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變廚神 華裔帥哥打造時尚美食

人氣 29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6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伊鈴多倫多報導)面對餐桌上一盤盤色彩斑斕的美食,這位帥氣的年輕人情不自禁地掏出手機,「卡嚓」幾聲,美味佳餚被留下影像。或許過不了多久,它們將出現在他臉書(Facebook)博客欄裡,讓更多的人來分享……….
  
他就是去年9月開始參加CTV電視台烹飪競技秀《我是廚神》比賽,首位獲得加拿大「廚神」桂冠的華裔青年張華聰(Eric Chong)。這位9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帶有這個時代人共有的特質,青春活潑、自由奔放、愛好一切美的東西。

他就是去年9月開始參加CTV電視台烹飪競技秀《我是廚神》比賽,首位獲得加拿大「廚神」桂冠的華裔青年張華聰(Eric Chong)。(伊鈴/大紀元)

  
從小愛好美食、烹飪的華裔青年張華聰,是最小年齡參賽的選手。在這場電視秀廚藝賽中,他不僅贏得了榮譽,獲得了10萬元獎金,還被華裔國際知名大廚梁經倫收為弟子;大賽的成功也讓他贏得了父親的信任,同意他改弦易轍。更重要的是,他從大賽中獲得了自信,更相信能在自己喜愛的廚藝事業中有所建樹。
  
目前,已經做了一年化學工程師的張華聰,決定放棄自己的專業工作,做個專職廚師。今年6月,他應邀赴港學習廚藝,從此開始他的專業廚師之路。「我(過去)做的是意大利、北美菜及比較時尚的菜式。我帶進的更多是時尚、技術和香料。」張華聰表示。

從小愛好美食

張華聰自小熱愛美食,他的外祖父是一名點心師傅,曾在多倫多唐人街經營餅店。直到退休時才把店賣掉。外祖父做的飯菜很豐富,家裏經常會做餃子、餛飩、粉粿、春捲、叉燒等;即使是蔬菜也是做得很好吃。張華聰的媽媽也是做菜能手,不僅中國菜做得好,還會做美式西餐。
  
當不少家長為孩子不吃這個、不吃那個而煩惱時。張華聰似乎天生就對食物感興趣。他說自己從小就愛好食物,甚麼都愛吃,大人給甚麼就吃甚麼,幾乎沒有不愛吃的菜。不僅喜歡吃中餐,還特別喜歡意大利比薩和麵條。因此一直是個胖小子。
  
「媽媽鼓勵我嚐試所有的食物:她總是說:『在你說不喜歡之前,先嚐試一下。』」
  
因為總能獲得很美味的食物,小小年紀的張華聰,因此有了好奇心:「為甚麼食物可以這麼好吃?」
  
當看到祖父和媽媽在廚房弄食物時,充滿好奇心的張華聰也來了興趣。不僅要看個究竟,還要親自做一做。有意思的是,外祖父和媽媽不像其他家長那樣,擔心小孩進來搗亂,影響做飯,把小孩攆出去;相反,他們很高興,鼓勵小華聰做這做那,除了刀不讓他使用之外,其餘的廚具任他玩耍,還教他怎麼使用。
  
於是,每當大人做飯時,他也會進來摻合。幫忙拌餃子餡、做餃子皮、包餃子等。大人忙,他也忙的不亦樂乎。

熱愛烹飪 萌生參賽念頭

張華聰家的飯菜好吃在他的朋友之間已經不是秘密,他的很多同學都到他家吃過飯,都知道他家的飯菜好吃,並因此很期待。不過那時候都是母親和外祖父做的,張華聰從6歲起就開始幫忙烹飪,但從來沒有獨自完整的做過一頓飯,直到上大學。當許多學生在大學期間為做飯發愁時,他把做飯當作真正的樂趣。
  
因為喜歡烹調,張華聰很喜歡看烹調節目。看到電視秀裡那些參賽者的表演,他情不自禁的設想自己也在那裏表演的情形。 那些對他的烹飪技術讚賞有加的同學,也一直是他的堅定支持者。最後,在母親的鼓勵下,張華聰決定走進電視秀廚藝大賽場。
  
張華聰說,剛開始並沒有想到自己能獲獎,也不是很有信心,因為覺得自己太年輕。但是越到後來越有信心。決賽中,他以自創的香蕉天婦羅配綠茶和紅豆冰淇淋,一舉擊敗了對手的蘋果派配椰子冰淇淋和暖蘭姆酒醬,成為加拿大首位摘取「廚神」桂冠的人。
  
「我贏了,我很幸運。」他說。

========================

從大賽中獲得自信 決定做專職廚師

張華聰說:「這次廚藝大賽,給了我人生一次很好的機遇。從中獲得的不僅僅是10萬元獎金,廚神桂冠,最重要的是獲得了自信心。」他說。

他就是去年9月開始參加CTV電視台烹飪競技秀《我是廚神》比賽,首位獲得加拿大「廚神」桂冠的華裔青年張華聰(Eric Chong)。(伊鈴/大紀元)

  
「如果不是這次大賽,我今天還在繼續做化學工程師。因為在此之前,還沒有想過把廚師當作自己謀生的職業。」他說,「這次贏獎給了我很大的自信心,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在這個領域獲得成功。」
  
「過去父親希望我能做工程師或律師,我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了學化學。我覺得學化學很有意思,可以了解很多物質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影響。」
  
這次大賽的獲勝,張華聰不僅得到父親的認可和支持,還幸遇世界級華裔廚師梁經倫。今年6月10日,他將應邀赴港學習廚藝。他表示對此很期待,也很興奮。
  
張華聰對未來進軍美食行業充滿信心。8月底從香港回來之後,預計今年10月在多倫多開業。唐人街是集美食、娛樂一體的地方,他希望在唐人街開一家吸引年輕人的特色餐廳。
  
張華聰表示很喜歡中國飯菜。「中國菜花樣繁多,這種形式就可以在餐桌上充分造型,盡情發揮。吃飯的方式跟西餐不同,可以一桌人一起分享。這樣大家可以品嚐到更多的菜式。比西式分餐式有更多自由選擇。」
  
他透露,未來開餐館的模式,應該是「中式味道,西式情調」。不但味道好,首先要在食品外觀上做到賞心悅目。「先飽眼福,再飽口福」。餐館規模不會太大,但別具一格。餐廳裝飾、格局會採用西式風格,比如情調輕鬆,浪漫。餐廳主要吸引對象應該是年輕人。 ◇

========================

化學知識助廚師工作得心應手

張華聰決定放棄化學工程師職業,選擇成為一個專業廚師,他對此感覺很好,覺得自己很幸運,有機會從事自己感興趣的事業。
  
經歷大學裡4年的學習,現在改做專職廚師,張華聰認為並沒有甚麼損失,相反,大學裡所學的很多知識對廚師工作都有幫助。「因為有化學知識作基礎,對食材的品性更了解,知道哪些食物可能會有某些方面的化學反應,從而選擇更好、更合理的搭配,令食品質量更優質。」
  
他還說:「因為有專業知識,使我思維更敏捷,操作更快。如果沒有這些化學知識,可能會思考很慢,行動也會很慢。」
  
自從獲得「廚神」大獎以後,有人慫恿張華聰寫烹調書,把做菜的具體方法寫出來。他表示不想寫書。 「好廚師是不用量杯的。」 他說自己做菜時,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從來沒有用過器皿測量,規定哪樣食材該放多少;而是靠「目測」,並不斷的品嚐,直到把味道調到最佳。

========================

遵循愛好 追尋健康人生

張華聰出生於華裔家庭,母親是華人移民第二代,父親是馬來西亞華僑。母親對待他的教育方式十分開明,尊重他的興趣愛好,自由發展;父親則希望他將來能從事律師、醫生之類的職業。一方面尊重他的愛好,同時也要求他具備專業技能。
  
張華聰表示慶幸自己有個好父母,在他的成長道路上一直給予支持。他知道許多華人父母對孩子職業干預較多。「他們認為自己年長,知道的事情多,就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
  
「只有尊重興趣才能成功。」他說,好的父母都會尊重孩子的意願,不會過多干預。給他們機會去嘗試。「雖然不是所有的愛好都能成功,但是也應該去試一下。只有試過了才不會後悔。即使失敗了沒有關係,因為還年輕,還可以重新開始。如果強制讓他去從事一個他不感興趣的職業,他會一輩子都不開心,一輩子都後悔。」
  
張華聰不僅熱愛美食、烹調,也是一個運動愛好者。如橄欖球、排球。現在張華聰每週至少5次去健身房,每天運動時間達2小時,以此保持健康的體型。

(責任編輯:岳怡)

他就是去年9月開始參加CTV電視台烹飪競技秀《我是廚神》比賽,首位獲得加拿大「廚神」桂冠的華裔青年張華聰(Eric Chong)。(伊鈴/大紀元)

相關新聞
台中在地真情味 廚神爭霸名次揭曉
台北牛肉麵節  將飄香台南
國際牛肉麵節  米麵條搶鏡
屏縣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志工廚藝大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