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剛:台灣和平/防禦公投之我見

林正剛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月21日訊】去年(2003)六月,當公投議題在台灣國內被炒熱時,全盟的巴城華府支盟曾邀請國策顧問陳文彥教授及全盟理事長巫和怡先生舉辦一場公投座談會,陳教授基於公投是民主國家落實直接民權的一種方式及彌補代議政治的不足,全力呼籲公民投票的合法性與可行性,巫理事長則更進一步的指出,有法源的公投在通過立法後去執行應該是毫無疑問,還記得當時被炒熱的公投議題是加入WHO、建核四及國會議員減半,經過了半年的運作、辯論與投票表決,去年十二月台灣的立法機構通過了民進黨所謂的烏龍公投,意即刪除了原來民進黨想要的WHO、建核四及國會議員減半,但卻保存了公投第十七條,大意是在台灣的國家安全遭遇到威脅時,應舉辦防禦性的公投。

台灣打從國民政府遷台後就開始遭受中共(中國)的威脅,1996年第一位民選總統選舉前,武力的威脅逐漸加重,到了今天已幾乎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站在台灣領導者的立場,為了國家的利益與安全,為了讓全民認知台灣今天的安危處境而凝聚全台灣人民的力量來維持台海現狀,誠實的讓人民自己做決定,勿寧是一種民主最好的表現,在這種考量下,配合今年三二0的全民總統選舉辦公投,也未嘗不是一種節省人力、物力,而不會勞民傷財的時機與方式。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去年十二月初,美國總統布希在中國總理訪問白宮後的記者招待會上對台灣總統言行的一段表白,卻把台灣的防衛公投變成了莫名其妙的危機。一個泱泱民主大國的領導者似乎相信了共產獨裁國家的領導人,而誤認那民主剛起步還在往前走的莞爾小鄰國的領導者試著在片面改變台海兩岸現狀,試問當中國從數年前開始在福建沿岸架設對準台灣的飛彈由一枚、十枚、百枚到今天的近五百枚威脅台灣,這是不是在片面改變海峽兩岸的現狀?如果不是,台灣就不需要無窮盡地向美國購買防禦性武器了。中國以往口口聲聲台海兩岸的問題是內政問題,而現在卻公開要求美國出面干涉反對公投,將台灣公投問題國際化,對台灣未嘗不是一件可喜的事,問題是台灣的政府應如何運用此契機;再說,中國極力反對台灣公投,而要美國出面制止,是否懼怕如果由台灣帶頭啟動公投,是否將引發香港、西藏、新疆,甚至於中國民運人士或國內知識份子要求公投的骨牌效應,而一發不可收拾?

綜觀過去月餘台灣國內及美國各媒體的報導,似乎瞭解到去年當陳水扁總統決定在三二○舉辦公投時,過於倉促,以致沒有及時和較親近的友邦(尤其是美日等國)做必要的溝通、討論及商榷,以致於被認為台灣的公投具挑釁作用,這一種因解讀的不同,而產生的困擾,或許是台美雙方對台灣與大陸政策的思考有不同的立場,加上在選舉前討論公投,更增加了公投問題的複雜性與困難度,以致產生錯誤的解讀。目前陳總統以公開的聲明指出,將審慎沉穩處理公投問題與台美關係,讓國際社會放心,畢竟民主與和平是大家共同的關切,也是台灣和國際社會的共同語言,台灣人民追求民主和平(全盟的宗旨)的努力,不僅是為了下一代,也是為了亞太地區的長久穩定。民主是一條不歸路,公民投票更是一種人民意志的表現,但願台灣的領導者發揮最大的智慧,及時把握與友邦的溝通,盡心盡力商榷公投的文字,找出適當的表述,符合各方的利益,以達到公投「把握契機 化危機為轉機」、「要民主 要和平 反戰爭 反飛彈」的終極目的。

(美國巴城華府支盟共同主席林正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