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良文選

徐水良: 關於同一性和鬥爭性等問題

徐水良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2月31日訊】毛澤東懂哲學嗎?新老左派們把毛澤東視為偉大的哲學家。可是,毛澤東真懂哲學嗎?他是偉大的哲學家,還是哲學騙子?這裏再給新老左派們一份禮物,一篇批判毛澤東《矛盾論》的文章《關於同一性和鬥爭性問題》,以便新老左派們反思他們自己的思想、迷信和智商。

本人自一九七三年投入民運,開始寫的一系列文章,實際上都是批判毛澤東的理論,包括他的哲學理論。其後,又寫了好多篇批判毛澤東哲學思想的文章。記得在說到一分為二和合二為一問題時,我說,分(分解、分裂、分開等)和合(聯合、合作、化合等)是客觀世界存在的客觀現象,一分為二是分的最簡單、最基本、最抽象的形式,合二而一則是合的最簡單、最基本、最抽象的形式。只承認一分為二,否認合二而一,就是只承認分,不承認合,這是荒謬的,可笑的。記得楊獻珍先生看了我有關哲學文章後,寫信說有新的很深刻的見解,如果還有其他文章,希望能寄給他看看。後來,我在北京與他談過幾小時。他很希望這些文章能在內部刊物發表,(因為公開刊物不可能發)。可惜我的有關文章,最終只能在民辦刊物發表一部分。

下面是在海外文集中找到的,我在七十年代寫的批判毛澤東《矛盾論》的一篇文章。發表於韶關民辦刊物《庶聲》一九八0年十一月。從文章中可以看出,當時我還迷信馬克思主義。文章力圖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批判毛澤東。並且限於當時條件,不指名地批判毛澤東《矛盾論》。因為新老左派朋友們批評我對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否定評價,所以就再次列印出來,送給他們。除個別印刷錯別字外,沒有作修改。有的地方,意思有些不連貫,估計是《庶聲》出版時或者香港再出版時,掉了某些內容,因為沒有原稿,所以也不作修改。不過在少數幾個地方加了作者按語。在這裏,我順便向新老”左派”中,我的有些老朋友的堅執致敬,但同時,批評他們思想上的低水平和頑固。記得在”四人幫”時期,我就在私下激烈批評南京有些”左派”老朋友傾向江青、張春橋、王洪文和毛澤東的錯誤立場。

關於同一性和鬥爭性等問題

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主義辯證法的核心。因為唯物辯證法研究的是物質運動的普遍規律,而對立統一規律研究的是物質運動的每個點、每個”細胞”中包含的最普遍規律。搞清了運動的每個點、每個細胞,才能更好地搞清運動的各個環節(量變質變規律等等),各個”週期”(否定之否定規律等等),以及整體(如列寧說的認識過程由無數”圓圈”組成……等等)。

而就對立統一本身來說,從根本上就是要搞清相對、絕對、鬥爭、同一、普遍、特殊等等問題。”對立統一”,顧名思義,就是講的”對立”(鬥爭)和”統一”(同一)問題。因此,搞清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問題,實質上就是搞清對立統一規律的問題。

這個問題,在馬克思、恩格斯那裏,本來是非常清楚的,但是,最近幾十年內,由於關於某些矛盾學說的權威著作,這個問題被搞得混亂不堪,從此,使對辯證法的研究,幾乎處於停滯狀態,並且搞亂了整個辯證法,許多已經被搞清了的問題,又重新被神秘化了。本來,要重新搞清同一和鬥爭這個問題,也並非難事,但由於許多年內流行的現代迷信,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從而使權威著作的錯誤成了人們和哲學家們的習慣,要搞清這個問題至今仍然並非易事。我本人,從六七年到七五年,花了七、八年時間,才擺脫現代迷信的束縛,終於搞清了這個問題。最近,報上有些文章已開始對這個問題開展討論,這是好事,但討論各方,仍然束縛於錯誤的框框,或者更確切地說,錯誤的習慣之中,並且又產生了一些新的錯誤,因此,本文簡要地談談這個問題。

一、概念

思想是概念的矛盾運動,概念是思想的基礎,是組成思想的原子或細胞。概念的混亂,必然造成思想的混亂。初級的概念,是在初級的形象及形象思維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初級形象的概括。概念是實際事物通過人的感覺、印象、表像、記憶、知覺等一系列過程,在人腦中抽象出來的。不過,我們這裏不來詳細說明這個過程,這裏只是說明,概念是從實際事物中抽象出來的。

至於許多更高一級的概念,如許多科學和哲學的概念,則是初級概念通過思維過程的進一步抽象的概括。科學上,許多概念和用語,往往是從日常生活中借用來的,尤其是在它們產生的最初級階段更是這樣。哲學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哲學概念更加抽象,它往往刪去了日常概念的一些具體含義,而僅僅留下它的最抽象的含義。但無論如何,這種概念的抽象,及從日常生活中借用的用語,必須與它的日常含義保持某種一致性,至少是傾向上的一致性,而不是完全相反,否則,就會造成人們思維的極大混亂。例如,物質、精神等等概念,正是用這種方法抽象出來的,它們既保持了日常含義,又揚棄了日常含義。這就是科學的抽象方法。否則,與日常含義,從而與客觀實際完全脫離,甚至完全相反,那就不是科學的抽象,而是唯心主義的任性和隨心所欲。當然,如果某些特殊人物一定要使自己使用的用語及其所反映的概念與日常含義相反,那麼,他們至少必須加以說明,才不致使周圍的人感到迷糊。否則,人們一定會把這種特殊人物當作神經病人。如果一個人使用的概念與日常含義一致,同時又要使它與之完全相反,那麼,他的思維必然會陷入不可擺脫的矛盾之中。

但是,遺憾的是,在同一性和鬥爭問題上,情況恰恰正是這樣。這就使問題具有特別嚴重的性質,導致了整個唯物辯證法哲學思想的混亂。

二、對立統一規律的基本概念

很自然,同一、對立、統一、差異、矛盾、鬥爭、絕對、相對、普遍、特殊等等概念,同樣是從日常生活中借用來的。在日常生活中,它們都具有確切的含義。因此,說”同一性、統一性、一致性、互相滲透、互相依賴或依存、互相聯結或互相合作,這些不同名詞都是一個意思”是完全錯誤的。事實上,它們的含義是很不一樣的。我們只能說,如果略去這些概念的特殊含義,僅僅留下它們最抽象的哲學傾向,那麼,它們說的都是矛盾的同一性,而這些概念本身,反映的是同一性的各個不同的側面。但是,我們決不能用一個側面來代替它的另一個側面。例如,我們不能用互相滲透來代替互相依賴或互相合作。因此,它們本身,決不是”一個意思”。

過去在批判德波林的時候,說德波林認為在事物開始的時候只有差異而並無矛盾,這是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因為”差異就是矛盾”。這樣,就算徹底把德波林駁倒了。我不瞭解德波林,因此沒有發言權。但是,德波林這裏搬的是黑格爾的思想,用這樣簡單一句話,就駁倒了黑格爾經過長期研究提出的思想,這確實太簡單、太容易了。習慣於簡單抽象地思考問題,而不能具體思考問題的形而上學的大師,總是抓住簡單的抽象而否定複雜的具體的。但可惜,這裏未免有牛頭不對馬嘴之嫌。黑格爾在這裏並沒有在最抽象的哲學含義上使用”矛盾”這個詞(以”矛盾”這個中文詞代表對立統一規律,這種抽象是後來才有的)。黑格爾在這裏是在日常或比較具體的哲學含義上使用這個詞的。而在具體含義上,這兩個詞的含義是不一樣的。”差異”表示差別、不同,而”矛盾”表示相反、對立,它們反映的恰恰是矛盾(這裏指的是對立統一)運動過程中兩個不同的階段。事實上,既然漢語”矛盾”這個詞的意思是”對立”、”相反”等等,因此,用”矛盾”來代替”對立統一”,並不完全確切。但因為它們並不是相反的概念,並且現在又成為人人懂得的概念,人們已經把”矛盾”理解為”對立統一”,因此我們仍然沿用這個詞。

總之,我們決不能因為使用了某些概念的抽象的哲學含義,而完全否定它的具體的日常含義。許多年來,一些形而上學的現代迷信的崇拜者們,總是死記某些詞的哲學含義而反對它的日常含義。例如,死記”矛盾”這個詞通過上面提到的改造,而具有的”對立統一”這種哲學含義,從而極力反對”沒有矛盾”等日常用語。但不管他們怎樣努力,也不能把”沒有矛盾”的說法從漢語中抹去,老百姓仍然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這個說法。對此,這些教義崇拜者們也許應該哀歎”德波林流毒”的深遠吧!只知抽象地思考問題,而不能具體地思考問題,不可救藥的教義崇拜者,是永遠不能理解上述這一切道理的。

上面順便談了必須說明的一些次要問題。現在我們來講本題,來講同一性和鬥爭性問題。

某些權威著作說,同一、統一是特殊性、相對性,而對立、鬥爭則是普遍性、絕對性。而以後的人們,則不加思索地接受了這個荒謬的說法,這就使辨證法的基本概念陷入空前的混亂之中,對立統一規律重新被神化而變得不可理解。至於那些接受這些概念,而又自以為理解了對立統一規律的哲學家們,實際上只是滿足於自己的似是而非,其實是根本不懂得對立統一規律。

在日常生活中,統一、一致、同一、相同、相等、共性、到處一樣、普遍、絕對等一類概念,雖然其中每個概念的具體含義各不一樣,但就其傾向性來說,都是一樣的,是某種範圍的同義詞,都是事物中包含的共同性的不同表現。事實上,幾乎每個頭腦健全的人,都已經習慣地按這種含義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這些概念,這是千百年來人類實踐的結果,是人類語言對客觀世界的反映。舉例說吧,世界上有各種各樣不同的人,有各種各樣不同階級的人,但他們都是人,這就是一種共性,才使他們在人類歷史長河中都處於人類社會的範圍之內,或者換成哲學語言說,就是共處於人類社會的統一體中。相反的是另一類概念,如不同、差別、差異、鬥爭、對立、相反、相對、特殊等等,這些概念表達的正是差異、鬥爭性的不同表現。我相信,理智正常的普通人,是不會向這些人類語言的正確常識挑戰的,但遺憾的是,當哲學家們在他們自己抽象的思想太空遨遊的時候,卻往往忘掉人類最起碼的基本常識。

因此,把同一性說成是相對性、特殊性,把鬥爭性說成是絕對性、普遍性,這不僅是哲學上的錯誤,而且是違反人類日常語言常識的荒謬謬誤。

在漢語中,相對和對立是同義詞或近義詞,就空間上說來,差異、對立、鬥爭等等,不僅不是普遍性,而且隨著相對立、或相比較的各方的不同,而完全不同,表現為無數的特殊或個別;從時間上說,這種差別、對立、鬥爭又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不斷變化,表現為完全的暫時性;只有它們的共性、共同性、同一性、才在一定範圍內不因時間、空間的不同而不同,在事物本身範圍內(或在事物的某一階段,在舊的統一瓦解之前),始終或到處一樣,始終或到處一致,始終或到處統一,表現為絕對性、普遍性。因此,把同一性說成相對性、特殊性,把鬥爭性說成普遍性、絕對性,只是把上述簡單明瞭的東西變得混亂不堪,複雜而不可理解。

在馬克思那裏,同一和差異,統一和鬥爭,這些概念是非常明確的。他們的大量著作完全可以為我們上述這一切作證,完全可以證明同一性是絕對性、普遍性,鬥爭性是相對性、特殊性,但因為篇幅所限,我們這裏不作例證了。請讀者看一下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馬恩選集第二卷86-114頁)及《資本論》第二卷。

三、對統一規律的基本內容

當前報刊上的一些文章,對同一性和鬥爭性問題展開討論。但他們又往往不加思索地接受上面提到的錯誤概念,它們搞不清錯誤究竟在哪里。因此,它們在力圖弄清問題的時候,又往往使對立統一規律的某些基本內容”代人受過”,代替錯誤概念去接受批判,因此,我們這裏談一談對立統一規律的某些基本內容。

為什麼某些權威著作甚至會產生概念常識錯誤呢?這是由於它們理論水平低,完全誤解了列寧的思想。

在《哲學筆記》中,列寧寫道:”對立的統一(一致、合一、同一)是有條件的,一時的,暫存的,相對的 。互相排斥的對立的鬥爭則是絕對的,正如發展運動是絕對的一樣。”列寧的這句話有沒有講錯呢?顯然,僅就列寧的這句話本身,當然可以作以下兩種理解:一、統一是相對性,鬥爭是絕對性;二、絕對的東西(統一、同一、普遍等等)也是相對的,只有相對的東西(鬥爭、差異、運動、特殊等等)的總和,才是絕對的。頭腦簡單的形而上學者及教義崇拜者,總是簡單地作前一種理解,而當前報刊上的一些文章,又因為模糊地感覺到了前者的錯誤,就又簡單地否定了列寧統一是相對、鬥爭是絕對的說法。因為他們根本想不到,這句話還可以有第二種理解。(作者按:這裏以及下面,作者為列寧的錯誤辯護,顯然是不對的,不過當時是出於策略,避免”反革命”色彩太強。-2001年5月23日。)

那麼,列寧的本意究竟是哪種思想呢?如果我們仔細研究列寧的各種著作,那麼,我們就可以肯定,對同一性和鬥爭性的概念,列寧是清楚的。並且,列寧在《哲學筆記》中的其他地方,也明確說過,絕對也是相對的,相對也是絕對的。雖然”哲學筆記”只是探索性的學習性筆記(並且也確實有一些錯誤),但列寧決不至於有第一種理解這樣,產生概念完全混亂的謬誤。因此,對這段話,只能作第二種理解。(雖然這段話表述得比較粗糙、含糊,而不像第一種理解那樣表述得精確。但既然只是探索性筆記,那麼錯誤還是粗糙,都不能責備作者。)

“絕對的東西(統一、同一、普遍等等)也是相對的,相對的東西(鬥爭、差異、特殊、個別等等)的總和,才是絕對的。”這就是對立統一規律的最基本內容之一。

這是什麼意思呢?舉例說明吧:一棵樹,在它生長期間,每天都在變化著,這就是差異和運動;但是,它始終是同一棵樹;始終是有”樹”的特性。這就是樹在生長期間有同一性、共性、普遍 性、絕對性,這是它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保持的不變性。但這種不變性、這種絕對的東西,也是相對的,它只是在這棵樹生長及存在的時間及空間範圍內,才是絕對的。一旦離開這個範圍,這種絕對性立刻就變成相對性。在這棵樹產生以前和消失以後,在它周圍的事物――泥土、雜草、空氣、大地等等中間,上述絕對性、普遍性,立刻就成了相對性、特殊性。

上面已經說到過,從各種互不相同的人中抽象出來的”人”的性質,對所有的人來說,都是同一的。這是人類的共同性、共性、同一性、普遍性、絕對性。但是,在人類社會產生以前,人的性質並不存在,在人類社會之外,在自然界中,人的性質也同樣並不存在。當然,人與自然之間同樣存在同一性、共性。但它們之間並不存在”人”的共性,與人類內部相比,它們之間的共性是更少,更一般。

對矛盾雙方說來,在一定條件下,一定範圍內似乎不變的矛盾雙方的統一性,終究是要瓦解的。只有矛盾雙方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著的鬥爭性和總和,才構成矛盾運動的總體。

“但是,矛盾雙方及世界上一切事物之間,都是存在、並且永遠存在同一性的呀!因此,同一性與鬥爭性的總和一樣,都是絕對的!”某些同志大約會這樣大叫起來。他們雖然反對那些把同一性說成相對性的人,但他們同樣又只會抽象地思考問題,而不會具體地思考問題。是的,世界上所有事物都存在同一性(在這裏,我們要順便說一下,請楊獻珍同志原諒。物質和精神,存在和思維是不存在同一性的問題,完全提得不正確。我們至多只能說,它們之間是否存在某種具體的同一性。)但是,我們且不要忘記,當我們講著同一性的時候,我們總是指某種具體的同一性。如果我們徹底堅持抽象的同一性,那麼,世界上只存在一種同一性,即”物質”(從唯物論的角度看),或者”統一”(從辯證法的角度看),並且抽掉了它的一切內容,就成為空無所有的同一性。當某些同志講著”物質”這個詞的時候,不是把它看成世界上無窮多樣的事物及其總和,而是以為”物質”這個詞本身就是世界,因而,把”物質”當作標籤到處張貼。這些同志的”唯物主義”,不過是掛著”物質”招牌的唯心主義。任何具體的同一性也是相對的,只有無窮無盡的鬥爭性的總和才是絕對的。這種無窮多樣的東西是世界的本源呢?還是其中包含的共性(包括從中抽象出來的”物質””精神”等概念共性)是本源呢?這也正是唯物論和唯心論的實質分歧(正是因為這一點,我們指出上述掛著”物質”招牌的唯心主義)。總的說來,不是同一性中包含著鬥爭性、而恰恰是鬥爭性、差異性中包含著同一性。具體來說,它們又往往是互相包含。

絕對的東西也是相對的。絕對的東西只有在自身範圍內才是絕對的,離開自身範圍,絕對的東西也就變成相對的。而只有相對的東西的總和,才是絕對的,才構成事物和世界的總體。這些觀點,也正是辯證法的宇宙觀和運動觀。

四、同一性的兩種含義

有一種說法是:同一性有兩種含義。第一是互相依賴、互為條件,第二是互相轉化。把互相轉化作為同一性,完全是神秘而不可理解。我相信,所有認真思考過這個說法而又不敢否定的人,一定都會感到模糊費解。這是又一個完全的謬誤。

轉化、變化等等概念,在漢語中是同義詞(或者,轉化是變化的一種)。誠然,在轉化、變化過程中,在轉化前後的新舊事物中,包含著同一性、不變性,雞蛋能轉化為雞,因為它們都是由蛋白等物質組成的同一種高級生物的不同存在形態。石頭不能轉化為雞,因為它們之間沒有這種同一性。但無論如何,轉化本身決不是同一性,而恰恰是非同一性,是變動性、不同性。

同一性當然是時間空間中的同一性,因此,我們當然可以說同一性有兩種意義。但這兩種含義只能是:第一,是事物及矛盾各方互相依賴、互相滲透、互為條件、互相統一,以及差別中包含的互相等同等情況;第二,是在新舊事物中,包含著同一性、不變性。

五、運動的動力

某些哲學權威一方面宣稱:矛盾鬥爭是事物前進的動力,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因為同一性也是事物前進的動力”;另一方面,他們又大搞”左”的”鬥爭哲學”。相反,一些同志在批判極”左”的”鬥爭哲學”時,也同樣否定矛盾鬥爭是事物前進的動力這種說法,極力主張同一性也是事物前進的動力。所有這些,同樣都是出於對同一性和鬥爭性問題的無知。

事實上,矛盾鬥爭是事物前進的動力,這個說法完全正確,而說同一性也是事物前進的動力,則是一種胡說八道。

運動,正是事物在時間空間上的差異。正是差異、對立、鬥爭推動事物的前進。而同一性,則是規定事物的相對靜止狀態,以及規定事物在變動中保持的不變性,也即規定事物前進的一定方向。在自然界中,難道不正是水位差異促使水的流動,而相反是水位相同或同一促使水流動嗎?在社會中,難道不正是階級利益的差異造成了階級鬥爭發展嗎?從總體上說來,就是這樣。

但是,具體說來,同一性在事物前進中不是沒有作用的,它可以對某些鬥爭起一定的限制作用,從而對另一些鬥爭起保證作用,使事物沿著一定方向前進。這裏是說的只是,同一性本身,並不是運動的動力或原因。例如,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一致性、共同性,使他們能夠共同反對封建階級、保證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勝利。階級的團結,可以限制階級內部的鬥爭,不使鬥爭力量在內部鬥爭中消耗,從而保證與敵對階級的鬥爭向勝利方向發展。但它們都不是前進的根本原因。消極的東西只是在積極的東西的作用下才成為積極的。非原因只是在原因作用下才成為從生的第二級原因,正像正數只是與負數相乘才成為負數一樣。

順便說一下,與這個問題相似,說世界的多樣是由於同一性,這簡直是信口胡言。多樣性是不同性,世界多樣性 在於世界千差萬別的差異。(作者按:這一節批判的觀點不在《矛盾論》中,而在毛澤東哲學講稿中。――2001年5月23日)

六、對抗性矛盾問題

對抗性矛盾的問題,是過去的哲學研究中感到難以搞清的一個問題。漢語中,”對立”與”對抗”是同義詞,兩者是相近的概念。雖然兩者程度略有不同,就對立程度說來,我們上面說到過的”差異”次於”矛盾”、次於”對立”,”對立”進於”對抗”,但它們都次於”鬥爭”。

因此,說對抗與對立不同云云,是又一種神秘主義。

上面這樣說,有的同志也許會認為,這樣,問題就很簡單了。對抗矛盾和非對抗矛盾是人為的差別,根本不存在。這就完全錯了。其實,我們上面只是反對概念使用上的神秘主義,而不是指客觀現實中是否存在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在客觀世界中,確實存在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狀態。第一類,矛盾在自身範圍內解決;第二類,矛盾採取外部衝突的形式,在自身範圍以外解決。在自然界中,炸彈爆炸這一類突發性強烈矛盾,在人類社會中,敵對階級的暴力衝突等等的存在,是客觀事實。它們都屬於後一類矛盾。之所以把敵對階級的暴力衝突當作這一類矛盾,乃是因為這種衝突,但作為社會關係的階級矛盾,採取社會關係之外的解決形式,即不把人作為社會的人、作為社會關係,而是採取暴力,把人作為肉體、作為物體消滅。這類矛盾的特點之一, 是破裂代替統一。人們可以把這類矛盾稱為對抗性矛盾,爆炸性矛盾,破裂性矛盾,或採用其他更確切的名稱。但無論如何,我們必須反對上面提到的概念使用上的神秘主義。(作者按:根據詞典翻譯,後來我把”對抗”這個詞改為”敵對”。――2001年5月23日)順便說,這兩類矛盾的劃分,也是相對的,也是對一定範圍而說的。

結束語

以上簡單地談了同一性和鬥爭性的幾個問題,還有其他許多問題(如學會具體地思考問題,同一性和鬥爭性問題的具體應用等等),因篇幅所限,這裏就不談了。

搞清同一性和鬥爭性問題,非常重要,過去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的許多重大錯誤,以及許多重大爭論,都是由於在哲學上不懂得同一和鬥爭,不懂得對立統一規律,以及只會抽象地思考問題所引起的。只有搞清了這個問題,才能在社會科學領域取得較大的進步。這幾乎是全部理論問題及思想方法問題中的關鍵點。

一九八0年十月中修改定稿

原載韶關《庶聲》一九八0 年十一月

本文轉自香港出版的文集《民主中華》86年第三版(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文責自負。

相關新聞
徐水良:走入歧途的中國改革
對胡錦濤溫家寶的最後規勸
徐水良:沒有共產黨,天下不會亂
徐水良:中共對中國人性的摧殘和破壞(講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