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監督變抹黑 外交當然四面楚歌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平宇╱特稿

台灣外交工作近來飽受各種流言困擾,從尼加拉瓜總統博拉紐遭指控收賄,哥斯大黎加前總統羅德里格斯被捕,最近更有立委指控巴拿馬前總統莫絲柯索收取一百萬美元「生日禮金」,在在讓台灣援外計畫蒙上汙名,民眾心中不免對台灣外交工作打上一個大問號。

雖然台灣金援方式永遠有改進檢討空間,但不可否認的是,有人最近假輿論關注之際,或附會穿鑿,或舊案重提,刻意營造台灣外交「四面楚歌」的印象。

尼國國會14日通過成立特別委員會,調查總統博拉紐在2001年大選時收受外國非法獻金,但美國白宮16日隨即發表聲明,譴責尼國反對勢力「基於政治理由,利用未定的司法案件,陰謀破壞憲政,企圖拉下現任總統」。美洲國家組織也公開表態,力挺博拉紐。

尼國調查委員會至今沒有成立,種種發展足以說明,當下質疑博拉紐操守,甚至影射台灣提供獻金,未免言之過早,言過其實。

就在博拉紐事件發生隔天,哥斯大黎加前總統羅德里格斯自華府返國,隨即遭到逮捕,又引發台灣提供「政治獻金」的指控。

但事實上,早於羅氏返國前,就已因為任內收受法國電信公司阿卡特爾的賄款,被迫辭去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職務,哥國司法單位目前並沒有查出羅氏確有收受台灣獻金的證據,他遭逮捕、去職,全因阿卡特爾案所致,我國內人士藉機抨擊金援外交,完全不符討論羅案的比例原則。

此外,哥國另一前任總統卡德隆,22日因任內自芬蘭政府提供的金援中收取回扣而遭羈押,並被喻為「哥國有史以來最大的貪污醜聞」。台灣與芬蘭一樣,可能都是在哥國政治環境下由捐贈者變成受害者,何須一味妄自菲薄,自認為金援外交的始作俑者?

至於也被捲入獻金風波的第三個國家 – 巴拿馬,在親民黨承認「失言」的情況下,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兩國總統之間沒有所謂「曖昧交情」,但在野人士仍不放棄金援外交的指控。

中國網站的報導是此間在野黨提出指控的消息來源,但根據報導中提及台灣記者說法,撰寫報導的中國記者是根據去年某個週末赴巴拿馬「走馬看花」時所獲,但文章今年8月才刊出,而且有關巴國總統拿錢的敘述,只佔文中一段,其他篇幅則全都是對台灣邦交國極盡數落之能事。更離譜的是,報導中引述單一消息來源(所謂僑領「鄧先生」 ),並無交代真實姓名與職業,與匿名報導幾乎無異。

回顧14日到20日,短短一週,多少台灣金援友邦的「弊案」被接連拋出,但卻不見真有石破天驚的內容。值得注意的是,這段期間內,國內還有立委言之鑿鑿,宣稱某友邦元首向阿扁「當面要錢」不成而撕毀金援清單,遭總統府斷然否認。

更有立委質詢時直指行政院長游錫堃承諾以百萬美金換取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但最後都在沒有佐證的情況下,不了了之。

過去這段時間,最常聽到政治人物好像義正詞嚴的高喊「檢討金援政策」,但如此火上加油的討論方式,豈能真的找出新的援外方向?特別在國家外交處境如此為難之際,輕率點火造成的殺傷力,對國家形象的傷害實難以估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