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加大邱培鈺榮膺國際電機電子學會會士

人氣 70

【大紀元2018年12月05日訊】來自臺灣的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機械與航空航天工程(Mechanical Aerospace Engineering)系教授邱培鈺(Eric Pei-Yu Chiou),日前榮膺國際電機電子學會會士(IEEE Fellow),以表彰他在光流體學應用於高速單細胞操控的卓越貢獻。

「國際電機電子學會」(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每年公開遴選數百位(不超過當年會員人數的千分之一)資深會員晉升會士,而且經年累月所累積的會士總人數不可超過所有會員人數的2%;因此,能榮獲晉升者,代表其對學術、社群服務、科技推動等方面具有重要貢獻,也是個人學術領域中重要的里程碑。邱培鈺是於11月份IEEE董事會議中被選出晉升的,其會士頭銜將於明年1月1日正式生效。

邱培鈺畢業於臺灣大學機械系,在UCLA取得碩士,後於柏克萊獲得電機博士學位,2006年開始在UCLA擔任助理教授,2015年升任正教授,為該校來自臺灣的最年輕正教授,當時年僅39歲。他在2008年榮獲美國國科會CAREER Award,2014年獲洛加大機械系「傑出教學獎」,2016年榮膺美國醫學和生物工程學會會士(AIMBE Fellow),2017年榮膺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Fellow,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在學術領域的成就表現傑出,備受肯定。

邱培鈺的研究專長是整合光學微流體系統,其代表著作之一,光電鑷子(Optoelectronic Tweezer)能利用光影像誘發微奈米尺度電場,進而去操控微奈米尺度的粒子,如生物細胞、生物分子,以及微流體等。光電鑷子所需要光強度比傳統光鑷子小十萬倍,適合用來做大面積操作,相關研究曾經發表在著名期刊《自然》(Nature)和《自然光子》(Nature Photonics)。

邱培鈺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期研發的光熱奈米刀技術,能對細胞進行手術,利用脈衝雷射對鈦膜進行瞬間加熱,使得細胞附近的水層蒸發,形成一種氣泡,進而在細胞膜附近「爆炸」,可以在百萬分之一秒內,對細胞膜精準切割,並把大尺寸顆粒如粒腺體送入細胞,雷射可以在10秒內對整個矽晶片上10萬個細胞進行掃描。這是科學界首次實現向細胞高速運輸大尺寸的顆粒,該論文刊登於《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

邱培鈺也非常重視將技術轉移到工業界,他認為如果學校的研究不能轉到業界,很難產生長遠而重要的影響,為了這個原因,他和他的合作者跟前博士班學生,共同創辦了NanoCav LLC公司,想把光熱奈米刀技術進一步往實際應用推進。另外邱培鈺的光電鑷子技術,目前也被北加州一家新創公司Berkeley Light Inc成功商業化。◇

責任編輯:方平

相關新聞
洛加大邱培鈺成功向細胞送入大顆粒
洛加大教授邱培鈺榮膺AIMBE會士
台學者榮獲美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
退稅申請遲無消息?或與稅務詐騙有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