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模擬3萬年前的航海 實驗竹筏試航黑潮

史前館副館長林志興(左1)、計畫主持人海部陽介教授(右1)等共同祈祝2018航海實驗計畫成功。(史前館提供)

人氣: 72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8年06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龍芳台灣台東報導)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與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合作推動的「3萬年前的航海-跨越黑潮」實驗計畫,竹筏「IRA2號」於4日上午9時半左右,從東海岸烏石鼻海灘出海,與「隨行伴走船」會合後往黑潮方向前進。本次航行預計30小時,中途將進行觀星及夜航訓練,為明年的跨國航海做準備,預計5日傍晚返抵烏石鼻港。

跨越黑潮航海實驗計畫,竹筏「IRA2號」準備出發。
跨越黑潮航海實驗計畫,竹筏「IRA2號」準備出發。(史前館提供)

此項航海實驗計畫主要是探討3萬年即已居住在沖繩列島上的史前人類,是否可能是經由航海而由台灣遷徙過去的。計畫曾在2016年以「草製史前擬想船」航行,但未成功。2017年由阿美族工藝師製造「IRA1號」竹筏,從台東大武成功跨越黑潮航向綠島。2018(今)年以改良的竹筏「IRA2號」,在烏石鼻至宜蘭、花蓮外海試航。終極目標則為2019年的跨國航行,由台東長濱航向日本與那國島。

2018跨越黑潮航海實驗計畫,竹筏「IRA2號」由7根巨竹打造而成。
2018跨越黑潮航海實驗計畫,竹筏「IRA2號」由7根巨竹打造而成。(史前館提供)

計畫主持人、日本科博館「人類史研究群長」教授海部陽介表示,這次的目的是確認2019年到達「與那國島」的航路,以及晚上的航海和觀看星象航行的訓練,同時還要研究黑潮有多強,船會被怎麼飄。透過24小時的連續划行這些訓練,來模擬三萬年前的人是怎麼做到的。

「3萬年前的航海-跨越黑潮」實驗計畫,竹筏「IRA2號」4日從東海岸烏石鼻海灘出海,預定航行30小時進行各項訓練,為2019年跨國航海做準備。
「3萬年前的航海-跨越黑潮」實驗計畫,竹筏「IRA2號」4日從東海岸烏石鼻海灘出海,預定航行30小時進行各項訓練,為2019年跨國航海做準備。(史前館提供)

此次試航的划手,分別來自日本、台灣和紐西蘭。領隊是計畫的總指揮內田正洋,他是皮划艇和獨木舟專家。划手有日籍的原康司、鈴木克章、內田沙希,他們都曾參與2016年草船航海計畫,團隊唯一的女生内田沙希,具有星海導航知識。來自台灣的划手64歲的宋元開,則是團隊中唯一曾經從台灣花蓮划獨木舟到過「與那國島」的專家。

跨越黑潮航海實驗計畫,竹筏「IRA2號」準備出發。
跨越黑潮航海實驗計畫,竹筏「IRA2號」準備出發。(史前館提供)

史前館表示,透過本計畫的執行,期望未來能研究日本民族來源及人類遷徙的可能性,為台灣歷史開啟新的扉頁。史前館分別在船上及岸上同步紀錄與聯絡,在第一時間提供海上最新的畫面及航行狀況。日本NHK電視台將於7月8日播出特輯。

註:與那國島位於琉球列島最西端,是日本最西端的島嶼。同時也位於台灣宜蘭縣東部外海,距離台灣宜蘭蘇澳港僅111公里,是距離台灣本島最近的外國島嶼。1985年在與那國島周圍的海底發現了大型的切割過的石塊建築遺跡,該島也因此遺跡而聞名。◇

責任編輯:昌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