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如何救助流落街頭的精神病患者給國務院的建議

田曉明

標籤:

【大紀元2月6日訊】[編者按]目前在國內,“人文關怀”,“人文精神”或“人本精神”已經講得
越來越多,但人文精神恰恰真正是中國最缺泛的東西。希望政府、社會和大眾,對弱勢群體和非常需要幫助的人們,真正多一點關怀和幫助。

据了解,中國目前約有1600万精神病患者,每1000名中國人中就有15人患有抑郁症。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布倫特蘭博士曾指出,目前在中國,精神疾病占所有疾病的14.3%,預計到2020年將上升到17.4%。各類精神疾患和心理行為問題等精神障礙是嚴重威脅人身心健康的一類重要疾病。

我們有理由相信,將來會有許多精神障礙患者流落到街頭,因此如何對這些人施加救助就成了一個應該考慮的問題。現行的《城市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并不能解決精神病患者的救助問題,因為該管理辦法規定,救助站不能主動地對人施加救助,而且又不能收留病人;于是精神病人的合理去處只有醫院了。

從后面的附件中我們可以看到,醫院對于收治精神病人并不積極,而且這种事情是發生在它們得到了用于救助精神病人的專款之后。因此我們有必要重新制訂一個救助流落街頭的精神病患者的計划。

對于流落街頭的精神病患者的第一救助者應該是民政救助站,鑒于精神病患者不會主動地去尋求救助,所以救助站應該主動地去救助他們。精神病醫院的醫生應該和救助站的工作人員一起到現場,醫生要對被救助對象進行簡單的檢查,如果确定此人為精神病患者,就可以將此人收留到精神病醫院。

為了避免精神病醫院挪用流落街頭精神病人的專款,財政部門應該在醫院接受了病人之后再撥付給醫院一個病人的治療費用。這時民政救助站應該出示證据給財政部門,證明他們确實有過救助行為。

(网路文摘)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