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腳步】

簡妤:教師節將至 三言兩語淺說「孝」

人氣 42

【大紀元2015年09月08日訊】9月28日是孔子誕辰日,也是臺灣的教師節。在祭奠先賢誕辰2,566年之際,和大家分享自己對「孝」的一點認識,以此略表「尊師重道」之意。

儒學中「孝」占據極重的位置,可以說是基礎。所謂「百善孝為先」。說到孝,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想問問年輕朋友,您知道不孝的另外兩個表現是什麼嗎?

按照趙歧在《十三經注》中的說法,子女無原則的順從、陷父母於不義為不孝;雙親貧老,子女不去工作以贍養為不孝。想起一則新聞,一個老頭因嫖妓被抓,警察詢問如此大年紀為何做這種事,老頭說是兒子孝順他的生日禮物。兒子滿足了父親的慾望,好像是在盡孝,但缺少了基本的是非標準,不僅未達孝的目的,反而將父親加速推上了「晚節不保」之路,讓家族蒙羞。

報告顯示,由於華人文化注重孝道,華人家庭大多不會把年邁父母送入養老院,更傾向於由家庭成員在家裏提供日常照顧,特別是女兒照顧父母的更多。(fotolia)

孔子在回答孟懿子何為孝時說,「不要違背禮節」。婚嫁大事、父母不知,做晚輩的當然沒有盡到做晚輩的本分和禮義,即為「無後」。但大家都知道舜是大孝典範,由於父親是非觀不明、後母向來對其是除之而後快,在那種情況下,舜不得已而為的做法,也可以理解,所以才會「君子以為猶告也。」

「孝」如果僅限於子女對父母的禮義,恐怕承負不了儒學基石的角色。《孝經》中把「孝」的內涵和外延,在點和面上都做了更大的解釋。對個人而言,行孝之人需經歷的人生三個階段——「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從對父母的孝,擴大到忠於君主、為國為民鞠躬盡瘁,進而成為一個人立身天地的處世之道。每個個體領會了「孝」的涵義並身體力行,就占了「天時、地利、人和」中的一分利,萬事自然通達,即《孝經》所說「「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之狀態吧。

一點淺見,和朋友們分享。教師節大家一起「溫故知新」。

責任編輯:王曦

相關新聞
百善孝為先  南蘭舉辦感恩父母親頒獎日
鑒恆:孔子學院倒閉《雷鋒》雜誌更荒謬
孔子學琴
孔子學琴 人氣 108
為傳孝道 上天派孝道明王下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