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天然補充品」真的天然?營養家揭補充品迷思

文/T·柯林·坎貝爾(康乃爾大學營養生化學系名譽教授)、霍華·賈可布森(衛生研究博士)

從食物中提取的營養補充品如維生素E、保健食品等,真的天然、對健康有益嗎?(Shutterstock)

從食物中提取的營養補充品如維生素E、保健食品等,真的天然、對健康有益嗎?(Shutterstock)

人氣: 386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 , ,

【編者按】如今,很多人把健康寄託在營養補充品上,不僅服用特定維生素與礦物質,還有其它「天然補充品」,例如保健食品、益生菌、omega-3脂肪酸⋯⋯但這些補充品真的天然、對健康有益嗎?被稱為「營養學界愛因斯坦」的康乃爾大學營養生化學系名譽教授T·柯林·坎貝爾及衛生研究博士霍華·賈可布森給出解答。

過去三十年來,補充品產業大幅成長,截至2008年,全球膳食補充品的銷售金額預估為1870億美元。美國成年人服用膳食補充品的比例達68%,有52%的美國人表示自己定期服用。如今若有人問起「最美國」的東西是什麼?把蘋果派拋到一邊吧!現在已經是綜合維生素的天下了。

當代醫學存在的問題:認為從食物中獨立出來的成分更好

當代醫學最大的問題在於:將「把成分獨立出來」的不自然化學藥物,當成對抗疾病的主要武器。

很多人誤以為將化學物質從自然食物中離析出來後,仍具有良好功效,甚至優於完整食物。他們的思路是:

柳橙有益人體健康→柳橙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C對人體有好處——即使那只是從柳橙萃取出來、在實驗室合成製作的藥丸,或在早餐餅乾中增加的「強化」成分。

事實上,沒有證據顯示這些做法是正確的,而且多數補充品不僅無法改善健康,甚至有研究指出,補充品可能對人體有害。

從蘋果中的維生素C說起

蘋果是個不起眼的東西,然而大家都聽過這句俗諺:「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這項真知灼見可是經過各種科學研究的支持與證明——蘋果有益人體健康。為什麼蘋果能促進健康?食物成分表上說,一顆普通蘋果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K、維生素B6、鉀、膳食纖維與核黃素,也含有些許維生素A、維生素E、菸鹼酸、鎂、磷、銅、錳和其它眾多營養素。

不過,我們真能靠著這麼一大串名詞,就明白蘋果為何重要嗎?

食品營養領域著名研究者劉瑞海博士是我的朋友與同事,他對這問題很好奇,於是和研究團隊開始研究蘋果,並把焦點放在維生素C與其抗氧化效用。

他們發現,100公克的新鮮蘋果所含的類維生素C抗氧化性,相當於1500毫克的維生素C,亦即一般維生素C補充品的3倍。而在這100公克完整蘋果的化學成分中,卻只找到5.7毫克的維生素C。所以100公克的完整蘋果中類維生素C的抗氧化性,竟然是將其中的維生素C分離出來後的263倍!

換言之,我們稱為維生素C的這種化學物質,效用竟然不到蘋果中類維生素C抗氧化性的百分之一!蘋果中剩下99%以上的抗氧化性,得歸功於其它和維生素C類似的化學物質,因此整顆蘋果中的維生素C能發揮的潛力,比單獨服用維生素C或同時服用其它類似化學物質要有效得多。

這研究成果說明,營養的過程相當深奧且講究完整性,而身體運用特定營養素的方式,和其它一起攝取進來的營養素息息相關。如果只單單服用維生素C片,就忽視了其它能讓維生素C發揮功效的「配角」。即使在藥丸中納入許多配角,就像有些廠商會在維生素C片中加入生物類黃酮,仍是假定蘋果擁有、藥丸沒有的東西不重要。

劉教授將研究成果發表在知名學刊《自然》(Nature),提出結論:「新鮮水果的天然抗氧化物,可能比膳食補充品(維生素C)有用得多。」

蘋果皮中的營養比果肉更豐富,含有大量的蘋果多酚和膳食纖維。(Shutterstock)
蘋果中的類維生素C抗氧化性,比維生素C補充劑強得多。(Shutterstock)

劉教授總結多項研究後更發現,蘋果簡直是個寶藏,裡頭有許多類似維生素C的化合物,諸如只存在於植物中的抗氧化物槲皮素、兒茶素、根皮苷、綠原酸等,且以許多形式存在於蘋果裡。我們可以繼續列出一長串蘋果與其它水果中的化學物質,但都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蘋果裡的世界之大,是從外觀看不出來的!

而且營養素結合後的效果,不等於各個營養素的總和。除此之外,我們所吃的食物中有多少營養素會被攝取與實際利用,也很難說。

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問錯問題。「我們攝取到多少維生素C?」這個問題並不正確,而是該問:「該吃什麼樣的食物,才能常保健康?」

簡化式思考者認為,個別營養素一定要攝取特定劑量才行。然而,在大自然裡,根本沒有獨立的β-胡蘿蔔素,我們是無法從胡蘿蔔切出一片β-胡蘿蔔素的。遺憾的是,這無法阻止補充品產業持續嘗試。

補充品產業的迷思

簡化式思考隱含兩部分假設:

第一,健康食物中一定有單獨的活性成分。

第二,我們可以把這個成分從整體食物中分離出來,而且效果不變。

這種觀念就是補充品產業的基礎。業者幻想,我們的營養需求可以靠粉末、藥丸或方糖似的東西來滿足,業者不斷分析據稱有益健康的食物,以萃取並合成出其活性成分。

醫藥界用來治療疾病的藥物,是將化學物質分離出來或加以合成,完全不考慮這些化學物質的天然來源。補充品和那些經過正式測試的醫藥一樣可能有副作用。

個別營養素補充品無法發揮預期功效的例子很多,有時還會造成反效果。或許有些個別研究顯示,維生素補充品在短期內帶來的健康效益具統計顯著性(想必長期也有好處),但如果將大量的研究集結來看,則幾乎沒有證據顯示定期服用維生素補充品能促進健康。

學者經過長期努力,想證明營養補充品能夠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與總死亡率,最後往往徒勞無功,又耗費巨資。反倒有些證據充分的研究顯示,補充品不僅沒有好處,甚至還有害。

研究證實兩大補充品的風險

以下以維生素E、β-胡蘿蔔素這兩種常研究的補充品來說明。

1. 維生素E

1922年,科學家在綠葉蔬菜中發現維生素E,之後許多研究發現,維生素E能帶來廣泛的健康效益。血液中維生素E含量愈高,許多疾病的罹患率確實較低。

維生素E補充品近年非常普遍,據信可預防心血管等各種疾病。於是有人認為,既然理論上食物中的維生素E對健康非常重要,那麼維生素E補充品必然有用。

然而,即使從理論上來看,這種想法也不成立。首先,維生素E和其它營養素一樣,很少獨立發揮作用,而是深受其它營養素的影響,包括硒、含硫胺基酸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果將維生素E從植物中萃取出來,就像派出一名將軍到戰場,但部隊沒跟過去。不僅如此,維生素E其實不是一種維生素,而是八種形式類似卻不完全相同的類似物。這些類似物有許多相同功能,效力卻大不相同,且是針對不同組織發揮不同作用的。

維生素E補充品的市場自1993年大幅擴張,因為當時有研究發現,血液中維生素E含量高,與主要冠狀動脈疾病較少有關。然而這項研究衡量的是「來自食物中」的維生素E,但作者卻跳躍地指出:維生素E「補充品」可能降低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

媒體大肆宣傳這項研究,促成維生素E補充品的市場在過去二十年來大幅成長。然而,對於維生素E的更多研究,結果卻不相同。

許多實驗顯示,維生素E補充品無法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白內障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風險。對於某些族群的人來說,維生素E補充品可能有效果,但對大多數的人來說,卻沒有益處。

近期有一項研究結果更令人震驚,該研究回顧72次隨機試驗與近30萬名受試者,發現服用維生素E補充品(還有維生素A及下文要討論的β-胡蘿蔔素),和整體死亡率偏高有關。

有些維生素E補充品的倡導者表示,應找出使用此補充品後效益大於風險的族群。但這種策略依然忽視全食物蔬食可能有相同的效果,且成本較低,也沒有心臟病與死亡等副作用。

2. β-胡蘿蔔素

根據短期效果促下判斷的經典例子,還有維生素A的前驅物「β-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存在於植物中,人體攝取之後可將其轉變為「真正的」維生素A,它自然存在於綠葉蔬菜,以及紅色、橘色與黃色的鮮艷蔬菜中,例如彩椒、胡蘿蔔與南瓜。1970年代,科學家發現β-胡蘿蔔素是很強的抗氧化物,可阻擋會導致癌細胞增加的自由基活動。此外,富含β-胡蘿蔔素的蔬果和降低肺癌風險有關。整體來說,這些觀察正好證實β-胡蘿蔔素可能可以預防肺癌,或許還能預防其它癌症。

研究發現,β-胡蘿蔔素補充品無法減少癌症或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Shutterstock)
研究發現,β-胡蘿蔔素補充品無法減少癌症或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Shutterstock)

然而十年之後,芬蘭一項以吸菸者為對象的研究顯示,服用β-胡蘿蔔素補充品六年半,肺癌死亡率會提高46%,這是重大且具有統計顯著性的影響。此外,服用此補充品者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26%。由於這項研究的副作用實在太大,不得不提早中斷。沒錯,β-胡蘿蔔素補充品會大幅提高死亡率,致使測試提前結束,以免更多人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項研究之中,假使從食物中攝取同樣基準的β-胡蘿蔔素,則和降低肺癌風險有關。

這個差異非常明顯,食物之中的β-胡蘿蔔素和降低肺癌風險有關,補充品中的β-胡蘿蔔素卻和提高肺癌風險有關,其它大型研究也確認了這項發現。

此後大家形成共識:β-胡蘿蔔素補充品無法減少癌症或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

執迷不悟的補充品推手

大量的研究顯示,β-胡蘿蔔素、維生素E與其它抗氧化維生素的各種機制,「應該」能預防心臟病與癌症,但檢測藥丸中的個別營養素時卻找不到這些效益。

雖然學者開始接受這些研究發現,也不再推薦服用β-胡蘿蔔素、維生素E等補充品,然而他們還是固執地秉持舊有信念,主張我們仍應該保持信心,透過個別的化學物質來預防疾病。

愈來愈多嚴謹的研究一致顯示,個別的營養補充品根本沒有好處,然而營養補充品產業及他們所僱用的學者,卻只顧著把簡化式的洞愈掘愈深。

需要注意的是,我並非表示對部分服用補充品的人來說,營養補充品完全沒有功效,尤其是補充品的化學成分與整顆植物差不多的補充品,例如乾燥藥草複合物。這些產品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對某些人有用,但我認為,「舉證責任」是那些提出健康主張的人該負的。此外,如果主張甚至推論這些「天然補充品」是最佳的健康選擇,卻未能說明經常攝取完整的全食物蔬食(亦即這些產品的來源)效果更好、價格更便宜,也是不妥當的。

攝取愈來愈多補充品的危機,不僅是明文記載的健康反效果。更重大的危機在於,熱愛補充品這種靈丹,會讓人以為不必採取正確的飲食方式——要是能大啖熱狗和冰淇淋,出問題時又能靠藥丸挽救,何必吃蔬菜呢?

編輯整理自《救命飲食2.不生病的祕密》 柿子文化出版

瀏覽大紀元健康1+1頻道,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 維他命D光環變暗?教授:為何我改變了對它的看法

· 還在吃維生素補充劑?研究:這樣補維生素最好

· 缺乏維生素D會變胖?天然又有效的補法

責任編輯:李清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