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傅國涌:避嫌豈能靠覺悟

傅國涌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6月6日訊】今夜,酒冷、詩殘、夢斷,我想起了不久前《人民日報》上讀到的《避嫌,是一种覺悟》一文,說的是上個世紀70年代初,福建漳州林業局長谷文昌主動避嫌,給家里買家具全是些竹凳、藤椅、石飯桌,就是沒有一樣木制品;女儿結婚要他批點木材做家具,也被他嚴詞拒絕。作者由此發出“領導者避嫌,既是一种覺悟,也是一种美德”的贊嘆,并認為“很值得學習”。

誠然,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之風盛行的今天,谷文昌這樣的領導即使不能說已經絕跡,起碼也是鳳毛麟角。但細想一下,又感到谷文昌的做法具有不可效仿性。如果林業局長不能用木家具,依此類推,糧食局長就不能吃糧食,鐵路局長不能坐火車,商業局長就不能買商品,教育局長家的人都不能上學……這本身不符合人情常理,完全是一個特例。領導也是人,一個林業局長為什么連自己買木制家具也不行呢?這本身就不合乎人性的邏輯。

不能以“覺悟”、“美德”為名剝奪他們正常生活的權利。在領導避嫌的問題上,我們今天最需要倡導的決不是谷文昌式的“覺悟”、“美德”。依靠官員的覺悟,主動避嫌那是何等脆弱,如果他沒有覺悟、不避嫌,是不是就听之任之、束手無策了呢?何況個人品德、覺悟常常是靠不住的,又有几個腐敗分子在丑事被曝光之前不是道德的完人、覺悟的樣板?“王莽禮賢下士日”,表面上道貌岸然、一本正經,在台上大唱高調、台下大肆貪污受賄的成克杰之類,這些年難道我們見得還少嗎?

再說,避嫌只能是一种制度性安排,不可能靠“美德”、“覺悟”加以解決。人性是有局限的,一切制度設置的出發點就是假定人性本身是惡的,英國偉大的政治哲學家大衛·P休謨的一番話堪稱至理名言:“在設計任何政府體制和确定該體制中的若干制約、監控机构時,必須把每個成員都設想為無賴之徒,并設想他的一切作為都是為了謀求私利,別無其他目標。我們必須利用這种個人利害來控制他,并使他与公益合作,盡管他本來貪得無厭,野心很大。”他說,如果不是這樣,任何關于政治體制优越性的夸耀都將成為無益的空談,最終我們將發現我們的自由或財產除了依靠當權者的美德、覺悟、善心,別無其他安全的保障,實際上根本沒有保障。

從這一意義上看,有關法官回避的規定,以及公務員任職回避等規定,其初衷無非都是為了避嫌,人是分遠近親疏的,只有以制度力量約束人性中向私的一面,這才是正常的選擇。這樣的制度安排不健全、不完善,將會導致許多弊端,產生許多意料之中的腐敗,而這些与美德、覺悟并無多大關系。即使是一個品德高尚、覺悟最高的人,處在一個腐敗成風、鮮廉寡恥的社會里,除了獨善其身還能有什么作為?指望“六億神州盡舜堯”,通過每個人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來達到天下大治的目的無异于緣木求魚。避嫌也只能從制度入手,而不是提倡谷文昌式的覺悟,才有望產生實際的效果。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章天亮:慈悲與懲罰
【人物真相】楊慧妍:中共金融爆雷的犧牲品?
馮睎乾:彭定康仗義執言
【名家專欄】摧毀共產主義從各州開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