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專訪紐約華僑文教服務中心主任張景南

推廣華語正體字 深耕僑教文化扎根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1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天成紐約採訪報導)「漢字的本身不只是一個符號,而是有著意義的文字。」過去一年裡,由臺灣中華民國政府成立的「臺灣書院」在海外積極推動正體字,紐約華僑文教服務中心主任張景南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可以讓人們受益一生。」

「無『僑教』就無『僑務』,做僑教工作,也就是推廣中華文化,讓人們受到中華文化的薰陶。」紐約「臺灣書院」華僑文教服務中心為推廣華語文,加強聯繫在主流學校任教的華語文教師,通過與僑校及當地社區等管道,主辦、協辦了多個哲學、文學、藝術等相關講座和活動,協助推動正體字進入當地主流系統。

張景南說:「像在美國出生的孩子,雖然有著華人的面孔,但是如果沒有中華文化的因素,他們的思想、生活習慣就和美國人沒有任何區別。所以我們希望這些華人後代在父母的引導下,通過我們的活動接觸更多中華傳統文化,學習更多正體字。」

「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四千多年前,黃帝史官倉頡依照日月山河之形而造字,漢字用「形聲」的法則解決了書寫與語音對應的問題,成為世上唯一「視覺辨識」的文字系統,並維持了一千多年的國際文字地位。

自從甲骨文發明以來,漢字字體經歷了由篆書到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的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產生了數量眾多的書法家和以正體字呈現的書法作品。正體字以其深遠內涵和形體之美聯繫著中華傳統文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成為正統中華文化中璀璨的明珠。
[[3]]
正體字是中國社會自商朝起、三千多年來所使用的文字,是認識中華文化無可取代的鎖匙,全球使用正體中文的人口主要在臺灣,臺灣對正體字的發展及保存有重要且不可取代之地位。

●簡體字喪失漢字內涵與形體美感

但中國大陸推行「簡體字」幾十年後,到現在很多人都漸漸不認識「正體字」了,還把正體字稱為「繁體字」,而簡體字也因其簡化,切割了字體的結構,抹去了文字的意義,喪失了漢字的內涵和形體之美感。來自臺灣的張景南,對此深感遺憾。

「漢字的本身不只是一個符號,而是有著意義的文字。比如國家的『國』,外面方框是邊界,裡面是『戈』,就是武力,還有『口』,就是人口,裡面的一橫就是統一,像現在的國家都要有這些才能是一個國家。而簡體字的『國』呢,是一個框,裡面是一個『玉』字,只有金玉而已,怎能稱為國。」經張景南這一解說,中國文字之美即刻躍於眼前。
[[2]]
他再舉例,「那個愛心的『愛』,正體字中間部位是一顆『心』,上面是一個手,所以一個人對一個人的愛,是掏心掏肺給對方,才能叫愛。簡體字的『愛』字,中間的『心』被拿掉了,無心之愛,怎能是真心實意的愛呢?」

「還有工『廠』的『廠』,工廠裡面要有東西才能叫『廠』,簡體字則是一橫一撇,裡面沒有東西怎麼叫廠。還有很多例子,不勝枚舉。」打開話匣子,張景南說得生動,也讓人感受他深厚的國學底子。

漢字形、神、意兼備,從自然類象中衍生,是對自然現象的高度概括與凝聚,漢字誕生之時,已賦予其相應的五行屬性。漢字體現五行屬性的方式有所不同,有的漢字是以形狀來體現,有的字則是以神態來體現,而有的漢字則是以意義來體現。

「中文裡面強調五行,金、木、水、火、土。像那個『東』字,裡面有『木』、有『日』,因為木屬東方,火屬南方,西方是金,北方是水,日和木一起嘛,所以是東方。還有的漢字是根據偏旁部首區分五行,漢字中帶木旁草頭的字屬木;帶金旁、玉旁的字屬金,帶火帶日的字屬火,帶土帶山的字屬土等等。」在張景南眼中,漢字不只是文字,是富有深厚內涵,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體現。

張景南認為,華人不僅擁有獨特意涵的文字,還擁有著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隨著文化的薰陶及年齡、閱歷的增長,對中華文化的理解會更深刻。

●詩詞之美 中華文化瑰寶

他仍然記得年少時讀南宋辛棄疾〈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當時只喜歡寫詩,只關心功課成績的他沒什麼感觸。

「年紀輕不知道啥是愁滋味,以前我覺得這詞寫得不好,秋天跟愁有啥關係。」而今嚐過酸甜苦辣,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對中華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才發現寫得真好。「因為中華傳統文化裡,秋天是個蕭殺的季節,『心』上沒有『秋』就沒有蕭殺,就不會有『愁』。詞人把這種情感表現在文學作品裡面,而文化內涵的部分又充分展現在文字當中。」

張景南還回憶到,一次在北美華人作家協會的年會上和作家們交流,談到文學人生,張景南便以宋詞〈虞美人 聽雨〉一抒情懷,「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又是秋天,十分淒涼,孤獨一人,聽雨獨自在滴。人生數十寒暑莫論聚首時的歡樂,或分離時的悲哀,一切終將化散。此時再來聽雨,也只有『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這是多麼沉重的感嘆,越是情深之人,越發能體會人間離合際遇的無情。人的一生在詞人筆下,只是『聽雨』,便可道盡人生。」聽張景南感性抒發,讓人重溫中國古代寓意無限的詩詞意境。

文學也表述歷史,張景南以《三國演義》的開場白舉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雖然上半段完全是寫景,但是道出中國五千年歷史就像長江一樣不停地流淌。五千年出了多少英雄,然而青山還是青山,夕陽還是夕陽。」

張景南繼續侃侃而談,「下半段,『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白髮老人在江上垂釣,看看秋月和春風,和朋友喝著酒,談談歷史談談文學,談笑當中,說不完多少悲歡離合、人生百態。幾句話,道盡歷史規律,充分展現中華文化的底蘊、精華。」

●扎根中華文化 一步一腳印

面對漸漸被人遺忘的文化,張景南頗有感觸地說,今天的活動就會成為明天的記載,所有歷史都是大家做過的事,再記錄下來,被稱為歷史。要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需要大家一起來做,一起推廣,讓中華文化在下一代心裡扎根,這就是在創造歷史。

於是,在張景南服務的紐約華僑文教服務中心在紐約多個中文學校除了開設週末中文班課程外,還開辦了夏令營項目。「我們從臺灣請一些老師來,和紐約的老師相互交流教學經驗。在週末班和夏令營授課時,給學生介紹傳統中華文化的東西,教他們中國功夫、剪紙、做香包、打陀螺等等民俗才藝,讓他們了解中華文化中的節氣等傳統。」
[[4]]
[[5]]
但對小孩來說,詩朗誦、查字典似乎不太容易吸收,於是他們就在端午節、中秋節、新年、龍年等民俗節慶,設計出一個題目,要求學生分組做簡報。「通過學生自己的作業,他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就會越來越多,理解就會越來越深,就會越來越有興趣。如果學生中文不好,老師和家長就會參與到他們的作業中,成了『全民運動』,師長、父母在和學生互動的過程中,進行著文化的傳承。」

張景南認為,對學生的教育要一步一腳印地做,就如同一個人文學修養的形成一樣。

「唐詩、宋詞、元曲、民間小說、詩集、散文等優秀文學作品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包括講話、談吐,不斷吸取這些文化精髓,自然而然會形成自己的風格,也就是文化內涵的體現。因而,一個人的內涵是裝不出來的,裝得很有學問,滿腹經綸,沒有用的。人跟人之間,你一聽你一看,幾次之後就知道這個人到底有幾兩重。所以這個部分人要不斷地去充實,沒辦法一蹴可成。」

也正因為這樣,海外華文教育有時並無法馬上看到成果。張景南對長期堅持在華語文教學崗位的教師表示敬佩,感謝他們的默默奉獻。

「教書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要有成就感很難,在做華文教育這條路上,要得到回饋可能得要很長的時間,所以對長期堅持在這個崗位上的教師們表示敬佩和感謝。我認為,要做就要做紮實,還要有遠見。老一輩人都講『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我說:前人沒種樹,後人就曬太陽。」

「你播種,可能你看不到收穫,但是當從事華語文教學的每位老師都盡心盡力去做的話,一定積沙成塔。」張景南堅定地如是說。

(責任編輯:索妮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