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思維帶來的啟示(二)

12消防員死於森林大火 隊長憑逆思維獲救(2)

質疑自己徒增煩惱 突破盲點思考 心更自在

作者:亞當.格蘭特( Adam Grant,華頓商學院教授),譯者: 簡秀如

人氣 116

(接上文:12消防員死於森林大火 隊長憑逆思維獲救(1)

想像一下,你剛寫完了複選試題,然後你開始對其中一個答案心生疑慮。你還有一些時間,究竟是該堅守第一直覺,或者是作出更動呢?

大約有四分之三的學生確信修改答案會導致扣分。一家大規模的測試準備公司卡普蘭(Kaplan)曾提醒學生,「假如你決定變更答案,千萬要謹慎行事。根據經驗指出,許多學生在更動答案時,是改成了錯誤的解答。」

我無意冒犯那些經驗談,但是我偏好嚴謹的證據。有三位心理學家針對三十三份研究進行一項全面審查,發現在每一份研究中,大部分的答案修訂都是從錯的改成對的。這個現象就是眾所周知的第一直覺謬誤。

在一場演示中,心理學家計算伊利諾州超過一千五百名學生在試卷上的修改痕跡。只有四分之一的改動是從對的改成錯的答案,有半數是從錯的改成了對的答案。年復一年,我在我自己的班級看過這種情況:我的學生期末考出乎意料地沒有多少修改痕跡,但是那些重新思考第一次的答案,而不是保持原狀的人,最後拉高了成績。

當然了,有可能第二次的答案並非與生俱來就比較好;它們會比較好是因為學生通常不願意改答案,只有在他們具有相當自信時,才會去做更動。但是最近的研究提出一個不同的解釋:拉高成績的原因不見得是去更改你的答案,而是去考慮你是否應該更改。

我們不只對於重新思考答案心生猶豫,我們也對重新思考的想法感到遲疑。舉一場實驗為例:有數百名大學生隨機分配去學習第一直覺謬誤。主講者教導他們改變想法的價值,並且向他們提出何時該這麼做的建議。在他們接下來的兩場考試中,他們依然沒有表現出更多修改答案的意願。

部分的問題在於認知惰性。有些心理學家指出,我們是心理吝嗇者:我們經常偏好輕鬆維持舊觀點,而非辛苦掌握新觀點。然而,在我們抗拒重新思考的背後,還有更深層的力量。質疑自己會使得這個世界更加不可預期。

這需要我們承認事實可能有了變化,曾經是對的現在可能是錯的。重新考慮我們深信不疑的事會威脅我們的認同,感覺有如我們失去了部分的自我。

重新思考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面向都不是件難事。說到我們的所有物時,我們會樂於更新。當我們的衣物過時了,我們會汰舊換新;當廚房趕不上流行,我們會重新裝潢。然而,如果說到我們的知識和看法,我們傾向於堅持己見。心理學家把它稱為抓住及凍結。

我們喜歡確信的自在勝過懷疑的不自在,而且我們會在堅定信念之後不再更動。我們會嘲笑別人還在使用Windows 95,然而我們卻對自己在一九九五年就形成的看法緊抓不放。我們聆聽那些使我們感覺良好的觀點,而不是讓我們更努力思考的想法。

(網站專文,禁止轉載)

書封。(平安文化提供)

(本文摘編自《逆思維:華頓商學院最具影響力的教授,突破人生盲點的全局思考》,平安文化提供)

繼續閱讀:

 12消防員死於森林大火 隊長憑逆思維獲救(3)

 12消防員死於森林大火 隊長憑逆思維獲救(4)

 12消防員死於森林大火 隊長憑逆思維獲救(5)

 

相關新聞
《最值得過的人生》:不是反思出來的問題,是殭屍問題
裁員後生活:前Google員工的翻轉人生
商人忘恩負義 術士施法術翻轉結局
每天3分鐘 用「TO BE思考」筆記翻轉人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