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自閉症服務選大機構 華人家長憂難溝通

文化、語言成申請障礙 帶9歲自閉症兒移民來美 孩子14歲時才獲殘障局服務

近百位華裔父母在會場踴躍發言、提問,對州殘障局未來改變服務模式憂心忡忡。 (蔡溶/大紀元)

人氣: 24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7年12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隨著華人移民大量湧入紐約,罹患自閉症的華裔孩童有增無減。根據去年5月創辦的非牟利組織「傳心家長協會」(AFDN),紐約市有1萬5千名3~17歲的身心發展障礙孩子,對特殊教育服務有需求。

紐約州身心發育障礙者服務局(OPWDD)針對華裔智力障礙兒家庭舉辦的「華裔家長論壇」,4日在華埠大學睦鄰之家舉行。近百位華裔父母在會場踴躍發言、提問,散會後仍滯留攀談,對州殘障局未來改變服務模式憂心忡忡,擔心殘障局選定大的承包商提供服務,將排擠掉一些面向華人提供雙語服務的華人小機構。

「傳心家長協會」成員之一的卓女士說,當年她帶著九歲的自閉症兒子移民來美,生活苦不堪言,兩年後聽說美國對智障兒童的服務,可是她不懂英文,申請過程困難重重,接到殘障局的電話也無法回覆,每次到華策會請工作人員打殘障局的回電電話時,又總是錄音留言。「各種挫折,每一步的溝通都很困難」,卓女士說,好不容易兒子14歲時才獲得殘障局提供的服務,過程中「大事小事都要依靠華策會的工作人員,一步一步才走過來」。

卓女士說,聽聞殘障局要對該系統中的承包商做調整,強制選定幾個大的承包商提供服務,華裔家長們在微信群裡都在討論,「搞得人心惶惶,如果面向華人提供雙語服務的智障兒童服務項目都沒有了,不知道該怎麼辦?」

家長林CoCo向殘障局副局長蘭菲爾(JoAnn Lamphere)提問說,紐約的文化背景多元,紐約市的亞裔人口在2010年已突破一百萬大關,占總全市人口13%,這幾年還在快速增長,亞裔移民社區所面臨的特定文化和語言的需求及挑戰,按人口比例,殘障局將來選定的大承包商中能否確保有一個以亞裔社區組織為主的協調組織/健康之家(CCO)。

林女士表示,即便西語為主的服務承包商可能僱請一兩名講亞裔語言的員工「也不夠」,因為許多亞裔家庭需要一個具有相當程度對亞裔文化理解,語言上直接溝通和相關移民背景的主管、經理和領導的組織來對護理協調員的支持和分配,這對他們「至關重要」。

此外,林女士也提出,殘障局設計的網絡共享系統,信息透明化應該包括家長在內,讓家長了解自己孩子的申請進程,「這個審視系統應該有家長參與,而不僅僅讓服務機構得到實時信息。」

「傳心家長協會」會長葉玉嬋說,殘障局的宣傳不夠,許多家長對美國智障兒童所能得到的服務資源一無所知,英文程度不夠,也看不懂英文的資料,部分家長通過微信群相互學習交流,傳授經驗,於去年註冊了「傳心家長協會」,目前該協會已有400多名家長會員。

葉玉嬋說,OPWDD主要為包括智力殘疾、腦癱、唐氏綜合症、自閉症譜系障礙及其它殘疾的市民協調安排服務項目,華人孩子中多為自閉症、多動症,一些家長認為行為分析療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對自己的自閉症孩子有幫助,能幫孩子學會生活自理能力,但是亞裔社區長期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渠道,由於文化和語言障礙,他們不懂得怎麼申請,也找不到懂雙語的治療師。

據了解,華策會、亞美及Apicha社區健康中心已聯合起來向殘障局遞交CCO資格申請,但葉玉嬋稱,很多華人新移民對這些資源並不了解,因文化原因和語言障礙也不願尋求幫助,「現在他們只覆蓋約1,200人,客戶資源還太少,而殘障局要上萬客戶以上的機構才給CCO資格,(如果華策會拿不到CCO),這變成華人家長要與老外打交道,大家都很緊張。」◇

責任編輯:文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