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博士申請減半 10年後競爭力低弱

朱敬一估計 台灣2024年博士恐供不應求 若想填補缺口 碩大生要從2018及2014年布局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3年12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灣台北報導)台灣排名前4間大學,台、清、交、成大過去4年的博士生申請人數降低五成,被接受的博士生減少1/3。國科會主委朱敬一5日在科技發展諮議會議中表示,如果10年後的博士生成長趨勢還是這樣,可能就沒有博士課程,連帶減弱台灣高科技產業的競爭力,問題會很大。

朱敬一指出,台灣高科技產業競爭力減弱,接受高等教育意願也降低,以前擁有高學位就代表就業機會,現在顯然不是如此,很多年輕學生沒有意願修博士學位。

每個國家都希望能夠吸引人才,特別在國家本身出生率節節下滑,或是本國學生並不想繼續深造時,吸引優秀外籍學生是補救辦法。但是,台灣外籍生偏低,只占博士生5.21%,大學外籍生不到1%,跟瑞士將近50%、法國博士生中外籍生占41%、美國2011年外籍生占29%相差太遠。

朱敬一表示,估計台灣最快到2024年(113)博士會供不應求,如果希望吸引海外學生填補缺口,碩士生、大學生分別必須從2018、2014年(107、103)開始布局。

他指出,大學不只面臨少子化問題、教職員老化也是問題。10年之內,約1萬名以上教師要退休,職務需人填補。不過,人口結構變化速度其實很慢,台灣有11年時間準備。

朱敬一說,如果沒有獎學金或其他獎勵措施,所得較低的外國學生可能沒有意願到台灣就讀;如果獎勵太優渥,又會造成本地生與外籍生不平等。

至於國際學生百分比很低,朱敬一認為,這是一種保護主義,經濟不強就會抵制外籍人才進入市場。因為想要保護本地學生,台灣移民政策對外籍生並不是那麼友善,尤其花4年接受大學教育,國際生畢業後卻不能留在台灣工作,這是相關連的。◇

(責任編輯:尚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