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AOL時代華納的世紀聯姻遭遇尷尬

人氣 7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16日訊】當人們發現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的媒体革命越來越虛幻的時候,“分拆”的呼聲霎時響徹華爾街。

  中國經營報7月15日報道,這是5月里晴好的一天,但坐在美國在線時代華納CEO辦公室里的李文心情卻并不似窗外的天气那般明朗,在簽署完最后一份文件之后,他將永遠告別這個企業帝國。

  “也許我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和家人在一起。”這位63歲的老人這樣對公眾解釋自己辭職的原因。

  李文步履沉重地走出自己的辦公室,留在身后的,是境況更為沉重的美國在線時代華納。此時,在華爾街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里,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的股票已跌破20美元。

  李文走了,人們怀疑,美國在線和時代華納的這場“世紀婚姻”也走到了盡頭。

  新世紀

  “從今天幵始,每件事情都將被改寫。”剛剛起床的遠程通訊分析家Jeffkagan在看完當天的《華爾街日報》的頭條后這樣對自己說。

  2000年1月10日,全球最大互聯網接入商美國在線宣布以1660億美元的天价收購全球最大的傳媒集團時代華納,兩公司合并組建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公司。

  在那個冬天的早晨,沒人說得清忽然降生的這頭巨獸到底該算做什么物种。同樣是在這個早晨,紐約股市時代華納公司的股票一幵盤就從每股30美元一路飆升到95美元,而美國在線的股价則從每股13美元升到85.875美元,人們預計,合并后新公司的市值有望超過3600億美元。

  事實上,令分析家們惊駭的遠不是3600億美元這樣一個數字,擁有ICQ、AOL、網景、數字城市的美國在線公司加上擁有《時代》、《財富》、CNN、HBO以及華納兄弟的時代華納公司,結果到底等于什么?分析家們衹能說:等于一場革命,傳統傳媒去死吧!

  “這是真正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我們將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獲取信息、与他人聯系、購買商品和娛樂的方式。這對我們的客戶和股東而言都具有深遠的意義。”美國在線主席史蒂芬凱斯這樣從容不迫地告訴公眾。

  “絕不能讓這場并購的企圖得逞!”气急敗壞的迪斯尼公司要求美國司法部阻止這場石破天惊的婚禮。

  整整一年后,即2001年1月11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批准了這樁合并案。至此,美國在線与時代華納的合并走完了所有的法律手續,這一天,通過互聯網,新公司總裁史蒂芬凱斯向全世界宣布:“今天是一個里程碑!”而此時坐進新公司CEO辦公室的李文則向股東承諾:他會把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公司建設成全球資金實力最雄厚的公司。

  對于新公司的性質,UBSWar□burg的分析師克里斯托弗﹒迪克遜的觀點代表了大多數人的想法:“我們并沒有把合并后的公司當成一個互聯網公司,它實際上是一個利用數据傳播技術傳遞信息娛樂節目的媒体公司,這家公司在數字信息傳遞領域將擁有無可比擬的优勢。”

  新公司在分析家那里更迎來了一片掌聲:在對時代-華納公司的評級中,有十四位分析家將其定為“強勁買入”,衹有一位分析家將其評為“觀望”,而在對美國在線公司的評級中,多達二十二位專家將其等級定為“強勁買入”,衹有四位持“觀望”態度。

  一切都在向著美國在線時代華納有利的方向發展:2001年4月18日,新公司公布了其第一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新公司第一季度的營收較之上年同期上漲了9個百分點,達到了91億美元。Jefferies公司的分析師弗雷德﹒摩蘭表示:“在目前互聯網行業不景气的情況下,美國在線時代華納仍然在今年第一季度取得了令人惊奇的業績,這顯示出該公司強大的實力。”

  當日,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的股价上升了11個百分點,并帶動美國股市全面上揚。

  《哈里波特》的救贖

  2001年6月12日,李文來到北京。在這里,他和中國最大的IT企業聯想集團的CEO楊元慶共同宣布,兩家公司分別投入1億美元,建立合資公司,攜手在中國市場發展消費者互動服務業務。然而時至今日,這家公司的業務方向,甚至公司名稱,仍是未被解幵的謎底。

  隨著互聯網泡沫的破滅,加上美國經濟及全球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美國在線時代華納也迎來了嚴峻的時刻。2001年8月21日,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宣布,對美國在線的互聯網部門進行重組,裁員1200人。此時,公司股价較月初下滑了13%。

  而差不多同一時間,美國在線時代華納2001年第二季度的財務報告出台,報告顯示其營收額增長率低于預期,這引起了業界和投資者的擔心,他們擔心該公司可能無法實現其預定的盈利目標。

  果然,一個月后,即2001年9月25日,全美連線時代華納發出預警,由于經濟環境不佳以及9月11日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造成的影響,公司2001財年銷售額和現金流將低于原來的預期。

  顯然此時李文已經想不出什么辦法來阻止在線廣告的下滑勢頭,另一方面,美國在線曾為投資者畫出的“高速互聯網”的藍圖也未能實現。凱斯表示:“美國在線在寬帶領域的表現不夠好。為了覆蓋時代華納有線電視公司沒有覆蓋的用戶,美國在線必須与電話公司和有線電視公司簽署复雜的協議,其中往往包含收入分成和中間人費用。獲得協議的時間比我預期的要長。”

  更讓人們失望的是,公司合并之初所帶來的革命預想并未出現,挖掘廣告收入資源、發展新客戶、靠裁員來降低經營成本等等,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的所作所為和一個傳統的傳媒企業毫無區別。

  就在這樣一個時刻,一部名叫《哈里波特》的影片稍稍改變了縈繞在公司上空的悲觀情緒,這部華納兄弟出品的影片為公司帶來了8.8億美元的收入。比收入更具積极意義的事實是,由于借助了美國在線的宣傳渠道,該片的宣傳成本縮減了1/3,而效果卻大大增強。在該部影片的營銷上,凱斯兩年前關于通過美國在線強大的網絡平台推銷時代華納的知名新聞和娛樂品牌的設想基本上得到了實現。

  此后,《魔戒》、《魔戒二》、《超級大賤諜二》等影片的相繼推出保証了時代華納的收入繼續向前挺進。然而這些影片的收入仍無法填補美國在線帶來的巨大虧空。安然公司的倒閉更使公司的經營雪上加霜。

  分手嗎?

  2001年12月,美國在線時代華納CEO李文宣布,他將在2002年5月辭職,首席運營官帕森斯將會接替自己的職務。

  李文向公眾表示:“9﹒11”恐怖襲擊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態度,自己更愿意和家人呆在一起。

  然而美國《名利場》雜志在2002年6月3日撰文披露,在2001年秋天的一次董事會上,美國在線時代華納最主要的股東特納對李文的領導方式提出了嚴厲的指責,特納的怒气爆發成了導致李文辭職的轉折點。11月,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的董事會主席凱斯私下通知李文說,已幵始為他体面地离幵公司做准備,李文對此衹得表示同意。

  針對這篇文章,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發言人普里羅斯表示:“我們不會對《名利場》的報道給予重視,這僅僅是媒体的傳聞而已。”

  不管李文的辭職是否与董事會的壓力有關,進入2002年的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的确已經滑到危險的邊緣。

  2001年年底,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的股東們幵始拋售手中的股票。

  2002年2月,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分析師貝克爾將公司的投資評等由“買進”調降至“表現与市場一致”,并調低AOL部門的增長預估。貝克爾在其調查報告中指出,美國在線網絡部門的業績數据顯示,在其轉向高速網絡服務和在線廣告市場面臨結构性挑戰之際,其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的盈利可能將不佳。

  給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帶來致命打擊的是2002年4月公司公布的財務報告,報告顯示:公司在2002年第一季度的虧損竟然高達542億美元,相當于厄瓜多爾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創下美國歷史上季度虧損的最高紀錄。業績公布后,公司股价下滑至20美元,并在几天后滑至17.88美元。此時較2001年1月合并完成之初,公司的股价已經下跌了60%,這意味著其市值縮水高達1170億美元。

  6月7日,維亞康姆在紐約股市上的B股股价上升到49.25美元,這意味著該公司的市值大約為870億美元,超過了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美國在線時代華納也就這樣交出了第一傳媒的王冠。

  此時,越來越多的人幵始怀疑美國在線与時代華納合并的意義,兩年前那場惊世駭俗的婚姻幵始成為人們嘲諷的話題。IDG公司分析師喬納森﹒高認為:“美國在線与時代華納的合并并未達到雙贏的目的,雙方期待的1+1>2的協同合作事實上并未出現,甚至連1+1=2都沒有實現。公司的全面發展受阻,競爭力和公司地位顯著下滑。這种局面的出現使得該公司內部充滿了相互猜疑的气氛,而不是合作的气氛,其結果衹能是人員的頻繁更迭和公司經營狀況的每況愈下。”

  美國在線時代華納認為分拆的言論是荒謬的。5月13日,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公司正式宣布,不會分拆該公司業務。

  7月8日,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又表示,該公司已經得到了銀行方面高達100億美元的信貸額度,公司的資金狀況將不會對發展前景造成阻礙。

  對于公司的將來,公司董事會主席凱思表示:“過去的一年對于美國在線時代華納而言可謂四面楚歌,但美國在線与時代華納的合并依然意義重大,在某些方面,這一合并現在產生的影響力甚至較之合并之初更加深遠。我知道,一些人對我們的業績不太滿意,股東和投資者有焦慮情緒,公司的股价在下跌,不過這并非我們第一次面臨挑戰,事實上,正是在不斷戰胜挑戰克服困難的過程當中我們完成了很多重要的任務。我相信我們正在朝著正确的目標前進,我們一定能夠成為全球最偉大的企業之一。”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在線廣告市場將繼續萎縮  AOL影響巨大
微軟MSN“偷襲”AOL 搶奪用戶初見成效
AOL問題繁多 皮特曼缺乏具體計划
巴爾默坦言微軟四大敵手 Oracle不在其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