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特殊碼 電信總局要求釋出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李文儀╱台北報導〕配合電信自由化政策,交通部電信總局正全面檢討「1」字開頭的特殊碼編配方式,希望明顯區隔「10」開頭為服務性質、「11」開頭為緊急使用、「12」開頭為業者內部維護營運用、「16」開頭為公眾使用、「19」開頭則是公益慈善之用,同時要求中華電信釋出長期占用的特殊碼,預計年底前完成特殊碼重整。

台灣電信市場過去由中華電信獨占,因此在目前四十線特殊碼申配紀錄中,中華電信就占了近十線專用,包括115線路測試、116無人測量台維護用、122無人測量台工程用、126用戶芯線資料管制、161撥號速度測試、162裝機測試、164查號資料處理台等。

特殊碼是根據電信號碼管理辦法第五條規定,為促進公眾利益,以提供緊急救難服務、公眾諮詢服務、公眾救助服務或慈善服務等涉及社會公益之用途所需時,電信總局得核配電信號碼予政府機關及公益社團或財團法人。

電信總局指出,在時空環境變遷下,為讓特殊碼充分發揮法令規定功能,已協調中華電信釋出112障礙台及115、116等其他專用特殊碼,像內政部反詐騙諮詢專線165,就是移除中華電信查報派工之用而釋出的特殊碼。

電信總局強調,由於112已是各款手機通用的緊急電話號碼,民眾需要求助時,即使手機沒有訊號,也可以試撥112連通最近的基地台,達到救難功能,有必要與現有障礙台做區隔,其他中華電信專用特殊碼也應釋出做為公眾使用。

電信總局指出,各單位依法申請特殊碼、無需付費,但相關交換機建置、轉接等設定,則必須由申請者和電信業者自行協調及洽談費用,像台電與中華電信洽辦申告緊急停電事故搶修及獲知停電的1911時,就簽定上千萬元的合約。

中華電信表示,轉接特殊碼的收費主要視建設狀況決定,對於公益和營利團體的收費標準也不一樣﹔至於收回特殊碼的問題,設備改置可能影響民生,還要和電信總局協調。

〔自由時報記者李文儀╱台北報導〕「下面音響,十點十分零秒,嗶!」一般民眾撥打117報時台,多半聽完報時就掛斷,前後頂多廿秒的時間,卻被迫和「長舌」十分鐘的民眾一樣,付出最多將近三元的代價,也讓117成為民眾用得最短、電信業者卻最好賺的特殊碼。

根據電信總局統計,台灣一字開頭的特殊號碼申配紀錄共有四十線,其中廿多線為對外開放的公眾服務電話,包括火警報案、查號、氣象預報、路況報導、協談諮詢等各類服務﹔其他線路則由電信業者用於客戶服務。

電信總局指出,除了申請單位願意自行負擔或是客戶服務,一般特殊碼的話費多採使用者付費,也就是由撥打民眾依使用的市內電話或行動電話費率計費。

像104市內查號台、105長途查號台、106英文查號台等,民眾以市內電話撥打為每通三元,且每通限查二個話號﹔若使用一般月租型、非預付卡式的行動電話查號,中華電信最便宜、每通六元,台灣大哥大、遠傳及東信都是每通十元,和信及泛亞則是每通八元、且得外加以秒計費。

至於117報時台、166及167氣象預報、168及1968國道路況報導等特殊碼,則比照一般市內電話或行動電話費率計算。

在市內電話方面,電信業者的資費多以三分鐘、五分鐘或十分鐘為計費單位,費用由一元到二點七元不等,即使民眾只講或聽了十秒鐘,照樣得以三、五或十分鐘的費率計算。

電信總局坦言,聽氣象預報或路況、詢問便民消費或報稅資訊、協談等特殊碼,民眾使用時間多會達幾分鐘,只有117報時台,民眾多半聽了就掛斷,同樣以長分鐘計算確實不太合理,未來可以考慮檢討。

以行動電話撥打117等特殊碼,由於資費方案多採以秒計費,比較能達成民眾用多久、收多少的相對公平目標,不過電信業者也算得精,對這些特殊碼多以網外費率計算,用戶無法享有網內互打的便宜好康。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