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竹:兩岸關係的「劍拔弩張」與「暗潮洶湧」

劉曉竹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6月19日訊】事實上,中國大陸與臺灣有兩種關係,一是兩岸政府之間的關係,一是兩岸人民之間的關係。政府之間的關係都在桌面上,叫做劍拔弩張,但兩岸人民之間的關係則在桌面下,所以是暗潮洶湧。兩者相比,我認為那個“暗潮洶湧”更危險。為什麼更危險?因為政治的“劍拔弩張”往往虛張聲勢多於實質,而民間的“暗潮洶湧”則是實質性的,不是虛張聲勢。換句話說,政治面的統獨問題是兩岸政府之間的政治問題,這可以通過談判來解決,而兩岸人民之間的統獨之爭意味著兩個針鋒相對、不可調和的民族主義,沒有成千上萬條人命,恐怕難有什麼結果。

面對這個危險的前景,兩岸政治領導人必須負責任,不能裝聾作啞或自欺欺人。我的意思是說,北京與臺北政府之間的劍拔弩張,隨便你們怎麼鬧,但不要暗中鼓動兩岸人民之間的對立情緒。然而遺憾的是,兩岸民間的情緒往往受到政治力的操縱。在臺灣,民進黨有一部分人搞“去中國化”、挑動族群對立、鼓動臺灣民間的仇中情緒,這是極不負責任的表現,但我對此並不十分擔心,因為在我看來,無論這些政客用什麼冠冕堂皇的名義,無論他們使用什麼高明手段,都無法改變兩岸同文同種的歷史文化淵源,都無法改變兩岸人民未來的共同命運。換句話說,台獨“現在式”被夾在這個“過去式”與“未來式”之間,故現在不鬧,更待何時?

比較令人擔心的是中國大陸的內部發展。最近,臺灣藝人張惠妹的演唱會因杭州大學生的抗議而被迫取消,事情不大,但事關重大,我們不能不多想一點。可以說,改革開放是一個長期的歷史任務,它的目標是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但改革開放現在到了痛處了,因為再往下走,勢必要觸及權力體系的問題,但是,即便如此也要改,因為不改就達不到民族振興的目標,所以誰也不敢阻擋這個歷史的車輪。然而,臺灣問題是鐵軌上的道岔,我們不能排除有些既得利益者或居心叵測的人用扳道岔的辦法來暫時改變改革開放的進程。這樣,中國奔向未來的火車頭,就要轉一個彎,改為奔向臺灣島,從而製造一個台獨列車與大陸民族主義列車的撞車事件。我想,國際上可能有一部分勢力試圖導演這樣一個悲劇,從而粉碎中國和平崛起的前景,這是真正的反華、仇華勢力。然而,我並不認為美國負責任的政治人物具有這種企圖心,即使那些最反華的那些國會議員也將力圖避免這一悲劇的發生。而且,我並不認為美國會在軍事上直接捲入兩岸之間的戰爭,特別是因臺灣獨立而導致的戰爭。

但是,我們必須警惕中國國內的一部分勢力在有意無意之間,試圖配合上述國際圖謀的可能性。因為沒有國內某些集團的配合,國際圖謀不可能成功。那麼國內究竟什麼樣的人會做出這種配合呢?我認為首先要警惕那些權力饑渴的野心家,這些人往往會爭相搭乘民族主義的快車,唯恐兩岸人民不對立,唯恐兩岸不打,因為對立了,才有民心可用,打起來了,才有攫取權力的機會。臺灣既然有用老百姓的身家性命作賭注的無恥政客,我想大陸也不會沒有。但是,這些政客無法認清的是,一旦這“暗潮洶湧”成了氣候,那根本不是他們所能駕馭的。

另一部分值得我們警惕的是金錢-權力高度結合的既得利益者,因為其中一部分人不怕民族主義的濫觴,不怕兩岸戰爭所導致的巨大的人民生命與財產的代價,他們最怕改革開放繼續進行,會威脅其既得利益。對這些人而言,兩岸衝突是轉移人民視線、停滯政治經濟體制全面改革的最好藉口。但他們恐怕沒有意識到,這種停滯不可能長久,它甚至可能導致中國政經體制的內爆,這些既得利益者也不會有好下場。

所以,此時此刻,我們最希望看得的倒不是政府怎麼樣,而是知識界、學界的有識之士拿出道德勇氣與魄力來,不搞人云亦云,而應該從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遠景規劃出發,發出更多理性的聲音,戰勝低素質、低倫理、低理性的愚昧力量,並且在為時不晚的時候,扭轉民間仇台的暗潮洶湧。因為,這種激進的民族主義情緒不但會使改革開放偏離軌道,而且也是中國實現統一的障礙。因為,和平統一必須建立在兩岸人民的共同認同、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否則的話,僅僅靠軍事解決,臺灣會變成中國的薩拉熱沃,中國的約旦河西岸,中國的北愛爾蘭,這不是真正的統一,而是永久的內戰。的確,臺灣人縱然有一千個民主化的理由,但卻找不出一條製造國土分裂的理由,但反過來說,中國大陸縱然有一千個反台獨的理由,但卻找不出一條仇台的理由。清朝覆亡以後,若從大處著眼,大陸人(包括兩蔣)沒有對不住臺灣人民的地方,同樣,臺灣人更無愧於大陸人民,尤其在改革開放時期,他們往往站在第一線,與中國人民並肩打拼、發展經濟。這難道不是事實嗎?所以,政治人物發昏,叫做“鬧劇”,但人民也跟著發昏,叫做“浩劫”。我們難道可以忘記文化大革命的教訓嗎?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劉曉竹:中國政改可從開放"公民罵政府"開始
劉曉竹:中國和平崛起的內部條件
劉曉竹:中宣部是中國社會的愛滋病
劉曉竹:解決西藏問題的歷史機遇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