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島:羅大佑歌中的「亞細亞的孤兒」指誰?

人氣 2627

【大紀元2022年06月22日訊】5月27日,台灣著名歌星羅大佑舉辦了首場視頻號線上演唱會,觀眾接近4千萬,可謂轟動一時。

在這場演唱會上,羅大佑唱了許多他創作的膾炙人口的老歌,比如《童年》、《愛的箴言》、《海上花》、《野百合也有春天》、《戀曲1990》和《光陰的故事》等,但由於大陸當局的審查,一些我認為更能代表羅大佑也更有名的歌曲沒能演唱,這不能不說是個很大的遺憾。

羅大佑被譽為華語音樂教父,是全球華人圈好幾代人的青春偶像,其中也包括了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但凡我聽過的羅大佑的歌幾乎沒有不喜歡的,不過最喜歡的要數《亞細亞的孤兒》、《閃亮的日子》、《鹿港小鎮》、《東方之珠》等有著濃郁的家國情懷和鮮明的社會批判意識的作品。

我第一次聽《亞細亞的孤兒》是在八十年代末或九十年代初,之後我又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歷史節點聽過這首歌,最近一次則是羅大佑這次視頻演唱會的前幾天,一個預告視頻裡播放了這首歌。

可以說每次聽到這首歌的旋律響起,特別是羅大佑用他略顯沙啞的聲線唱出「亞細亞的孤兒」時,我都會立即被帶進這首歌悲涼悲愴的情緒之中去而不可自拔,我感覺它好像打開了我內心最深處的那扇情感的暗門。

我猜喜歡這首歌的人可能都會想過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亞細亞的孤兒」指誰?

好多年裡,我都以為指的是大陸人,後來才發現羅大佑的本意並非如此。

有網友介紹說,「亞細亞的孤兒,最開始指的是台灣,當時台灣被清政府劃給日本,被日本高壓奴化統治了半個世紀,日本統治時期,台灣所有重要的職位,一把手都是日本人,台灣人發展與上升空間很少,同時台灣原屬中國,很多台灣人文化上或者骨子裡更認同大陸,奈何國力衰弱,無力顧及台灣,所以台灣就像一個孤兒一樣,爹不親媽不愛,無依無靠。」

最早使用「亞細亞的孤兒」這個詞的也不是羅大佑,而是台灣作家吳濁流先生。1946年,他在日本出版了一部長篇小說,講述了從日據到光復的巨大歷史情境轉換中,台灣知識分子胡太明離開故鄉,在日本和大陸之間尋找精神家園,在中日乃至本土的身分認同之中糾結、矛盾的複雜心境——猶如一個被拋棄的無家可歸的流浪兒。這部小說的名字就叫《亞細亞的孤兒》。

據說吳濁流跟羅大佑的父親關係很好,常去他家。羅大佑在自己家的書架上看到過吳濁流這本書,後來受其影響,反思台灣的命運,寫了《亞細亞孤兒》這首歌。不過,羅大佑歌中的「亞西亞的孤兒」,指的並不是日據時期的台灣人,而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台灣人

1978年12月15日,中美正式建交,次日美國即宣布與台北斷交。一時間,島內人心惶惶,頓生一種被世界拋棄之感,年輕一代更是迷茫,不知出路何在。《亞細亞孤兒》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創作的。歌中唱道:

「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

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污泥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

西風在東方唱著悲傷的歌曲

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

沒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遊戲

每個人都想要你心愛的玩具

親愛的孩子 你為何哭泣

多少人在追尋那解不開的問題

多少人在深夜裡無奈地嘆息

多少人的眼淚在無言中抹去

親愛的母親 這是什麼真理」

這首歌之所以能夠打動無數海內外華人,我以為最重要的就在於它有著一種特別濃郁也特別貼切的悲情,和包含在這種悲情中的強烈的悲憫意識。

「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在這首歌裡先後出現了兩次,將歌詞分成了上下兩段,這兩段的內容可以說都是對「亞細亞的孤兒」的詮釋和展開。

上半段寫的是「亞細亞孤兒」的形象和表情——「黃色的臉孔」和「黑色的眼珠」,臉上「有紅色的污泥」,眼中「有白色的恐懼」。這幾乎就是大特寫,寫得非常逼真,非常生動,也非常具有典型性,令人過目難忘。

下半段寫「亞細亞的孤兒」的命運和內心世界。「沒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遊戲/每個人都想要你心愛的玩具」,這是命運,被欺凌和被奴役的命運;而「追尋那解不開的問題」,「在深夜裡無奈地嘆息」,「在無言中抹去」自己的「眼淚」,則是被欺凌和被奴役者的內心。在這段歌詞裡,羅大佑沒有止步於單純的陳述,在陳述的同時恰到好處地插入了兩句設問句——「親愛的孩子 你為何哭泣」和「親愛的母親 這是什麼真理」,從而將歌詞中本來就很飽滿的悲情進一步推向了高潮。

這首歌,羅大佑的本意雖然寫的是台灣的華人,但「在風中哭泣」的「亞細亞的孤兒」又何止於他們?每每聽到這首歌,我都會情不自禁的想起1949年以後慘遭中共蹂躪的中國大陸。「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污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沒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遊戲/每個人都想要你心愛的玩具」,「多少人在深夜裡無奈地嘆息/多少人的眼淚在無言中抹去」。生活在中共暴政下的大陸人,他們的境遇不正是如此嗎?

有位大陸網友說的好:「不止台灣,我們都是亞細亞的孤兒!」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羅大佑巡演台北登場 連飆四首大陸禁歌
浩然:擺脫邪共,我們不再是孤兒!
蔡大雅:台灣 為世界點上光明之燈
日本脫亞入歐論影響五四運動 台前國代:台灣因禍得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