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改」載入牛津英語詞典

古原

人氣 183

【大紀元6月24日訊】 什麼是「勞改」?「勞改」就是「中國的奴隸集中營,犯人當中有很多是政治犯。相當於前蘇聯的古拉格。『laogai』的意思來自 reform through labour( 勞動改造),reform through labour最早在1994年被收入英語辭典。

1996年,美籍華人民權活動家吳弘達呼籲:『我希望看到laogai出現在所有的詞典,我希望早日結束勞改制度。』『勞改』一詞在70年代中期起被外界認識,隨後,要求廢除勞改制度的呼聲日益高漲。」這是牛津英語俚語和寓言詞典新收錄「勞改」一詞的解釋。

「勞改」在中國則叫做「通過(強制)勞動進行思想改造。」「勞改」即是「入獄」,這對中國人來說,是沒有疑問的。但過去用英文解釋 「勞改」時,通常被譯為「reform through labour」。「勞改」和監獄不放在一起,外國人就根本不能領會「勞改」的真意。如今用「laogai」解釋中國的勞改制度,相信國際社會對「勞改」的釋義不再含糊。

中共的勞改制度早在建國前的蘇區就存在,1954年正式班令實行,為了跟世界術語接軌,90年代,「勞改」一詞被換成監獄,但實質並沒有改變。勞改制度就是「為了懲罰一切反革命犯和其他刑事犯,並且強迫他們在勞動中改造自己,成為新人……」而特製的(見1954年頒布的《勞動改造條例》第一條),很明顯,反革命是勞改的主要對象。勞改機關包括:看守所、監獄、少年犯管教所等。值得一提的是,「勞教」是勞改制度的一部分,勞改要經過正式的審判程序,而勞教則沒有。

勞教可以不經審判程序,判處被勞教的人三年以內的監禁,解教後,政府依然可以隨意剝奪勞教人員的自由,名義上叫「留場就業」,實質上是留在農場、礦場等勞改場,永生為奴。勞改基金會創辦人吳弘達的經歷就是如此,他1957年因「右派」的罪名被判3年勞教,解教後轉到礦山「就業」,共失去19年的人生自由。另有一個例子是,去年5月,83歲的老人華酉臣,為了抗迫遷,不得不翻出陳年老賬跟共產黨討回被勞教20年的補償費,以抵如今被逼遷的損失費。老人在天安門穿著「廢除勞改」字樣的襯衫,抗議勞改暴政,他說他既是文革的思想改造的受害者,也是經濟改革下的犧牲品。

勞改制度直到今天仍是中國政府最有力的懲辦異己分子的手段之一,一大批「新右派」、「新反革命分子」,不是被長年拘留審查後判刑,就是不經任何法律程序,就被送到勞改場服刑。著名異議分子劉曉波因批評政府,要求平反六四等,1996-1999年被送勞教3年,至今仍被監視居住。

他在2001年美國之音的訪談節目中講述他的「判刑」經過:「整個過程可能前後經過10分鐘左右,非常快。早晨起來,兩個民警來到我家,把我叫到派出所。他們說有事情叫我談。到了會議室我就發現氣氛有些不一樣,而且人員特別多,還有一個人扛著攝像機。然後,他們叫我坐下。對面的人坐下就開始說例行調查,然後就問名字、籍貫、學歷等等,這也就幾句話。問完後,馬上就宣讀北京市勞動教養委員會關於對我進行勞動教養3年的決定,宣讀完了以後就叫我簽字,我拒絕簽字,要求上訴。他們給我15天上訴,然後就把我帶上車。」前段時間才被判刑的「天網」負責人王琦就更不幸了,前後被關押審查近3年才定罪判決,判五年監禁,總共要「改造」8年。徐偉、楊子立、靳海科、張宏海四人「顛覆國家政權」案,四人從2001年3月被非法拘禁,到2003年4月被審,已經失去人身自由2年多,加上被判的刑期,共失去近十年的自由,還要在稱為「死亡集中營」的勞改場裡被強制勞動,為勞改場創收。他們所謂的顛覆言論,還比不上國內的一些開放言論和報紙上的政策討論。

自70年代後期,人權、法制意識在民間上路以來,呼籲廢除勞改制度的呼聲一浪接一浪,勞改制度的存廢研討也頗為熱烈。海外民權活動家更是以廢除勞改作為工作目標,1992年,他成立「勞改研究基金會」,將勞改制度下的黑暗暴露於世界。2002年,吳弘達促成了美國立法禁止中國人體器官移植醫生和專家進入美國,對中國掠奪死囚器官牟取暴利的做法進行制裁。

2001年,他調查到勞改產品在美國往來,海關據此堵截勞改產品進入美國傾銷,抵制中國監獄把犯人當作現代無償勞工。上周,他在國會召開新聞發布會,譴責美國公司參與建設中國「網絡警察」的行為,因為中國網絡警察成為自由世界的殺手,並致使不少在網絡上表不同政見的異議人士相繼入獄。

吳弘達的「我希望看到laogai出現在所有的詞典」已經實現了,「我希望勞改制度早日結束」希望不會太遠。

【新生網】(h

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人物真相】高層內鬥 江派核心曾慶紅成焦點
【人物真相】習的寵臣鍾紹軍
【名家專欄】中國製造業產能過剩損害經濟
覓真:盤點原河南省監獄管理局書記李隨軍迫害案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