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逵:中國人應學會讀報

管逵

標籤:

【大紀元7月26日訊】近日,海內外媒體惊爆出這樣一則新聞:新疆某普通家庭一年之中考上三位博士。言下之意,不太分明:不知是要贊揚中國老百姓精神文明的偉大成就,或是要贊揚中國教育傳統的光輝,抑或是要提倡多子多孫,以及老百姓生活在盛世有多么幸福?

明眼人皆知,中國新聞歷來有造假的优良傳統,如今五花八門的新聞就更是令人瞠目結舌。不過,長時間的經驗教訓則調教出了少數讀報高手。在中國讀報(包括听廣播、看電視、讀書、讀雜志),必須遵照馬克思、毛主席的教導。馬克思有句名言:“怀疑一切。”(注意:是怀疑一切,而不是部分)毛主席語錄中有一段更為通俗精辟:“共產党員對于任何事情都要問一個為什么?都要用自己的心去想一想。”(注意:是對任何事情,而不是某些事情)現在,筆者就對上則新聞嘗試一下“怀疑”和“為什么”,拋磚引玉。

其一,上述新聞中,說三位新科博士最大年齡為30歲,那么,由此可斷定他出生在20世紀70年代初。稍有歷史知識的中國人應當記得,當時,中國政府正在大張旗鼓地強行推行“計划生育”政策,即一個家庭只生一個孩子的獨子政策。如果怀上第二胎,城市里的人會被嚴厲處分,甚至開除公職,農村中的人則將會遭嚴厲罰款,包括牽走耕牛和拆房子。老二、老三出生更晚,正值高潮,這個“普通人家”何以有特權生下三個孩子?

其二,眾所周知,當今,中國正實行教育產業化,既然是產業,目的當然是賺錢,是追求物質效益。于是,博士大躍進席地而起,連文盲大款們、与學術絕緣的官員們都能得到名牌大學的博士文憑,可見“考上”博士也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新聞。

其三,在中國,高考以上,即包括碩士、博士錄取存在著很大的地方差异,前年青島三個學生狀告中國教育部,即有所聞。北京是特權城市,考生錄取線要大大低于普通省市,而邊疆錄取線則又更甚,換句話說,在一般省市名落孫山的的考生成績,拿到北京、邊疆地區,則可成為高材生,錄入重點或名牌大學,上述三位博士被錄入一般院校,可見其真正水准。

當然,筆者并非“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在中國,有几個家庭有三個孩子,且都能考上博士?),更不會卑劣到攻擊草民的家庭成就和幸福。事實上,筆者但愿一切屬實,且不乏個例,天下百姓皆能有如此幸運,豈不是一件大好事?筆者的意思是論事不論人,提醒國人讀報應開動自己的腦子深思。一則普通社會新聞尚且如此,重大政治、經濟新聞還能幸免嗎?比如,同是中國最權威的《人民日報》,在不同時期,就有相互矛盾的新聞:文革前,說劉少奇是党的英明領袖;文革中說他是党內最大的叛徒、內奸、工賊;文革后,說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們應當相信哪一條新聞?事實上,我們對上述每條新聞都曾深信不疑。

世傳中國乃一禮儀之邦,但今日卻已面目全非,全然沒有了誠信。假作真來真亦假,在這謊言橫流的社會里,學會怀疑、問問“為什么”,才能保持高度清醒,才能免除一次二次三次的受騙上當。孟子有言: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如果不愿被人所治,勞勞心則無甚害處吧?

在信息壟斷封鎖的中國,學會讀報才有可能避免虛假信息,除非你決定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作精神奴隸。

作者為中國一大學教授

──原載《觀察》http://guancha.org(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專欄】傅國涌:避嫌豈能靠覺悟
SARS衝擊中國大陸就業市場
美軍亞洲新部署 中國稱包圍大陸
中國大陸仍有兩千八百多萬農村貧困人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