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掀怀旧情怀 回味中华文化 珍惜传统

六国酒店八十周年怀旧庆典触动人心 怀旧引港人共鸣

人气 550
标签:

【大纪元2013年10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林怡香港报道)香港近年来掀起怀旧热,面对许多旧时的商铺和建筑物被迫结业和拆卸,有80年历史的六国酒店令港人倍添珍惜。岁月流转,位于湾仔告士打道的六国酒店见证香港的变迁,在风风雨雨中走过80年光辉岁月,伴随着几代港人成长。

[[9]]

1933年初期,附近最高的建筑物是六国酒店。(潘在殊/大纪元)

[[12]]

六国酒店之大客厅。(潘在殊/大纪元)

1933年10月6日在旧湾仔海旁正式开幕的六国饭店,是当时港岛区最有名望的酒店,当年创下许多个第一,包括港岛区最高建筑物、最早有中菜厅的酒店、最早有夜总会的酒店,还是湾仔首幢设升降机的建筑物(当时是七层楼),同时是目前历史最悠久、唯一由华人经营的酒店。当年还吸引英国作家李察‧美臣(Richard Mason)入住,写下脍炙人口的《苏丝黄的世界》,其后拍成电影风靡全球。

六国饭店多年来见证香港历史的转变,1941年香港沦陷后,被日军征用作为俱乐部,战争期间曾遭炮火炸掉一角;光复后,又被英军征用,直到1946年才交还经营。其后经历港英殖民时期的辉煌岁月。六国饭店在1986年原址重建,成为楼高29层的大楼,改名为六国酒店。

[[2]]

六国酒店早年的餐具及菜单。(潘在殊/大纪元)

[[3]]
五十年代的六国酒店。(潘在殊/大纪元)

作风稳健 八成是熟客

六国酒店由陆海通陈氏家族经营,作风低调。为庆祝开业80年,六国酒店星期二(8日)举行庆祝酒会,展出酒店东主珍藏的六十年代古董人力车以及由20多张六国酒店旧相片拼砌而成的相片廊,当中包括三十年代酒店开业时耸立于湾仔海傍的照片、灵感源自六国饭店的荷里活电影《苏丝黄的世界》的五十年代报章剪报、六十年代在酒店举行的婚宴相片及七十年代酒店机场接送专车的旧照。酒会更邀请到歌手即席演唱怀旧金曲,让宾客在一片曼妙歌声中回顾酒店80年的美好旧时光。

[[5]]

六国酒店开业80年酒会宾客云集。(潘在殊/大纪元)

六国酒店开业80年酒会宾客云集。(潘在殊/大纪元)

在六国酒店任职25年的酒店总经理李国仪表示,六国作风稳健和以客为尊,才可历经80年而不倒,很多客人都是数十年的老朋友,八成以上都是熟客。他指着墙上的照片说,早年的房租才2至3元,而客房和大堂的家俱都是用酸枝制成,充满中国传统韵味。

当时面海的房间还正对着半岛酒店呢!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年大屿山大佛开光时,那些为佛像开光的和尚都住在六国酒店。

中菜行政总厨马荣德01年加入六国工作,推广怀旧菜。(潘在殊/大纪元)

重现怀旧菜式 顾客热捧

六国是全港第一间设有中菜厅的酒店,为庆祝80周年,特别网罗了酒店过去曾推出的传统菜式,让顾客怀旧一番。中菜行政总厨马荣德01年加入六国工作,他介绍,今次怀旧菜式有30年代的燕窝鹧鸪粥、烟鲳鱼、野鸡卷、金钱蟹盒和八宝鸭等二、三十种。

他说,怀旧菜往往被现代人视为“不健康”,味浓多油,是因为六十年代物质还不丰富,许多菜式都是由家庭菜式演变而成,当时劳动人口多,所以都注重让人恢复体力;菜式也较简单,譬如有菜远牛肉、炒肉片、咕噜肉等等。之前推出的怀旧菜式非常受欢迎,将会在菜单中保留其中几款,如鹧鸪粥、烟鲳鱼、八宝鸭和台山蟹钵。

马荣德很高兴能在这样一家历史悠久的酒店工作,他说身为厨技界的一员,有责任保留传统菜式,“因为现代太多新式的食品冲击市场,再加上人工租金问题很多店铺都不愿继续做(怀旧菜),既然我们有这个空间,希望继续保持。”

几代顾客承传集体回忆

出席昨日酒会有许多社会各界名人,不少是几代的老主顾,他们看到墙上挂满昔日的照片,一点一滴的回忆不禁涌上心头。香港马主协会义务秘书吴嵩透露,自己的父母恰巧和六国酒店一样是在1933年出生,更巧的是1956年父母结婚也是在六国摆喜宴,之后在2006年父母特地选择在六国庆祝金婚,“很高兴是50年前结婚的地方仍然还保留着,没有被拆掉。”他问过父母当年摆喜宴要花多少钱,父亲笑言要花几个月的薪水呢!当年摆酒时,一碗鱼翅是8毛钱,印象最深刻的是炸子鸡和粟米斑块这两道菜。

今年50岁生日,吴嵩也特地选择在六国的中餐厅宴客,还特别请马荣德师傅准备50年前的菜式,他开心表示这是港人的集体回忆。

一家跨国公司的副总裁关先生也强调,六国酒店是港人的集体回忆,是香港唯一一间由华人经营又悠久历史的酒店,同时经历时代变迁,能够在目前这么多的挑战和困难下经营至今,非常不容易。他感叹香港好多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都被拆卸。

他又称赞六国酒店是物超所值,房间够大价格合理,他也经常和亲友来六国喝茶吃饭,菜式一直保持水准。
 

陆海通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陈伯奇(右)主持六国酒店开业80年酒会。(潘在殊/大纪元)

香江染红 主流怀旧

六国酒店80年来屹立不倒,见证英国管治时期香港的繁荣。而97年中共接管香港后,港府为了讨好北京当局,不断用各种方式“去英国化”。当年英女皇登陆香港的御用码头——皇后码头,一直见证着维多利亚港海岸变迁,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经济急速发展,终在2007年被强行拆卸,在民间引发了一股保留历史集体回忆的保育运动,延续至今。

之后发生了一系列古迹保育事件,电影《岁月神偷》扬威柏林影展,更激起民间要求保留永利街的声音,港府最终屈服于社会的保育诉求,宣布愿意将永利街从重建范围剔除,予以保留。

地下党特首梁振英上台以来,香港人口更面临急速大陆化,传统文化被中共染红等社会问题,早前湾仔利东街(囍帖街)改名庸俗的谐音字“囍欢里”,就引发民间强烈反弹。

令人讽刺的是,中共领导人访港,从来不参观香港传统的人文景观,而西方政要却往往相反。新任美国驻港总领事夏千福(Clifford Hart),来港履新短短两个多月,就不断到访香港的特色人文景点,包括港式茶餐厅,又到庙宇参观,甚至参加盂兰胜会。

他在首次的公开演讲中指出,香港仍然是连接东西方的桥梁,是一座向四面八方开放的城市,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对外来者的接纳,同时又尊重过去,再没有一个地方能比这里更适合外国人体验中国文化。香港既是中国通往世界的桥梁,也是世界链接中国的纽带。

也许夏千福的这些行动,引发了港人的强烈共鸣,近期香港掀起一股复古风潮,香港核心文化价值观备受港人珍惜。◇

相关新闻
请愿人士锁链自锁
组图:皇后码头失守 港警抬走保育人士
香港民间团体:不放弃争取保留皇后
皇后码头案揭港府保育不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