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文壇教宗」去世 傳奇一生落幕

余平德國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9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余平德國報導)德國文壇上沒有第二個作家受到如此眾多、如此矛盾的關注,讚美和批評的聲音幾乎旗鼓相當,他目光敏銳、言辭犀利、說話擲地有聲,他的評論文章廣為流傳,他是備受推崇但又令人有些望而生畏的評論家……這就是被譽為「德國文壇教宗」的當代文學評論家萊希-蘭尼基(Marcel Reich-Ranicki)。9月18日他在法蘭克福病逝,享年93歲。

各界悼念不可替代的偉人

《法蘭克福匯報》出版商Frank Schirrmacher首先將萊希-蘭尼基去世的消息公佈出來,他透露說,兩個小時前還去看望了他,他非常清醒,沒想到他竟然就這麼走了。

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德國失去了一位「不可替代的文學、自由和民主的朋友」,她將懷念這位「充滿激情、光芒四射」的詩人。德國納粹集中營令這位猶太人的兒子失去父母及親人,但他卻留在德國,並且給這個國家留下很多,德國對他只有感激。外長韋斯特維勒認為,他「明確無誤的言辭給德國的辯論提供了豐富的養料」,他稱讚萊希-蘭尼基是德國文壇上重要的偉人之一。

殘酷地直言不諱

萊希-蘭尼基是出生在波蘭的猶太人,母親是德國人。納粹時期他死裡逃生,活到了戰後。1958年,他來到德國定居,1973年到1988年,他擔任《法蘭克福匯報》的文學主編,直到80歲以後,他還在撰寫文學評述文章。

令他成為德國知名媒體明星的是他在電視二台主持的「文學四重奏」節目。從1988到2001年,他主持這個節目達14年之久。他點評了約400部文學作品,其中不少因此成為暢銷書。這個節目影響了幾百萬德國觀眾,因為它不僅僅是一個介紹新書的節目,還把文學融入日常生活,把文學帶入普通人家的客廳。由此,這也奠定了他在德國文壇上的「教宗」權威地位。

萊希-蘭尼基的一個突出的特點是直言不諱,他的一句名言是,「直言不諱是批評家的義務和天職」,因此「不能一直排除」其殘酷性。很多作家都感受到了這種被辛辣詞語批得體無完膚的「殘酷性」,最知名的一位「受害者」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格拉斯(Guenter Grass)。1995年,萊希-蘭尼基評價格拉斯的小說《遼闊的田野》(Ein weites Feld)從頭到尾「無聊透頂」,根本沒法看。

另一個公開領教他直言的是電視節目主持人Thomas Gottschalk。2008年,為表彰他的終身成就,88歲的萊希-蘭尼基被授予了德國電視獎。但是在頒獎現場,他卻意外地拒絕接受。這突如其來的反應,令頒獎現場及觀眾都措手不及,他的名字也再次登上各報紙、雜誌頭條。隨後,他如約,與主持人Thomas Gottschalk在電視上一起討論德國電視的水平問題,他認為,現在的節目追求收視率,充斥著錯誤的、不好的以及糟糕的內容,而且頒獎儀式也「令人厭惡」,「有那麼多小丑在舞台上」。

與妻子相濡以沫近70年

萊希-蘭尼基與妻子的緣分可以說是納粹促成的,當時他作為翻譯翻譯了納粹的通知,要把所有的猶太人趕進集中營。但他被赦免可以暫時不去,而且他的家屬也可以作為例外處理。他白天翻譯完這份死亡通知書,當天下了班,就直接與女友辦理了結婚手續。他們輾轉潛伏下來,並且躲過了納粹的屠殺,但是他自己的父母及哥哥,岳父等卻都被害死了。

這筆帳他一直沒有忘記,2012年1月在解放猶太人紀念日上,萊希-蘭尼基還作為納粹集中營倖存者在德國議會上發言,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呼籲人們不要忘記歷史。

萊希-蘭尼基與妻子結婚將近70年,妻子2011年去世對他是一個「沉重打擊」,從此,他公開露面的次數就越來越少了。
瞭解德國社會的最佳途徑 – 大紀元歐洲生活網:
www.dajiyuan.eu

(責任編輯:賈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810年6月8日,德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舒曼出生於德國撒克遜的茨維考城。舒曼7歲時開始學習鋼琴,12歲就開始嘗試創作。1828年舒曼遵母命進萊比錫大學攻法律。他對此毫無興趣,不久便放棄。1830年從鋼琴家維克學習鋼琴,同時向多恩學習作曲理論。
  • 還記得翻成中文也在台灣造成轟動的《瘋狂》這本書嗎?幾年前,十六歲、輕度殘障的班傑明(Benjamin Lebert),以這本處女作 一鳴驚人,不僅在德國發燒,一 下子賣出五十萬本,也受國際文壇矚目,被翻成三十三種文字譯本,甚至拍成 電影。
  • 遇羅錦,是中國人權運動先驅遇羅克烈士的妹妹。「文革」結束後不久,遇羅錦發表了報告文學《一個冬天的童話》,詳實記錄了她的家庭、經歷和婚戀,在當時堪稱文壇的一顆炸彈。去年3月,遇羅錦的新書《一個大童話:我在中國的四十年》在紐約舉行首髮式暨遇羅克蒙難39週年。近日,遇羅錦在互聯網上發文,用親身經歷曝光所謂被關中共精神病醫院13年的王萬星在德國的特工身份及其詭異生活。
  •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29日專電)為了提高台灣文學在歐洲的能見度,文建會贊助9位台灣作家到柏林駐村1個月,與德國讀者面對面交流,實地體會歐洲的人文風情。
  • 中國文學從未像今年10月這樣,在國際文壇上如此受人矚目。10月11日,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10月14日,民間作家廖亦武在德國法蘭克福獲頒德國書業和平獎,成為首位榮登這一獎壇的中國作家。一個是中共體制內的文化界高官,一個是流亡海外的中國自由詩人,兩人同為中國籍作家,他們對當代中國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解讀。由於兩人的身份不同,講述故事的方式不同,寫作題材的不同,導致外界對兩人獲獎的反應也完全不同。生活在德國的現任獨立中文筆會會長廖天琪女士在接受本報歐洲中文版總編周蕾採訪時,講述了她對廖亦武和莫言的評價以及她對文學和政治之間關係的看法。
  • (德國之聲中文網)他是一名作曲家,同時也是詩人、導演、作家、指揮家。兩百年前1813年5月22日,理查德.瓦格納出生於德國萊比錫。然而這位音樂巨匠究竟是天才還是鬼才,這對於很多人一直是個謎。
  • 最近忙裡偷閒讀了1999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德國作家君特. 格拉斯 (G□nter Grass)的著名長篇小說《比目魚》中文版。這部小說使用了怪誕諷刺的手法,將現實、幻想、童話、傳說融為一體,內容豐富, 藝術手法獨特, 語言別具一格。
  • (德國之聲)2013年9月18日,德國最知名的文學評論家馬塞爾.萊希-拉尼基(Marcel Reich-Ranicki)逝世,享年93歲。這位泰斗級的大師辭世的消息一經曝光,便成為各大德國媒體的頭條新聞,甚至德國政界人物也紛紛出面表達哀悼惋惜之情。萊希-拉尼基在文學領域成就卓越,曾獲頒多個獎項。
  • 在德國文壇舉足輕重而且在國際文壇備受推崇的文學評論家瑞赫-拉尼奇,昨天在法蘭克福病逝。洞悉歷史且強調人性的瑞赫-拉尼奇以銳利的風格樹立其文學論述權威。
  • 他的體格強健,然而他的雙手卻是無比的靈巧。他的性格如同他的外貌,果敢而嚴謹。他的名字路易.威登,大家都熟悉的LV品牌創始人Luis Vuitto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