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彼岸:中國和墨西哥移民美國」展覽在德克薩斯舉行

亞洲協會回顧華人移民史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5年03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程成綜合報導)從3月28日到7月19日,總部設於紐約的亞洲協會(Asia Society)在德克薩斯舉行題為「彼岸:中國和墨西哥移民美國」的大型文化藝術展覽。展覽透過六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講述中國和墨西哥人的移民故事,探討貫穿美國歷史今昔的移民、邊境關係和勞工等議題。在展出的作品中,包括華裔藝術家林芷(Zhi Lin,音譯)和劉虹(Hung Liu,音譯)的作品。

在展覽之前,亞洲協會發表文章,回顧華人移民美國的歷史。作者Tim Lau認為,華人移民美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次華人移民浪潮發生在1849年到1882年之間。首批移民大多來自中國廣東省,他們原本是要到加利福尼亞淘金。因為當時中國南方發生內戰,戰火與飢荒加速了華人移民美國的進程。

淘金熱消退後,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僱用了12,000名中國員工,修建美國歷史上首條越州鐵路(Transcontinental Railroad)。這一工程首次把美國東西兩岸用鐵路連接起來,被評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這項工程在1869年完成,之後所有鐵路工人下崗,很多回到了加州繼續找工作。

1870年代,隨著內戰帶來的經濟低迷,造成美國勞工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並掀起一股反華浪潮,歧視華人,對華人施暴。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排華法案》,不讓華人申請美國公民。

第二個階段是1882年到1943年的排華時期。在這幾十年裡,一些嚴格限制移民的排外法案得以實施,其中包括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和1924年的《移民法案》。排斥移民的情緒擴展到了華人以外的其他亞裔群體。華人移民被迫與外界隔離,構建了自給自足的社會團體,形成了各地的華人聚集點「唐人街」。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時任總統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廢除了《排華法案》,簽署了新的《馬格努森法案》(Magnuson Act),允許每年有105名華人移民入境。但是大規模的華人移民潮還未到來。

第三階段是1943年以後,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標誌性事件是國會在1965年通過的《入境移民與國籍服務法案》(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Services Act),該法案允許更多技術工人和他們的家庭移民美國。

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很多來自臺灣和香港的大學生或專業人才移民美國。1977年以後,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漸漸多了起來,其中不僅有高學歷人才,也有工人。

責任編輯:艾瑞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