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詞、講話變慢 哪個是失智徵兆?一招防腦退化

人氣 324

【大紀元2024年06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曾子衡綜合報導)聊天聊到一半,突然想不起「恰當的用詞」是什麼,這樣的「忘詞」現象經常被人認為是認知能力下降、失智的前兆,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加拿大的一項研究發現,「忘詞」其實是正常的老化現象,而「語速變慢」才是真正的失智警訊。

這項由加拿大灣巒醫院(Baycrest)和多倫多大學合作的高齡研究,對125名、年齡在18至90歲的受訪者,進行圖片識別、圖片描述和認知能力的評估。

研究指出,隨著年齡增長,許多的語言能力都會出現衰退,受試者在說話或書寫時,可能會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找到合適的詞語,但這不代表他們整體認知能力衰退、或出現癡呆癥兆,相反,這是正常的老化現象。

該研究主筆、加拿大灣巒醫院介入性認知神經科學研究主席傑德‧梅爾策(Dr. Jed Meltzer)博士認為,參與者為了尋找正確詞彙的停頓次數、停頓時間,與大腦的執行功能沒有顯著關係,無法代表失智的風險跟程度。

相反,參與者一般說話的速度越慢往往與「身體的執行功能愈差」有關,且失智風險也愈高。換句話說,「說話速度緩慢」比「找詞困難」更能反映大腦的健康狀況。

「研究結果顯示,平時講話語速的改變,可能反映大腦出現變化。」梅爾策寫道,無論講話是否停頓,正常語速的減慢才是大腦健康變化的更重要指標。「說話語速應該作為標準認知評估的一環,幫助醫師在臨床上及早發現認知能力下降,並幫助熟齡族群維持腦部健康。」

忘詞、說話不順暢是正常老化 不是失智

研究表示,「說話忘詞代表可能失智」這樣的理解可能有誤,因為時常停頓、忘詞只是老化的一種表現,並不一定代表失智,認知能力也未必下降。對於那些常常說話忘詞、擔心自己失智,但說話速度依然正常的人,或許可以寬心一些。

在過去的研究中也發現,一種舌尖現象(Tip-of-the-tongue syndrome)——明知要說什麼、卻說不出口,這與失智症沒有直接的關係。

一些科學家也認為,這項有關「說話語速」的發現有助於開發特定的檢測儀器,以及早掌握患者的腦部健康狀況,預防更嚴重的失智問題。

專家建議:多說外語 以預防失智

雖然新研究指出語速與失智有關,但科學家也提醒,還無法證明「進行提高說話速度的訓練」可以預防失智。

除了調整飲食、運動習慣和增加腦力訓練外,目前,大多數專家普遍認為「多說外語」也是預防失智的好辦法。

據《紐約時報》報導,法國布羅卡醫院的雙語及腦部健康研究專家維爾(Caitlin Ware)表示,你不需太在乎學外語的年齡、或學習了多少種外語,更關鍵的是你使用外語的頻率,以及是否經常在生活中使用和切換多種語言。

「說多種語言對認知能力的益處在於必須抑制你的母語。當你試圖回想外語中的正確詞彙時,你的大腦就會被迫進行這種訓練。」她說:「因此,如果你經常使用第二語言,你就會得到更多的認知訓練。」

這個過程被稱為認知抑制(Cognitive inhibition)。

專家分析指出,經常進行認知抑制可以增強大腦對失智症引起的腦損傷的抵抗力。當大腦的抵抗力提高時,即使腦健康開始下降,也能延緩失智症的發展。◇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 而是一種疾病
失智症需提前20年預防 專家:做有趣的事延緩進程
健腦不光有核桃 12類終極食物補腦防失智
40歲大腦開始退化!做對5件事活化大腦 防失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