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卸包袱 還是攬包袱?

--「六四」十五周年再議

伊川

標籤:

【大紀元6月24日訊】”六四”十五周年紀念日剛過,新聞傳媒上傳來了一個壞消息:因年初上書全國人大要求為”六四”正名而失蹤多時的北京解放軍301醫院蔣彥永醫生,被北京當局無理拘禁,並有可能被控以”泄露國家機密罪”加以正式逮捕。據雲,有關當局早已著手調查搜集蔣彥永醫生接受海外傳媒采訪的情況,從中設法羅織”泄密”的罪証,而這正是歷來中共當局關押懲處異議人士的慣用手法。這條消息雖然尚待進一步証實,但種種跡象表明,在”六四”問題上,新一代北京領導人採取的不是逐漸”卸包袱”而是主動”攬包袱”的姿態,這就不但是不智、令人費解,而且是明顯有違所謂”胡溫新政”公開張揚的”以人為本”、”和平崛起”的行事邏輯了。

蔣彥士醫生確實大名鼎鼎。從去年帶頭向外界揭露SARS真相到今年為”六四”問題上書全國人大,都引起舉國震撼和舉世矚目。這正是今天北京當局要拿他動刀子的原因。但是,蔣彥士醫生不是異議人士,甚至也不是知識界的體制外批評人士。如果要給一個確切定位,他是一位具有高度專業專長的資深軍隊醫生,同時是站在專業醫生救死扶傷的立場,以及愛黨、愛國、關心國家安定繁榮的立場,向自己的黨和國家提出善意建言的體制內有識之士。任何不帶偏見的人,只要持有基本的良知常識,讀過蔣醫生的關於”SARS”談話和”六四”上書,都會被他真正為自己的黨和政府設身處地、排憂解難的拳拳之心所感動。以新聞報道平實、公正、深入著稱的香港《亞洲周刊》,去年底經過廣泛的社會咨詢和評審考量,在載人上天的航太飛行員楊建力和為”SARS”說真話的蔣彥永醫生之間,最後選擇了蔣彥永醫生作為2003年度的封面人物,反映的就是這樣一種海內外華人社會和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

現在,北京當局竟然要採取拂逆廣大民意,觸怒國際社會的蠻橫動作,對廣受尊崇愛戴的蔣彥永醫生加以無理的拘禁和懲處,–就像他們”六四”前對丁子霖等”天安門母親”的拘禁一樣,必定會引起海內外華人社會的持續震動和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同時必定會給中國大陸的安定繁榮、鞏固改革開放成果、深化政經改革帶來極其負面的作用。這樣的愚蠢蠻幹,甚至在沾了”六四”鮮血的江澤民、李鵬等人主政時期,都是很為罕見的;人們不禁要問:”胡溫新政”所為何來?中共新一代領導人,究竟要幹什麼?

“六四”已經過去十五周年,已經成為無法逆轉和更易的歷史事件。無論樂意不樂意,凡是一個有清醒腦筋的政治人物都會明白,”六四”已成為整個中華民族一道難以癒合的歷史傷痕,成為為政者的一個巨大的歷史包袱。冤家宜解不宜結,包袱宜卸不宜背,傷痕宜合不宜碰。筆者不相信,包括胡錦濤、溫家寶、曾慶紅、吳邦國等在內的新一代北京領導人,會不知道這樣一個基本事實:為”六四”冤案平反,為”六四”學生愛國運動正名,實際上反映了最廣大的中國社會民意和國際社會民意。

無論眼下作政治性的解決有多少難處,在”六四”問題上,本來與”六四”並沒有直接干系的當今為政者,最聰明也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逐漸卸包袱,而不是主動攬包袱。具體地說,就是不要再在”六四”問題上加溫、火上澆油、觸犯眾怒,把自己打扮成一個白鼻子黑臉的歷史丑角。對蔣彥永醫生和”天安門母親”這些將來必定作為歷史英雄載入史冊的公眾人物,眼下當局最理智的辦法,只能是善待,安撫,用減壓、疏通的方式逐漸創造社會和解的氣氛,用溫和漸進的方式等待撫平歷史傷痕的時機;如果因為觸犯當今禁忌對他們不可能加以照顧和褒揚的話,至少不能呈現惡形惡相、以暴虐行為加害於這些公眾人物。走出非黑即白的舊式政治思維,學會在一個歷史轉型時期必備的寬容、妥協、溝通的政治手段,所謂”胡溫新政”才可能走出新意思、新風貌,所謂”以人為本”與”和平崛起”,才可能真正取信於民、取信於國際社會。說到底,”六四”是一個歷史包袱,也可能是一個深厚廣大的社會、政治和道德的資源,端看為政者政治智商的有無與高低了。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伊川:中宣部--中國當代政治生活中的一個毒瘤
伊川:“心態決定一切”
伊川:“吃什麼?”和“怎麼活?”
伊川:從「政治躁鬱症」到「社會和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