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中國孩子睡眠不足該賴誰?

人氣 321

【大紀元2016年10月23日訊】據大陸網媒報道,在第十二屆中國青少年發展論壇上,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了如下數據:從2005年到2015年間,近六成中小學生的睡眠時間不足國家規定的9小時。尤其是「00後」的小學生,在學習日與周末,其睡眠時間不足9小時的人數占比分別高達57%和34.5%,比「90後」的初中生還多了6.2%和1.7%。

有人指出,2008年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學學生近視眼防控工作方案》已明確規定,小學生的睡眠時間應該比中學生多一個小時,也就是「10小時」,然而調查得出的數據卻在表明,小學生睡眠不足的狀況似乎比中學生更為惡劣。當不少家長將孩子睡眠不夠的原因歸結為「作業多」、「在校時間長」時,我們仍從上述的《方案》中看到,其實國家對學生的作業量以及在校時間均有規定和限制。

然而重要的是,這些規定和限制由於跟不上現實的節奏,總被大多數學校和老師忽略。根據調查,75%的小學生平均在校時間實際為8.1小時,超出國家規定的2.1小時;85.9%的中學生平均在校時間更長,為11小時,超出了3小時。如此看來,好像大部分的學校都在竭盡所能的將學生最大限度的圈在教室里。另一項有關「作業量」的數據也如是顯示,在學習日,66.4%的小學生做作業的時間超出國家規定的0.7小時,而在周末時,81.1%的小學生超出1.8小時。相比之下,78.5%的中學生在學習日超出1小時,87.1%的中學生在周末超出2.3小時。

這些看著都令人感到疲憊的數據無不在反映著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生活在中國大陸的孩子,其整個童年的記憶似乎完全被這種「圈禁」式的學校教育以及繁重的課業負擔所填滿。每天如出一轍的無趣、除了作業還是作業的悲苦、被無止盡的剝奪休息和娛樂時間的絕望,恐怕就是孩子們在接受學校教育的過程中所能體會到的全部情感。對於一個還未成年的孩子來說,「教育」最先給予他的不是快樂與自由,而是壓力與禁錮,甚至連睡眠時間都要一併犧牲掉的體力付出與精神煎熬。對此,我們是否應該反思,這樣一種教育所凸顯的意義、所追尋的價值到底是什麼?

想來想去,大家得出的答案或都一樣,即便聽起來荒唐,那也是不爭的事實,即「為了考上大學」。除了高考之外,還有以高考為軸所帶動的各階段教育的升學。而檢驗「高考」以及「升學」是否成功的惟一、關鍵因素,則毫無疑問的指向學生們的應試能力,即「以分數論英雄」。因此,把孩子們圈在學校里,不過是便於集中「填鴨」。在老師的監督下,學生只能死記硬背書上的標準答案,而沒有時間去思考更多的可能。之所以給孩子們堆積如山的作業,也不過是為了讓他們形成一種一看到問題就能條件反射一般得出正確答案的慣性思維。

這種教育的潛台詞似乎就是,學生不用想像、不用思考,只需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牢記標準答案上即可。「小升初」不考你的想像力、「初升高」也不考你的思考能力,最後的高考更不會給你任何自由發揮的餘地和可能。一旦有學生不聽「教誨」,其結果就會參照無數的「高考零分作文」,甚至與心目中的大學擦肩而過。對於這樣的潛台詞,若反向觀之,我們也將發現,中國現代版「鯉魚跳龍門」的成功,實則是以扼殺孩子的想像力、判斷力、思考能力、豐富的情感以及人之天性為代價的。

更可悲的是,這樣的「鯉魚」即便躍入了「龍門」,也可能與「龍」相差甚遠。就像今年,北大考試院院長去上海面試完學生之後,便有了類似的感觸。這些學生「似乎看不出有任何缺點」,比如「每個學生都是學習成績優異——至少位於年級前5%,獲得過各級科技創新獎勵——至少是市級二等獎」。然而,他仍對此感到憂心和遺憾。在他看來,這些學生「看起來太像了,就像是一個模具打造出來的一組家具一樣」。此外,哈佛大學的招生委員會主任也曾對媒體直言,「我們沒有明確的分數線」,「我們每年都會收到近500份有著SAT滿分成績的申請」,「以去年為例,哈佛本科的整體錄取率只有5%,這意味著差不多每五個滿分學生中將有四名被拒絕」。

聽到這些國內外知名學府的招生負責人對中國應試教育出產的「高分英雄」所做的評價以及處理方式,我們是否還認為,這種教育值得推崇或堅守?事實上,令人難以忍受的是,為了踐行這種捨本逐末的教育,未成年的受教育者還要賠上身心的健康。有專家指出,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孩子身體乏力,免疫力和記憶力降低,甚至影響身高發育。這是有損身體健康的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孩子長期接受灌輸、洗腦一般的教育,被扼殺天性、撕裂人格。不難想像,這種傷害將是直擊內心與靈魂的。我們不禁要問,身與心都不再健康的中國年輕一代,又將會給國家和社會釀造怎樣的未來?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中國七成以上中小學生睡眠不足
中共為何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睡眠與健康
睡眠與健康 人氣 7
大陸八成中小學生成特「困」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