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債審計難產 三中全會避開地產調控雷區

人氣 2

【大紀元2013年11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涵綜合報導)到11月17日仍沒有公佈的地方債審計數字、三中全會公報中對房地產調控的輕描淡寫、高調的中紀委巡視組坦言不接受各地就拆遷問題的投訴,勾勒出中南海和地方政府之間圍繞著「比觸動靈魂還難」的利益重劃的各版本「改革」方案,進行著激烈的博弈。

地方債審計難產

截至11月17日,外界普遍認為將在中共三中全會前公佈的地方債務審計結果仍毫無音訊。中共官方曾在2010年發佈,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約為人民幣10.72萬億元。此後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和房價出現同步飆升。

2013年10月15日,渣打銀行最新研究報告稱,大陸地方債總額或逾24萬億元,約佔大陸GDP的四成,約為2010年中共官方估算值的兩倍,部份城商業銀行可能會倒閉。

2013年4月中,摩根大通稱通過內部研究,核算出中共的地方債務總量超過14萬億人民幣,再加上11萬億人民幣的地方政府隱性負債,總額超過25萬億人民幣,是美國2012年地方負債的2倍多。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劉煜輝估計,目前地方債務「黑洞」已經突破20萬億元,並已處於失控狀態。

自7月26日李克強要審計署急查地方債已過去4個半月,大陸媒體曾披露,10月底審計數字就出來了,目前仍在「寫報告」階段。

中南海不敢捅破地產泡沫

香港四大地產代理商之一的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11月13日表示,未來中國房價大跌的機會幾乎為零,尤其是一線大城市。很多大城市的房價將繼續攀昇。

施永青表示,中南海在樓市調控方面既要防止樓價上升過快以平衡民眾情緒,又要避免樓價大幅下降,以控制地方政府和銀行債務風險。

施永青稱,房地產和金融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在地方政府債務領域,土地收益是政府應對還款壓力的重要支點。中央政府目前所採取的過關措施,肯定「不會讓房價垮掉」,因為一旦房地產價格出現大跌,「地方債、銀行信託產品、理財工具等,都將變成一連串的社會問題」。

涉入薄熙來案件的萬達集團董事長、大陸大地產商王健林稱,三中全會公報沒有再提「地產調控」是一個進步。

圍繞土地利益中南海和地方激烈博弈

大陸地方債的審計難產,從一個側面洩露出中南海和地方政府圍繞巨額土地收益的激烈對立。1994年中共實施分稅制后,以收回財權加強對地方政府的控制,地方政府則以「土地財政」應對。

重慶市長黃奇帆披露,重慶市自2002年開始儲備了40多萬畝地。十年用了20萬畝,每畝淨賺100多萬,有2000-3000億的額外收入。黃奇帆稱,「土地收入一般佔地方財政收入的1/3,是重要的第二財政。」

不列入地方財政預算的土地收入是地方政府搞「大手筆」的政績工程、主要資金來源,各級官員貪污腐敗的「肥肉」,也是大陸各地持續不斷上演的地方官員帶警察、黑社會強搶農民土地的根本「動力」。

安徽省望江縣是一個年財政結餘僅21萬,年財政預算收入僅1.7億元的貧困 縣,當地政府蓋了一個建設面積超過美國白宮八倍的豪華辦公樓群,耗資3400萬、佔地180多畝。當地政府以建經濟開發區為名,動用公檢法部門,以幹部停職、教師停課、停發退休金等株連手段,強拆民房,徵用萬畝以上基本農田。後卻因企業引不進來,大批土地多年閒置,而被強徵家園和土地的數千農民卻無家可歸、無地可耕。

安徽省望江縣是一個年財政結餘僅21萬,年財政預算收入僅1.7億元的貧困 縣。2011年初大陸媒體披露當地政府蓋了一個建設面積超過美國白宮八倍的豪華辦公樓群,耗資3400萬、佔用180多畝。(大紀元資料室)

中南海為推卸貨幣濫發、默許地方政府推高地價,導致「地王」不斷刷新、房價越調越高、官民暴力衝突加劇、民怨沸騰、銀行壞賬堆積的責任,放風土地制度「改革」方案。其核心是讓農民名下的農用土地能直接上市交易,無需經過當地政府徵地,改農用地為商用地,轉手高價賣出的過程。

據大陸經濟學傢吳敬璉披露,中共地方政府通過像黃奇帆這樣的屯地、賣地操作,從中國民眾手中侵吞了超過30萬億人民幣的財富。

國土資源部土地勘測規劃院副總工程師鄒曉雲在三中全會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土地制度「改革的實質是利益問題,目前各方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肯定有分歧,而且有的分歧還比較大。這意味著今後改革的難度比較大、壓力比較大。」

鄒曉雲說,「土地管理模式部門化,不同的部門會有不同的看法。如國土管理部門、地方政府等也想法不一,改革可能削弱他們對土地的控制力,由此也是阻力之一。」

(責任編輯:童宇)

相關新聞
大陸房價被地方債捆綁 百城連漲15月 最高單價超10萬
中共地方政府算計銀行 不給貸款提光財政存款
中共地方債有借無還 單向經濟難延續
中共內部分歧大 城鎮化規劃「難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