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防暴衝

自由時報記者方維鐸

人氣 48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月15日訊】前一陣子,台灣電視媒體播出了一段由監視錄影機拍攝到的「疑似暴衝」事件,又再度讓大家注意到這個暫時被遺忘的話題。一般消費者看到這類報導,往往只關心發生暴衝的是哪個品牌的哪一款車子?以為只要不去買它就不會碰到這種倒楣事。事實上,根據暴衝事件的調查報導結果顯示,問題幾乎都和人為操作有關,還沒有一樁事例直接指向車輛本身。因此別以為你開的車子不是某某品牌就不會碰上這種倒楣事,只要你開車太掉以輕心,可能下一起「疑似暴衝」事件的主角就是你。

啟動換檔前,先踩煞車
 暴衝一詞的英文為 unexpected acceleration,可直接翻譯為「非預期性加速」。全球第一起汽車暴衝案例在1980年代中期發生於加拿大,曾經在全球車壇喧騰一時,後來經過鑑定調查,證實為人為疏失所引起的。可是暴衝事件的調查結果一直被消費者所忽略,大家通常只會去注意是哪個品牌的車款發生暴衝,這無形中導致全球各地以訛傳訛、層出不窮的類似案例陸續出現,同時也讓傳出暴衝疑雲的汽車品牌蒙受重大損失。

 代理德國福斯品牌的標達汽車服務部經理楊湘衡指出,從第一起暴衝事件發生以來,幾乎全球類似的案例都集中在自排車上,同時很巧合地都發生在車輛剛啟動要開出停車地點時,從來沒有聽說手排車會暴衝,也沒有發生過行進間追撞前車的暴衝案例,這往往和自排車的排檔設計與駕駛人的操作方式有關。有鑑於此,1988年後的奧迪自排車與1990年後的福斯自排車全面安裝ASL排檔防暴衝裝置,讓駕駛人在從P檔(有些車款還包括N檔)排入其他檔位時一定要踩住煞車踏板,否則排檔桿將無法扳動。此後,疑似暴衝事件幾乎完全絕跡。

 基本上,ASL裝置只不過是一種防呆設計,強迫駕駛人換檔時一定要踩住煞車,才不會發生換檔時誤踩油門,導致車輛非預期加速的突發狀況。然而這種設計對於暴衝的防制居然發揮了莫大的功效,顯示出暴衝與駕駛人的操作確實有著莫大的關連。裕隆汽車顧客服務課即表示,該品牌自排車全面配備這種防暴衝裝置後,若有疑似暴衝事件發生,經過該公司品保部與經銷商會勘查證,並對消費者告知車輛配備有此一防暴衝設計,往往對方自知理虧,就不會提出非理性的要求,因此至今尚未發生因暴衝而理賠的案例。

 至於年份較老,沒有ASL裝置的自排車,駕駛人只要在發動引擎入檔時能養成踩住煞車踏板的習慣,也不可能會有暴衝的狀況發生。從事多年BMW產品教育訓練工作的汎德汽車業務部經理游文彬表示,以往汽車的節氣閥需透過油門線的動作才會開啟,若沒有駕駛人踩油門的動作,車輛不可能自動加油前進;即便有怠速異常提升的現象,或是油門踩下後無法歸位,基於車輛掣動力恆大於驅動力的設計原理,駕駛人只要用力踩住煞車,並排入N檔,是不可能發生車輛如脫韁野馬般狂奔,不聽駕駛人使喚的情形發生。

客觀第三者,專業來鑑定
 往往一起暴衝事件發生,當事兩造若各執己見,很容易鬧到非得透過司法仲裁來處理不可,如此對消費者和汽車業者都不是件好事。就駕駛人一方來看,事發時的操作情形只有自己一個人知道(甚至驚慌中自己也搞不清楚),就算車上有乘客也無法斷定事發時駕駛人踩的是煞車或油門,因此最後的判決結果不見得對駕駛人有利。對汽車業者而言,縱使最後判定結果勝訴,但經由媒體報導的渲染,所造成的形象與金錢損失,更是難以估計。台灣富豪汽車的行銷處長彭明義指出,Volvo當年的暴衝事件雖已在高等法院二審時勝訴,但這些年來已對Volvo一貫的安全形象構成嚴重的傷害。

 消費者和汽車業者是力量不對等的兩造,若能透過一客觀專業的第三單位來做鑑定調解,將有助於責任的釐清與問題的解決。游文彬表示,在汽車工業先進的德國,已建立許多相關機制來介入消費者和業者間的衝突與對立,將雙方受到的傷害降到最低。台灣可以嘗試透過工研院、ARTC或是相關學術研究機構來為這類暴衝事件進行分析鑑定,逐漸發展出一套具有公信力的汽車事故鑑定機制。(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法國大風雪肆虐陸空交通癱瘓
中國肇事司機逃逸現場 离奇案接二連三
防竊專家建議多上幾道鎖防範偷車
2003 新車聯軍 登陸北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