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散人:距離産生奇怪的美

五嶽散人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1月3日訊】“站著說話不腰痛”是我們這裏經常可以看到的情況,要是用一句最惡俗的話形容,就是這些不腰痛的人成爲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最近,借著“世界遺産大會”的東風,某些不腰痛的人寫了一封《致第28屆世界遺産大會函——搶救北京古城》的信,簡而言之,就是要北京停止老城區的改造,保留老北京的風貌。

  老北京當年是怎麽消失的,相信不用在這裏重新“回顧”一次。從某種意義上說,老北京在幾十年前拆毀它的城牆的時候,就已經消失了。北京住宅的典型文化代表——四合院文化,也在後來變成了“大雜院文化”。一切早就不是當年的北京了。

  殘缺的古董依然是古董,可能比那些完整的古董還值錢也說不定。我個人對此也不能提出疑義,畢竟好多人就是靠修補古董爲生的。古董一般保存在環境良好的地方讓別人欣賞,一座古城是不是也可以放在玻璃櫃子裏供人欣賞,我個人表示懷疑。

  說到“欣賞”這件事,總讓我想起動物園。老實說,我最不喜歡的地方就是動物園。看見那些動物總讓我很不舒服,相信它們如果有選擇的機會,一定也不喜歡這樣的命運。人一般是不用到動物園裏展示的,如果他住在這些專家建議保護的老北京地區的話:因爲每天都有所謂的“胡同遊”,讓當代“駱駝祥子”拉著遊客參觀自己的生活。

  關於這些人的生活基本是這樣的:老房子總是比較潮濕,還經常有老鼠什麽的跟人一起生活;雖然有些地方已經有了煤氣與暖氣,但不少地方還在燒蜂窩煤的爐子。地方比較小,所以基本都沒有私人的衛生間,早上大家排隊上廁所是一種平常景致;幾戶人家住在一個院子裏,要是隔音不好,夫妻生活的時候千萬要小心。那些老院子因爲過多的人口,已經被各種奇怪的違章建築改造得面目全非了,兩個胖子走對面就要互相客氣一下:“您先請?”

  生活在被保護的雜院中的人,很難感到美的存在。很多老百姓在北京這個房價象天價的地方是買不起城裏的住房的,而郊區的房産雖然便宜,他們怎麽上班就成了問題。他們唯一的可能,就是自己的房子在被改造的時候得到一筆錢,或者得到回遷的待遇。

  呼籲保護的人是看不到這些的,他們比遊客高明的地方,也僅僅是因爲遊客就是遊客,而他們是動物園的忠實觀衆。但不論是怎樣忠實的觀衆,他們不住在動物園,他們關心的也不是其中的動物,而是某種形式的“美”。

  西彥雲:距離産生美,這話確實是真理。只要不生息在其中,從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美。可是,這種美不能用別人的痛苦而得到欣賞的機會。這是一種奇怪的美,是用別人的生活作爲代價,保證了另外一些人的欣賞的權利。

  在這封信裏,這些擁有抽水馬桶與私人空間的人說道,要爲後代保留這些遺産。這些遺産爲了誰保留?難道你們欣賞了、感到了這種距離産生的“美”以後,還要讓你的後人也欣賞下去?讓一代一代的後人欣賞另一些大雜院後人的生活?@(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五嶽散人:火星出身的太極高手
五嶽散人:治亂世的「重典」與用重典的「亂世」
五嶽散人:找到代表你的人
五嶽散人:理性的民族主義者爲什麽在胸口畫了一個靶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