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肚山機械重鎮 老黑手見證今昔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5年03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台中大肚山麓擁有「黃金工業走廊」美名,從50年代開始,代表政府肩負培訓機械人才的「中區職訓中心、中彰投就服中心」,11日推出「時光走廊」,見證50年來從無到有,機構如何跟隨時代與經濟脈動而轉變。民國63年就上山蹲點打拼的「資深黑手」林炳輝職訓師,以「冒險、賣命」形容自己在沒水、沒電的大肚山上,一切是從零開始。

中彰投分署長陳瑞嘉指出,就服中心51年、職訓中心38年,歷經18位主任奠下良好基石,這次也出版專書,記錄機構從50年代「國民就業輔導中心」開始,服務項目只有「職業介紹及對雇主與特定對象服務等」;他說,如今有「職訓、檢定、就業、創業」,並整合「勞、資、研、學、政」資源,推出「為青年人找出路」、「為老年人找依靠」、「為弱勢者提供有尊嚴的生存環境」、「為企業找機會」、「國際化」等「一案到底」的職涯服務。

在「時光走廊」展出中,可看到50年代求職者,入廠必須接受職能訓練、筆試、量身高、測視力,還有專車接送到廠工作;而當時一片荒蕪的大肚山,是由師生種下一草一木、還有日籍職訓師來台奉獻、技術交流。

70歲開山元老林炳輝訴說當年在黑漆漆大肚山蔗田裡,必須忍受強風、沒水沒電、在臨時搭建小倉庫裡,打著臨時日光燈,守護著日本進口名貴機械,伏案準備訓練課程教案。

民國67年中美斷交,「職訓援外」開啟國際合作的契機,林炳輝回憶當年新加坡訓練鑄造師的任務,之後還訓練沙國技工125人,他說,「沙國是游牧民族,較不守時、懶散,多數缺乏學習意願,透過關心與實作專業,讓他們心服口服、漸入佳境;而代訓外國學員,也樹立中訓的金字招牌,總統李登輝常帶外賓來參觀。」

責任編輯:羅令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