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曾仁全:網民熱評鎮平縣「國企垮掉」原因

曾仁全

標籤:

【大紀元6月23日訊】近日,《新華網》、《人民網》相繼報道了河南省鎮平縣國企改革,幹部在廠區建起別墅的消息,報道說,六年「改制」改垮九成企業。「17家垮掉的企業廠區,有500多棟洋房別墅」;一面是:「廠區原來蓋的兩棟單身宿舍樓,樓裡住了70多戶200多人,由於常年失修,好多房子經常漏雨。樓道沒水沒電,連個廁所也沒有,職工集資蓋個廁所也被廠辦扒掉了,吃水的壓井也是職工自己兌錢修的」。一面是:「距這些破舊的筒子樓不遠,就是那些在企業生產區新建的豪華別墅。這些豪華別墅每座佔地面積為0.3畝—0.5畝,建築面積200平方米」、「 鎮平縣玉雕廠現已蓋起52座別墅,按每座別墅造價最少30萬元計算,總造價就達2500多萬元。」下崗工人們說:「俺縣原來有30多家國有企業,1997年縣裡對企業改制,這改一個倒一個,現在俺縣的國有企業都倒閉了,設備、廠房、地皮都賣了,廠子沒了工人都下崗了。」 在鎮平縣經貿委一份《關於深化直屬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建議》上面寫到:「經貿委14家直屬企業,帳面負債3、9億元,其中,拖欠職工工資、集資款及勞動保險費約近5000萬元,14家企業整體資產負債率高達355%。」

新華網認為這是目前的「個案」,報道極力為現行制度的邪惡產物開脫,報道刊出的第二天,也就是6、21日,網友熱評達五百多條,絕大多數都已被網控刪除,筆都當即「截獲」一些。網友【抗日之神】這樣評述說:「這算什麼怪現象?我就是原改制企業裡的工人。我們這裡6年改制了28家企業。到現在有破產的、變賣的等等。但誰都知道。破產企業都以低得嚇人的價格被企業的原領導買走後,要麼自己經營或出租或以高價賣掉。但是成千上萬的企業主人都下崗失業,有拉黃包車的、收破爛的、去歌廳三陪的。這就是真實的下剛工人再就業。這些企業的頭頭大多是共產黨,難道他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嗎?」網友【古鏡gujing】:「不要將非法下崗運動的發生的慘劇看作與已無關的故事,也不要因自己沒有遭到掠奪而暗自慶幸。腐敗盛行,貪贓枉法,侵吞無度,終將侵害到每個人。」

如果說這種現象竟然認為是「個案」!這不是自欺欺人、瞞天過海是什麼?縱觀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在短短幾年間,在所謂「改制」的大潮中垮掉的、倒閉的國有企業勢如破竹;效益差的企業象賣狗屎一樣廉價處理、效益好的企業在「改公為私」中資產嚴重流失,一級一級的官員和企業主管,就像蠶食山林中的羊羔,虎豹吃肉,豺狼吃骨,「殘羹剩餐」之後留給禿鷹,最後是蚊蟲蒼蠅吃盡吸乾,這就是國有企業的命運。

企業倒閉、垮掉後並非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它留給這個社會的是兩個永遠根除不了的「後遺症」。一是銀行成百上千萬元的呆帳、壞帳、職工工資和高利貸。銀行也好,職工也好,還是放高利貸的民眾也好,找誰索要去?大大小小帶「長」的地方官員從書記市長縣長鎮長鄉長到處長科長所長主任們,該揣進兜裡的「提成」、「慰問費」早已安穩地揣進兜裡了,進了保險庫;職能部門的法官檢察官警官稅官工商管理官質量監督官物價官城建官等等該得的「小費」早得過了,能撈的好處早撈過了,企業的董事長廠長經理到車間主任小組長能佔的油水已佔過了,企業的結構早已是一個空殼,內部早已被巨大的碩鼠掏空了,垮掉是遲早的事,遲垮不如早垮,借「改制」之機一哄而散,屁股一拍溜之大吉,真是求之不得,哪裡還會管那些債務?所以說,巨大的債務看來只有等到共產主義實現的那一天,全部「共產」了。二是產業工人像是被擠完了的牙膏,一腳踢出門外。那些工人——社會主義主人,曾經創造了「社會主義」財富,但無奈的是,作為地方官員和廠長經理——人民公僕們,嘴巴太大了——吃了一部份,兜兒太深了——裝進去了一部份,性慾太強了——玩小姐、包二奶一部份,所以,作為「主人」的工人老大哥、老大姐應該姿態高一些,認真「理解」公僕們的艱辛,沒工作了,沒飯吃了又不是一個兩個人?何況,下崗後的「出路」也不是問題呀,不是早有人「指點迷徑」嗎?「下崗女工不流淚,對面就是夜總會……」、「下崗男子不用愁,拿起菜刀和斧頭……」反正,「車到山前」必有路嘛。

難道這就是新華網說的「個案」?如果這也是「個案」的話,那就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個案」,是從南到北的企業都是這樣垮掉了,有的正在垮掉。所以,網友們對成千上萬家國有企業垮掉的內因並非大驚小怪的想法也就十分地正常了。

2004年6月23日
大紀元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曾仁全:網控又有新「進步」
【專欄】曾仁全:江蘇鐵本案驚動溫家寶
【專欄】曾仁全:探索中國財政黑洞(5)
【專欄】曾仁全:余振東長達八年作案說明了什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