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掀懷舊情懷 回味中華文化 珍惜傳統

六國酒店八十周年懷舊慶典觸動人心 懷舊引港人共鳴

人氣 550
標籤:

【大紀元2013年10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道)香港近年來掀起懷舊熱,面對許多舊時的商舖和建築物被迫結業和拆卸,有80年歷史的六國酒店令港人倍添珍惜。歲月流轉,位於灣仔告士打道的六國酒店見證香港的變遷,在風風雨雨中走過80年光輝歲月,伴隨著幾代港人成長。

[[9]]

1933年初期,附近最高的建築物是六國酒店。(潘在殊/大紀元)

[[12]]

六國酒店之大客廳。(潘在殊/大紀元)

1933年10月6日在舊灣仔海旁正式開幕的六國飯店,是當時港島區最有名望的酒店,當年創下許多個第一,包括港島區最高建築物、最早有中菜廳的酒店、最早有夜總會的酒店,還是灣仔首幢設升降機的建築物(當時是七層樓),同時是目前歷史最悠久、唯一由華人經營的酒店。當年還吸引英國作家李察‧美臣(Richard Mason)入住,寫下膾炙人口的《蘇絲黃的世界》,其後拍成電影風靡全球。

六國飯店多年來見證香港歷史的轉變,1941年香港淪陷後,被日軍徵用作為俱樂部,戰爭期間曾遭炮火炸掉一角;光復後,又被英軍徵用,直到1946年才交還經營。其後經歷港英殖民時期的輝煌歲月。六國飯店在1986年原址重建,成為樓高29層的大樓,改名為六國酒店。

[[2]]

六國酒店早年的餐具及菜單。(潘在殊/大紀元)

[[3]]
五十年代的六國酒店。(潘在殊/大紀元)

作風穩健 八成是熟客

六國酒店由陸海通陳氏家族經營,作風低調。為慶祝開業80年,六國酒店星期二(8日)舉行慶祝酒會,展出酒店東主珍藏的六十年代古董人力車以及由20多張六國酒店舊相片拼砌而成的相片廊,當中包括三十年代酒店開業時聳立於灣仔海傍的照片、靈感源自六國飯店的荷里活電影《蘇絲黃的世界》的五十年代報章剪報、六十年代在酒店舉行的婚宴相片及七十年代酒店機場接送專車的舊照。酒會更邀請到歌手即席演唱懷舊金曲,讓賓客在一片曼妙歌聲中回顧酒店80年的美好舊時光。

[[5]]

六國酒店開業80年酒會賓客雲集。(潘在殊/大紀元)

六國酒店開業80年酒會賓客雲集。(潘在殊/大紀元)

在六國酒店任職25年的酒店總經理李國儀表示,六國作風穩健和以客為尊,才可歷經80年而不倒,很多客人都是數十年的老朋友,八成以上都是熟客。他指著牆上的照片說,早年的房租才2至3元,而客房和大堂的傢俱都是用酸枝製成,充滿中國傳統韻味。

當時面海的房間還正對著半島酒店呢!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年大嶼山大佛開光時,那些為佛像開光的和尚都住在六國酒店。

中菜行政總廚馬榮德01年加入六國工作,推廣懷舊菜。(潘在殊/大紀元)

重現懷舊菜式 顧客熱捧

六國是全港第一間設有中菜廳的酒店,為慶祝80周年,特別網羅了酒店過去曾推出的傳統菜式,讓顧客懷舊一番。中菜行政總廚馬榮德01年加入六國工作,他介紹,今次懷舊菜式有30年代的燕窩鷓鴣粥、煙鯧魚、野雞卷、金錢蟹盒和八寶鴨等二、三十種。

他說,懷舊菜往往被現代人視為「不健康」,味濃多油,是因為六十年代物質還不豐富,許多菜式都是由家庭菜式演變而成,當時勞動人口多,所以都注重讓人恢復體力;菜式也較簡單,譬如有菜遠牛肉、炒肉片、咕嚕肉等等。之前推出的懷舊菜式非常受歡迎,將會在菜單中保留其中幾款,如鷓鴣粥、煙鯧魚、八寶鴨和台山蟹缽。

馬榮德很高興能在這樣一家歷史悠久的酒店工作,他說身為廚技界的一員,有責任保留傳統菜式,「因為現代太多新式的食品衝擊市場,再加上人工租金問題很多店舖都不願繼續做(懷舊菜),既然我們有這個空間,希望繼續保持。」

幾代顧客承傳集體回憶

出席昨日酒會有許多社會各界名人,不少是幾代的老主顧,他們看到牆上掛滿昔日的照片,一點一滴的回憶不禁湧上心頭。香港馬主協會義務秘書吳嵩透露,自己的父母恰巧和六國酒店一樣是在1933年出生,更巧的是1956年父母結婚也是在六國擺喜宴,之後在2006年父母特地選擇在六國慶祝金婚,「很高興是50年前結婚的地方仍然還保留著,沒有被拆掉。」他問過父母當年擺喜宴要花多少錢,父親笑言要花幾個月的薪水呢!當年擺酒時,一碗魚翅是8毛錢,印象最深刻的是炸子雞和粟米斑塊這兩道菜。

今年50歲生日,吳嵩也特地選擇在六國的中餐廳宴客,還特別請馬榮德師傅準備50年前的菜式,他開心表示這是港人的集體回憶。

一家跨國公司的副總裁關先生也強調,六國酒店是港人的集體回憶,是香港唯一一間由華人經營又悠久歷史的酒店,同時經歷時代變遷,能夠在目前這麼多的挑戰和困難下經營至今,非常不容易。他感嘆香港好多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都被拆卸。

他又稱讚六國酒店是物超所值,房間夠大價格合理,他也經常和親友來六國喝茶吃飯,菜式一直保持水準。
 

陸海通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陳伯奇(右)主持六國酒店開業80年酒會。(潘在殊/大紀元)

香江染紅 主流懷舊

六國酒店80年來屹立不倒,見證英國管治時期香港的繁榮。而97年中共接管香港後,港府為了討好北京當局,不斷用各種方式「去英國化」。當年英女皇登陸香港的御用碼頭——皇后碼頭,一直見證著維多利亞港海岸變遷,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經濟急速發展,終在2007年被強行拆卸,在民間引發了一股保留歷史集體回憶的保育運動,延續至今。

之後發生了一系列古蹟保育事件,電影《歲月神偷》揚威柏林影展,更激起民間要求保留永利街的聲音,港府最終屈服於社會的保育訴求,宣佈願意將永利街從重建範圍剔除,予以保留。

地下黨特首梁振英上台以來,香港人口更面臨急速大陸化,傳統文化被中共染紅等社會問題,早前灣仔利東街(囍帖街)改名庸俗的諧音字「囍歡里」,就引發民間強烈反彈。

令人諷刺的是,中共領導人訪港,從來不參觀香港傳統的人文景觀,而西方政要卻往往相反。新任美國駐港總領事夏千福(Clifford Hart),來港履新短短兩個多月,就不斷到訪香港的特色人文景點,包括港式茶餐廳,又到廟宇參觀,甚至參加盂蘭勝會。

他在首次的公開演講中指出,香港仍然是連接東西方的橋樑,是一座向四面八方開放的城市,是傳統與現代的交融,對外來者的接納,同時又尊重過去,再沒有一個地方能比這裏更適合外國人體驗中國文化。香港既是中國通往世界的橋樑,也是世界鏈結中國的紐帶。

也許夏千福的這些行動,引發了港人的強烈共鳴,近期香港掀起一股復古風潮,香港核心文化價值觀備受港人珍惜。◇

相關新聞
請願人士鎖鍊自鎖
組圖:皇后碼頭失守 港警抬走保育人士
香港民間團體:不放棄爭取保留皇后
皇后碼頭案揭港府保育不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