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之:勿使“兩個中國”成真

王敬之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月10日訊】近年來,中共在海外的統戰工作,大大加強了文教方面的凌厲攻勢。攻什麼呢?推銷意識形態嗎?欠奉。對于舊道德、舊文化,它現今雖不再狂喊打倒,但它從來也沒有掌握過,推不出也銷不來。那麼,推銷那金光閃閃的偉大革命教條吧,這世上早已沒有了市場,況且它自己也不再奉行。思來想去,它可以用來作為衝鋒陷陣的招牌者只有那數十年前拋出的簡體字了。因此,大陸出版的簡體字讀物,如潮般湧入了此間的華文書鋪;中共官辦的在海外發行的報紙,反正始終銷路打不開,就索性用簡體字編排了;尤有甚者,大力用“友好”“交流”的姿態,想方設法插手海外的中文教學,拚命擴大簡體字的陣地。

這個仗打起來很安全,戰果容易看得到:簡體字推銷出一個算一個。這條戰線上的革命同志似乎可以穩建功勳了。鄙人要在此煞風景地大喝一聲:同志,醒醒吧,莫在岔道上愈滑愈遠,在泥潭中愈陷愈深了。

你或許說:“我推行簡體漢字是進步呀,對於數千年的漢字來講這是新生事物呀!”此言大謬不然。

從沒有文字到有文字,是社會的進步;從文字混亂到文字統一又是一大進步。進步,應該擁護和歡呼;倒退,從來屬於落後頑固的表現!那麼,近數十年來中共推出的簡體字方案,是否新生事物?是否屬於進步?答曰,否。它是十足的倒行逆施,徹頭徹尾的對中華文化的大破壞!

漢字的發展,從古以來,都是自然而然地進化的。秦始皇統一文字之說,純屬無稽之談。史實是:中國文字原屬一個源出像形的“六書”體系,戰國文字雖有異寫,但大都屬於這同一體系,所以秦霸天下後一道詔令“書同文”“去其不與秦文同者”,並不費什麼大事,即使無此詔令,文字隨著社會的進展亦必成此趨勢。但因史書上有此一詔,遂產生了秦始皇統一文字的說法,傳說千載倒也罷了,不想後世出了個毛澤東,一心要當秦始皇,還想超越秦始皇,遂動出歪腦筋:改革漢字。可惜志大才疏,老虎吃天無從下口,于是走捷徑吧,好在千百年來人們手寫中不是包含許多簡字嗎?咱老子就加上一些杜撰,搞成一套簡體字,詔令天下一體遵奉,這就成了朕的豐功偉績!

可是由於這套簡體中的若干字根本違反了結構的法則和義理,絕不便于使用,徒然在約定俗成之外別生一枝。所以這套簡體字一開始就受到國內大多數知識份子的抵制,有些人原先還順手寫寫簡筆,現在反而不寫簡字了,神州大陸上一直到“大革文化命”前夕也並非所有出版物皆用簡體字編排。至於港台海外,當然更不賣秦始皇的賬了,至今沿用正字如故。這沿用正字,並不是為了反共,而是堅持中華正統。

時至今日,這套使胡適與南宮适同名和使“髮”“發”不分的簡體字,實在有百弊而無一利了。因為大家使用電腦,無論繁簡字都是輕輕一按之勞,字隨鍵出,繁簡之費時費力是一模一樣的。而這批自稱一體的簡字,非但無補于事,卻有個致命的害處,就是:分裂中華。把原本統一的中華漢字分為兩體,這才是十足道地的“兩個中國”!那些在各地鬧獨立的稱王稱霸者,罪只在一時一地;而在文字上獨樹一幟亂我中華者,厥唯遺臭萬年的民賊。

現在新換班的中共第四代領袖,如果真要結束“兩個中國”的局面,必定應該果斷地撤銷這由其前輩強力推行的簡體,恢復泱泱大國的寬鬆之風:書寫聽任自由,印刷則歸一律。此是撥亂反正的必須走出的第一步。這一代的領袖若還無此見識和魄力,則是下一代的必走之棋,遲早總是要走的。這當然必須出于高層的決策,下層人物固無此力量,但下層也不必繼續盲目地破釜沉舟了。

讓我以兩句唐詩結束此文吧:“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中華文化永遠是不朽的萬木春,些些跳梁小丑搞出的病樹無非只是歷史長河中的垃圾而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王敬之:細數“聯軍”功過
王敬之:中國近代史上迄未解決的課題
章天亮:慈悲與懲罰
【人物真相】楊慧妍:中共金融爆雷的犧牲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