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中概股無法再規避SEC審查

人氣 1070

【大紀元2022年12月09日訊】(大紀元專欄作家Antonio Graceffo撰文/曹茶禮編譯)對中共實行的雙重標準正在完結。中國上市公司將不能再規避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審計規則,從美國投資者中獲利。

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公司超過250家,總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到目前為止,他們一直可以不遵守美國法律。2002年的《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The Sarbanes-Oxley Act)旨在保護美國投資者,使其不投資於有虛假財務報告的公司。為了實現更大的透明度,《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規定了嚴格的記錄保存要求,並對公司可以使用的會計師事務所和審計師的類型提出了嚴格的規定。公司高管的行為也受到該法案的限制,涉及偽造上市公司數據或以其它方式違反證券法的人員可能會受到刑事處罰。不遵守審計規則的公司可以被摘牌。

《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催生了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該委員會負責對上市公司的審計師的工作進行監督。長期以來,中美之間一直存在一個爭議,在美國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公司是否有必要接受審計和審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堅稱,根據中共法律,中國公司的審計底稿不能提供給外國監管機構。

今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美國政府決定,這些規定適用於所有公司,包括來自中國的公司。今年4月,PCAOB制裁了中國的會計師事務所「黃黃張專業有限公司」(WWC PC)和吉偉註冊會計師事務所(JLKZ CPA LLP),原因是它們使用了未註冊的中國審計師。另一項2020年的獨立立法《外國公司問責法》(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它們是否由外國政府或外國政府控制的實體擁有或控制。美國股東面臨的危險是,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可能忽略財務問題,而基於政治原因而做出決策。

中國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的行為通常是為了實現中國共產黨的目標,而不是為了股東價值最大化。許多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他們的所有權結構一直未公開;然而,所有權結構是在審計過程中需要披露的一個信息。

在美國出售的中國股票充滿了違規行為,對美國投資者來說存在風險。11月,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RA)報告稱,在納斯達克(Nasdaq)有多家中國公司的首次公開募股(IPO)都進行了「拉高再拋售」的操作。這些涉及暗箱操作的公司市值不到1億美元,通常不會被監管機構重視。股價被香港券商人為抬高。串通好的中國投資者隨後以最高利潤出售股票,價值暴跌後美國買家持有的股票沒有任何市場價值。

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另一個問題是,它們通常是通過「可變利益實體」(VIE)在美國交易所上市的。例如,美國投資者認為他們正在購買阿里巴巴的股票,然而,他們實際上是在購買開曼群島一家公司的股份,該公司有一項合同協議,將阿里巴巴的利潤轉移給美國的股東。美國法律中,可變利益實體並不違法;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認為,投資者有權知道他們投資的公司實際上是開曼群島的可變利益實體,而不是中國運營公司。

《外國公司問責法》(The 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和PCAOB的審計並不是專門針對可變利益實體。但是,由於使用可變利益實體架構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占很大比例,這些新規定將有助於披露哪些公司是可變利益實體,並為美國投資者提供更完善的信息,以指導他們的投資決策。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加里詹斯勒(Gary Gensler)向中方強調,PCAOB必須獲得對在美國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公司進行審計的權限;否則,這些公司將被摘牌。大約250家中國公司受到可能從美國交易所退市的威脅。今年8月,中美簽署了一項協議,允許進行為期七週的檢查。

在香港的審計檢查一開始就有問題,因為中方要求能夠修改公司財務記錄中高管和員工的姓名、工資和地址等信息。最終,雙方達成協議,工作得以進行。

經過七週的檢查,11月中旬,PCAOB報告稱,他們可以取得足夠的權限來審查在紐約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審計報告。PCAOB預計,到今年年底,他們將能夠提供至少一份關於審計結果的初步報告。未通過審計的公司可能會被摘牌,或者給他們一定的寬限期來糾正問題並滿足透明度要求。◇

作者簡介:

安東尼奧‧格拉塞福(Antonio Graceffo)博士,中國經濟分析師,在亞洲工作了二十多年,畢業於上海體育學院,擁有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目前在美國軍事大學研究國防。他著有《不只是一帶一路:中國的全球經濟擴張》(Beyond the Belt and Road: China’s Global Economic Expansion)一書。

原文:Beijing Can No Longer Skirt the SEC Regulation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的個人觀點,並不一定代表《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名家專欄】為什麼中國企業在美國退市
中企退市風險大 美中談判尚存「重大問題」
中概股審計談判 美中不同調 中共陷兩難
【財商天下】中國經濟正遭受三個「D」威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