辦辣妹訓練營(Hottie Camp)。
  • (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哈佛大學統計學系主任,來自中國上海的華裔學者孟曉犁近日被任命為該校藝術科學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GSAS)院長,並已於15日上任。孟曉犁接替前任院長、歷史學教授布蘭德(Allan Brandt),他因病於自二月起卸任開始就醫。
  • (shown)一個非本科系出生的弱女子,改變臺灣百貨業界櫃姐與各大企業制服的文化,帶動了制服界的時尚,為出走大陸而呈現蕭條的臺灣紡織業帶來上億商機。從制服再到高級訂製服,廖佳琳浸淫在時尚服飾的世界中,對於美麗的追求,始終如一。
  • 坐落於首都堪培拉的澳大利亞總理府,聚集著胸懷大志的輔政要臣,滿腹經綸的賢人雅士、文韜武略的精英良將,其中有一位東方女子,淡然、從容,在總理府裡出入,在人們的視線外辛勞,和澳洲的同僚們一起默默為總理內閣醞釀、謀劃,決策攸關國家安全的科研、民生大事的方案。她的英文名字叫海倫,她是總理內閣的高級科技顧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