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如:利己與利他,哪個會使人獲得幸福?

人氣 504
標籤: ,

【大紀元2015年05月21日訊】在為人處世上,利己與利他,哪個會使人真正獲得幸福?在強調以自我為核心的現代社會,問起這個話題,不知會不會被人嘲笑。人們理所當然的認為,前者更重要。殊不知以自己為核心、不懂考慮他人、追求個人滿足、強調對自己有利的思想價值觀,恰恰給人帶來無窮無盡的痛苦與煩惱。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電視報導的真實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剛大學畢業的女孩,她把自己的一段成長的心靈痛苦如實的講述出來。故事看來平凡簡單,卻令人深思。

這個女孩一直到中學時,都很順心,家中父母慈愛,哥哥大她兩歲,除了在她看來哥哥總是擺出哥哥的樣子時不時訓誡她幾句,讓她感到不服氣之外,並沒有什麼太大的煩惱,可是突然有一天,念高中的哥哥突然被檢查出得了一種肌肉萎縮症,無藥可治,嚴重的話,將來生活都可能無法自理,全身無力,發育受阻、骨頭疼痛,形象也就可想而知,前途一片黯淡。

從那以後,慈愛的父母,將關心的重心,從家中最小的她自然轉到了哥哥身上,每天問寒問暖,關心備至,深怕哥哥受到心靈上哪怕是一點點的傷害,非常的心疼。女孩覺得自己被父母忽略,再也得不到父母的關注,因此對哥哥心懷嫉恨,動不動就對哥哥大喊大叫,父母覺得她對病中的哥哥如此無禮無法理解,就好言相勸不能這樣對待生病的哥哥。她見父母又在維護哥哥教訓自己,更加生氣,因此氣得失去理智,說出了非常傷害父母的話。自然而然,她的這種怨恨父母的態度,又受到了哥哥的責備。

女孩因此覺得自己非常痛苦,覺得這個家,沒有了自己的位置,於是借姥姥身體不適的機會,以自己照顧姥姥為藉口,搬出了這個家,前往姥姥家一直讀完了高中,後來又考上了攝影專業的大學。在這幾年中,她沒有給家裡打過一次電話,也不過問哥哥的病情,直到學校老師給出以家庭為主題的作業,她才將那個認為是痛苦源頭的家、自己逃離多年的家,還有那生病的哥哥,從新擺在了自己面前,她突然有一種衝動,想要瞭解哥哥的人生煩惱和內心世界,於是離家多年後,她第一次拿起了電話,徵得了哥哥的同意,回家對哥哥進行採訪。

當她第一次以採訪者的身份,對哥哥進行拍攝時,她吃驚的發現,哥哥是個很樂觀體貼,常常能給別人帶來歡笑的人,儘管身體發育因病變的難看,但是卻一點也不介意,對妹妹提出的拍攝上半身裸露的病體要求欣然接受;儘管身體會因稍微坐的時間長一些而難以支撐,但是哥哥很少在臉上流露出來,總是滿面笑容。哥哥的周圍,總是歡樂的氛圍,人們都很喜歡哥哥。妹妹對此深受觸動,問哥哥,難道得這種毫無希望的病,哥哥不會覺得煩惱痛苦嗎?哥哥笑著告訴她,因為希望自己能給別人帶來快樂,這樣的話,自己的人生也就會感到是快樂的。女孩深感慚愧,從此化解了心中的怨恨。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痛苦來源於利己的自私,幸福則來源於處處考慮別人的利他的價值觀。女孩因為在家中最小,因此從小受到全家的關注,是家中的核心,被父母和哥哥所照顧,所以習慣性的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一旦條件發生改變,失去了這個圍繞自己轉的地位,就失去了心理平衡,覺得父母對她不公,因此心懷怨恨,用扭曲的心態對待自己的家人。

實際上,當年離家之前,在得知哥哥生病後,如果她能站在哥哥的角度,體會病人毫無希望、失去正常人生追求的絕望般痛苦的前途,她一定能理解父母的內心的痛苦,會懂得安慰父母,幫助哥哥,而不是以自己失去了關愛為中心去考慮問題。她的所謂痛苦,實際上是只看重自己個人感受的奢侈追求所帶來的精神折磨。如果一輩子不知醒悟,從狹小的自我中解脫出來,那麼人生的不如意、別人不順自己心願的痛苦,就會時時相伴。

怨恨與不滿如果填滿心胸,會使人一生在得不到滿足的各種欲望中不斷的折磨自己,折磨他人,也就自然看不到自己擁有的東西。這個女孩不缺吃穿,父母供她上學,只是因哥哥的病而失去了一部分關注,就忘記了感恩父母對自己的養育和付出,忘記了去思考,如果是自己得了這種病,將如何面對。身為父母,自然會把多一些的精力放在需要照顧的孩子身上,絕對不是真的故意忽略了哪個孩子,如果患病的是身為妹妹的她,父母一樣會把注意力放在她身上。如果這個女孩能把心放在父母和哥哥的痛苦上,理解他們,幫助和安慰他們,那麼這個家,就會增添無窮的力量,就會是溫暖的,父母定然會萬分感激和欣慰,自己也不會感受那種沒有位置、失去關注的痛苦了。

她的哥哥,在那樣的境遇中,依然想到給別人帶來快樂,甚至不計較妹妹多年的不聞不問,盡最大努力滿足妹妹採訪拍攝的心願,如果沒有一顆善良體貼的心,處處為別人著想的心,要想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然而哥哥卻顯得如此幸福快樂,為幫助妹妹完成拍攝的作業而盡心盡力。我想,通過這個平凡的故事,我們更能領悟,幸福與自在,來源於關注他人的行為和心態。以自己為核心的利己思想,讓人永不知足,不懂感恩,煩惱也就無窮無盡。

許多人對中國古代一直強調儒家仁義五常的做人之理難以接受,因為這些做人的道理,從對待家人到領導和下屬,基點都是為他的,對私人的欲望,即私心是不給予宣揚的,覺得無法理解。其實古人所說的才是真正讓人受益和獲得幸福的正確的價值觀,失去了這些,人們真的在現代的利己追求中,在無理智的私欲追求中因不得人心而變得越來越孤獨痛苦。

責任編輯:南風

相關新聞
美國研究:人類下意識想要分享財富
為什麼「利他」那麼重要?
研究:友善利他者更易成功
劉如:中國職業倫理道德何處尋?誰之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