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的抚慰:浇熄家里的火

雪瑞‧孟德森

人气 3

“每一天,我都渴望回家,渴望见到我的家。”――奥德赛
婚后多年的某一天,我在洗衣服时脑中首度闪过撰写一本家事书的念头。当时我正被衣服标签上模糊难懂的洗涤说明弄得无助又沮丧,深怕自己的洗衣方式会导致灾难。当下我想起曾祖母收藏的家事书,恨不得自己手头上也有一本现代版,告诉我这个年代各种布料织品的正确知识与洗涤方法。在求助无门之下,我做了每个律师都会做的事:查阅“法规”,也就是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FTC)的衣物保养标示规范。经过一番苦读,我学到的其中一件事就是,衣服标示了“干洗”不见得代表只能干洗、不能水洗。但整体来说,我最后发掘出来的问题比一开始面对的还多。此外,我也暗自想,一般大众要弄清楚怎样洗衣服,应该不需要先成为律师吧。

渐渐地,我也发现自己面前有越来越多家务难题。我接收了叔父留下的平台钢琴,这钢琴之于他的意义,相当于我丈夫、儿子、家、电脑、CD播放器加总起来对我的意义。我想要好好弹奏并加以照顾,但我不知道是否能使用吸尘器清理钢琴内的灰尘、多久需要调音一次,以及还需要什么保养。此外,我和丈夫不久前一起翻新公寓时,才发现竟得完全仰赖承包商来提供居家方面的建议,例如要如何清洁和保养表面刚上过聚氨酯涂层(polyurethane, PU)的硬木地板,当时装修师傅很有把握且相当坚定地表示:只需用稍微沾过清水的拖把擦拭即可。另外,厨房那些涂了密封胶的墨西哥瓷砖,他也坚持比照办理,并严厉指示不需使用其他清洁溶剂,否则硬木地板会损毁,密封胶也会失去光泽。尽管这个令我难以置信的建议在两种情况下都是错误的,但我因为被所有以“聚”(poly)开头的字眼及密封胶这玩意给唬住,所以就照做不误,而最后的结果也显而易见(地板脏到不行)。此外,我们对于究竟用卤素灯、日光灯还是白炽灯泡比较好,也没有任何概念,而且还找不到人可以为我们分析其优缺点。现在的我们有个正值学步期的孩子,对于室内整洁和细菌也因此更加注意,但是,报纸上所说的半熟鸡蛋不再安全,真的是这样吗?(没错)我真的该开始购买那些全新推出的杀菌清洁剂和肥皂吗?(错)

另外还有一些外来的理由,促使我完成这本书。我在造访他人的家时,常会觉得死气沉沉、灰尘满布、一片荒芜,甚至有如置身旅馆,就像我昔日的家一样。因此,如果有一本书不但能解释家事方法,还能试着说明原因及意义,或许真能对这个世界有所帮助。

一开始,我是从两位祖母身上领悟家事的意义。她们之所以会对孙女用“外国人”的方法做家事感到大惊小怪,是因为她们知道(从骨子里就是知道),一个人体验到的居家生活,取决于做家事的方式。就像你可以从人们折衣服的方式(或是根本不折衣服)来认识他们的家庭文化,居家小习惯也会让每个家拥有不一样的空间特质,使人们对自己的家有归属感,并感到舒适自在。我可以理解,我的两位祖母都希望我能营造出一个能让她们感到舒适自在的家。

这种自在的感受对居住者的幸福感相当重要,一旦感到不够自在,你的快乐指数、自我修复力、活力、幽默感与勇气都将大打折扣。自在感是个十分复杂的综合概念,某种程度来说,这也是一种拥有基本权益、特权与尊严的感受,而且这不仅仅是情感上的状态,也是法律所保障的内容。此外,自在的感受也包含亲密感、温暖和爱,并坚信这里能提供安全。家使人感到安全,只要回到家,关上身后的门,你就如释重负,人际、情绪及生理上的恐惧也会减少。在家里,你可以解除武装、卸下面具,因为在这世界上,家是一个让你不会感觉被看扁、被排挤、不够格或不被需要的地方。家是你的归属,或者如诗人所说,是一个无论何时都会接纳你的所在。家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充电站。

要获得这种至高无上的美好感受,光靠找到真爱、结婚生子、拥有全世界最棒的工作,甚至搬进梦寐以求的豪宅都是不够的,再多的室内装潢也不足以带来这种感觉。把住家变得更吸引人,有助于提供自在的感受,但方法并非如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是用花费在装潢上的金额来衡量。事实上,太过注重住家外观,结果可能事与愿违,因为营造出的不是舒适的真实居家环境,而是舞台布景的不实感。然而,一味地怀念过往,例如腌制罐头、种
植盆栽、缝纫、制作圣诞花环、彩绘瓷器、装饰糕点等等,也一样不管用。我自认还算喜欢做这些事,但我也从经验中得知,打理一个家不能光靠仿效旧时代的家务处理与手艺。讽刺的是,人们都受到误导,只热中于装潢修
缮,而不是发自内心抱着一股对家与舒适感的渴望来打理家事。在英文里,nostalgia(乡愁、怀旧)的字面意义就是“想家”。

要让家更舒适,更有家的感觉,真正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家务打理好。做家事能使家变得整洁有序、美观、符合健康与安全的条件,使家成为安适的场所,能让你放手去做、去感受所有你想要以及你所需的事物。无论你是独居,或者与配偶、父母、一大群孩子同住,你的家事管理方式正是使家充满生命力的原因,让家自成一个小社会,让身处其中的你比在其他地方都更能做自己。

尽管做家事带来这么多好处,现代人花在做家事与居家生活的时间仍逐年减少,甚至连简单的清洁与像样的三餐都谈不上(遑论更深层的满足感了)。许多中产阶级家庭不再视这些为理所当然。现今的家庭似乎都以随意的方式在运作,所谓洗衣,就是把一整堆脏衣物丢进洗衣机里(这也反映现代社会懂得衣物洗涤和整烫的人正急速减少),而只要把洗碗机塞满,就是在洗碗盘。正餐可以在任何时间享用,甚至吃个不停,或者完全不吃,这是因为人们有越来越多现成品或半成品可以选择。尽管还是有少数在家下厨的人热衷于钻研厨艺,多数人却已渐渐失去料理技能。今日中产阶级的居家环境也比过去更容易出现污垢、灰尘和脏乱。人们总要等到屋子乱得一塌糊涂,才会稍作清洁与整理。床单、枕头和被褥的销售率虽然不断成长,但精致度、舒适度与新颖性却每况愈下。现代家庭处理家务的症结并不在于家用品,而在于缺乏对家的关爱和照顾。

家事欠缺打理也可能严重影响健康。越来越少人在家下厨,用餐越来越不规律,再加上窝在沙发上吃零食及电视文化的盛行,都与肥胖及相关疾病发生率暴增息息相关。近数十年来,过敏与气喘率大幅增加,便与现代人打理家务的方式密切相关。住在凌乱不堪、乏人照料的家里,意外的发生率较高。厨房清洁不够彻底,容易滋生各种食源性传染病,而当家里充斥细菌与霉菌,更可能导致感染与过敏。

不仅清洁、烹饪与洗熨衣物,其他各类家事活动也变得越来越杂乱无章。电视吸走了人们的注意力,因为其他休闲活动(如作曲、写信、阅读、烹饪和交际等等)都需要花时间规划,也要求稳定性与持续性,但这些都超出了现代家庭的容受范围,因为随着家庭生活简化,待在家的时间变短,家庭活动也就逐渐减少。如同一九一○年代工业化下贫穷的劳动阶级,现在很多人因为工时增加、休假减少,必须将孩子送往无趣的托育机构。人们疲惫不堪,每晚平均睡眠时间比起一百多年前的人少了大约两小时,在家中与朋友聚会、玩纸牌、共进晚餐的次数也都大幅减少。无数家庭因离婚而破碎,就连完整的家庭也往往因频频搬家而与朋友及邻居失联。重新组成的家庭通常也比原先的家庭更单薄、更脆弱、更混乱,也更容易受伤。所有人,无论贫富,都难免受这种瘟疫般的趋势所影响。许多人尽管身居华宅美厦,实际上却过着贫乏的生活。

家事管理不当也会造成恶性循环,当人们越来越需要借助外力来满足需求(包括饮食、干净衣物、休闲、娱乐、社交、睡眠等),家事技能以及对家的期望会渐渐消失,藉由家庭满足需求的机会也就越来越低。最后将会是,很多人看似已经有个家,却仍深切渴望有个真正的家。@

摘自 《家事的抚慰》 大家出版社 提供

相关新闻
主妇好帮手 厨房剪刀处理9类食材超俐落
为什么有些人不喝酒也会醉? 专家解析原因
安宁病房护士经验谈:临终者最惊人的3件事
咖喱饭酱汁该放左边或右边? 日本网友投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