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觀察】體制性躺平與獨裁者的焦慮

人氣 6001

【大紀元2024年05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寧海鐘、駱亞報導)中共二十大後,中共黨魁習近平集權更明顯,而從中共官場反映出來的跡象是普遍的「躺平」。在這種狀況下,當局更強調維穩。專家表示,極端集權的結果是使政權倒台。

習近平集權與官員躺平式工作模式

美國《外交政策》的專欄作家James Crabtree,5月27日撰文談美中軍事外交溝通的難度,指美國希望利用雙邊論壇來討論和解決實質性問題,中共則經常將之視為抱怨美國行為的一種機制。文章提到,一名要求不具名的中共退役高階軍官解釋說:「美國人可以開會,並提出他們的觀點。」「但我們的系統不像他們的系統。我們的人只能說:『謝謝你。我會把你的擔憂轉達給北京。』」

《外交政策》提到的中共這種工作模式,就是官員無人敢做主,唯一能做決定的是最高領導人習近平。這與中共官場現行的躺平潮流呼應。去年10月,中共黨刊曾刊發習近平年初面向高級幹部的講話內容,罕見地提及防止「躺平不良思想」。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陳世民(陳世民提供)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陳世民5月30日對大紀元表示,習近平的學業受文革衝擊,有人說他其實只有小學水平,他的博士學位一直受到很多質疑。習的知識十分欠缺,視野也非常小,他發表一些重要演說,都要看下面給他的稿子,否則一些言論讓人家覺得有點可笑。

「這樣知識有限的一個人,卻又想要變成一個皇帝一樣的集權者,所以下面的人都抱著少做少錯的心態,整個中國的行政官僚體系,十分消極。」

他認為這樣下去會導致整個行政體系逐漸癱瘓掉,而過去很少有長期可以維持獨裁的統治體制,「希特勒、墨索里尼,他們的政治生命都是十分有限的,蘇聯也是一樣。」

台灣勵志協會執行長賴榮偉5月30日對大紀元表示,美國的精神中,一方面有民主自由的理想,另一方面講實用主義,要解決問題,來開會的人,就是要來解決問題的,擁有處理問題的權力。而中共的體制,原本在1980代之後,也曾向地方放權,向企業放權,也會給老百姓一點點自由的權利,但現在權力要全面回收,又要人家做事,結果整個體制就會出現躺平,發生內卷化的現象。

「中國現在最愛講的,躺平跟內卷化,這兩個詞是前幾年幾乎同一個時間產生的,就是時代的演變到這個地步了。」

從「全面主席」到「親自指揮」

習在第一任期就被外媒稱是「全面主席」,什麼都管;在習的第二任期,官方強調他在防疫等方面「親自指揮、親自部署」;進入第三任期,他從經濟到民生,方方面面都繼續親自發話。

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吳瑟致(吳瑟致提供)

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吳瑟致5月30日對大紀元表示,一個國家不可能有一個人可以操控所有的事務,國家的政策,有很多是需要很專業的分析的。但習近平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他早在十八大上任就開始這樣做。

他認為這一方面顯示習的不安全感,他對任何人都不信任,另外就是想要凸顯他自己,對於要把國家帶往哪邊,他有強烈的主導意識。

「一個國家領導人,如果過度地有強烈主導意識的話,很容易讓國家陷入冒進。習近平過去很多次的政策推動,到最後對中國帶來很大程度的傷害,特別疫情的時候他執意要動態清零,對中國經濟的傷害,到現在還在持續當中。」

賴榮偉表示,中共這種體制就是列寧式的「黨的領導」,最後的結局會是:社會被國家給吞沒,國家被黨給吞沒,黨被一小撮的人給吞沒,一小撮的人被個人的獨裁所吞沒。

李強被猜忌?

最近雖然習將中央金融委員會主任交給總理李強,但顯然李強只是執行者角色。李強在今年兩會上還被取消了總理記者會。他去年出訪德國,拒絕在記者會上接受提問。

賴榮偉表示,在中共的政治鬥爭史裡面,通常排名第二的,會引起排名第一的猜忌。李克強在習近平前兩任當總理的時候,權力也是大幅地被限縮。李強上台,沒有李強經濟學,只有習近平的經濟學,對習近平來講李強根本就是執行祕書。

賴榮偉進一步說,李強作為總理,有一個責任就是要搞經濟,但他現在不但受習近平的制約,還有習的其他親信,負責公安的,負責國安的,負責意識形態的,或者是負責網絡的,這些人又全面地監控整個社會,不准企業講出真實的聲音,所以經濟沒辦法做得下去。

「現在體制已經亂了,首先專業的人不敢做事情,另外習家軍會內鬥,反習的勢力也在悄悄地集結。你(習)跟國際不和,搞得中國的內部經濟不穩,經濟不穩引發社會不穩,社會不穩引發民怨,到最後會變成文革後期的危機,再度在中國發生。」

習喊話「集中統一」背後的矛盾

本來外界以為進入第三任期便權力穩固的習近平,2023年以來仍在不斷在各領域強調「集中統一領導」,包括對軍隊、金融工作,甚至是對婦女工作也做出這樣的指示。

台灣勵志協會執行長賴榮偉。(賴榮偉提供)

賴榮偉說,中共現在很多新口號產生,又下了很多指標,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很多官員在走形式,走過場,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問題沒有解決。這個國家會慢慢地不僅失去活力,各種的問題總有一天會內爆出來。

就習強調集中統一,吳瑟致認為代表習的矛盾心理。他說,在二十大之前,中共高層還是屬於權力分配的狀態,各司其職,在二十大之後,習家班全面上位,必然會造成所有的決策都是習近平說了算。而擔任政治局常委的人,都是從地方拔擢,缺乏中央治理的經驗,習又擔心這些沒有能力的人,在國家決策上出現一些亂子,對政權造成影響。

「這也是習近平自己一手造成的,他權力下放不了,同時(這些人)能力上恐怕也是接不上班,所以習近平又要跳下去。習近平本身的能力又不足,就會出現很多不尋常的跡象,比如去年的政治人事的安排,尤其外交跟國防領域,還有中國經濟,確實出現一些狀況。不只是習近平能力不足的問題,而是他所帶領的這一批領導班子,能力不足的問題。」

分析:當局高壓維穩適得其反

習近平對疫情防控及最近廣東梅大高速路塌方這些天災人禍,都親自強調要「確保社會穩定大局」,引人關注。

陳世民說,中共二十大後,表面上看起來習近平權力非常大,像皇帝一樣,但其統治正當性在逐漸變薄弱。「現在中國經濟的狀況,失業人口,地方的債務,房地產爛尾樓,一大堆的經濟社會問題,他統治的正當性逐漸在削減之中,搞不好未來可能出現一個重大的經濟社會動盪,因為民怨引起權力鬥爭把他給鬥倒下來。」

陳世民說,這是習近平為什麼這麼需要維穩的原因。「他知道,他現在能夠掌握這麼大的權力,靠的是維穩,種種的社會控制的措施,去壓抑人民的不滿情緒。」

他舉例說,今年中國股市持續跌,中國股民居然跑到美國大使館的網頁下貼文求救,說明民怨是存在的,只是被習近平用維穩的方式打壓、控制。

「這種控制就像是一個彈簧一樣,你把彈簧壓得越低,未來一旦彈簧反彈起來,它會跳得更高。民怨一旦爆發,有可能就像1989年下半年東歐的這些國家,突然把共產政權給推翻掉。」

賴榮偉說,中共現在一天到晚在講維穩,國安部門權力越來越大,來控制老百姓,又在國外塑造敵人,一天到晚在跟西方民主國家鬥。但中國老百姓這麼多年不是沒有進步,中國社會不再是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但是習近平卻用毛澤東的方式來管理,後果就是政權會被推翻。

責任編輯:高靜#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集權難逃制裁 台學者:中共將步蘇聯後塵
習李兩會上繼續「分裂」 習將進一步集權
人大組織法修改通過 評論:習近平高度集權
周曉輝:擔心內部生亂 中南海將要高度集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