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國湧 :以母親的名義肩起民族的苦難

傅國湧

標籤:

【大紀元6月4日訊】“在這個政府的作風和統治之下,一切不守法的、不道德的、沒有良心人格的人,都比一般奉公守法潔身自好的人,容易生活下去。在這個政府的作風和治理下,除了極少數堅貞的人物,仍能保持他們的人品、意趣和工作理想之外,大多數人都已趨於取巧、投機、幸進、不守信用、不負責任、不講公道、強凶霸道、爲劣作惡。在這種混亂的情形之下,大家已失去了生活的目標,失去了努力的自信,失去了一切崇高的理想,結果是人的品格愈降愈低,社會的風氣愈來愈壞。”

1947年,儲安平先生在國民黨統治的上海作出了這樣的論斷。時光相隔57年,要論社會風氣之敗壞,恐怕已遠遠超過了儲安平執筆爲文的年頭。道德的淪喪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深層的危機之一。雖然這種淪喪並不源於15年前的慘絕人寰的那個噩夢,但噩夢無疑加速了這種淪喪。

15年前,坦克的履帶碾碎了千千萬萬國人的心,紛飛的子彈擊穿了衰亡民族所有的理想,隨著歲月的流逝,殷紅的血迹已漸漸被人遺忘,曾經震撼了全世界的噩夢被精心製作的一個接一個美夢、甜夢、狂歡的夢所掩蓋。世變滄桑,15年前無辜死難者母親的淚水一次次被風幹,她們的願望總是被無情拒絕,她們的呼喊總是回音空蕩。

15年後,當我讀到崔衛平、艾曉明、李南央、許醫農、張念、筱敏、崔紅聯名寫給“6.4”遇難者母親的公開信。她們是教授、是編輯、是作家、是工程師,她們中的多數人也是母親。她們站出來,寫下自己的哀痛和悲傷,寫下自己的祈禱和期待,公開自己的良心抉擇,就是要以一個母親的名義,和無辜死難者的母親一起分擔這片大地上的痛苦,同時也承擔起作爲一個普通中國人、一個公民的責任。這在15年來還是第一次。

半個多世紀以來,在接踵而至的民族浩劫中,我們總是能看到女性不屈的身影,林昭、張志新、李九蓮、鍾海源……,她們都被嚴酷的黑暗吞噬了,林昭、李九蓮甚至還來不及做母親,但在她們身上,我們同樣能看到母性的光輝。“人血不是水,滔滔流成河”,36年前被戕殺的林昭深深懂得,我們這個民族從來都不是流血太少,而是流血太多了。在這塊中世紀的遺址上,什麽時候那些被戕殺的無辜孩子的靈魂才能得到安息?什麽時候才有可能以不流血的文明方式推動社會進步?這些問號如今都還沒有確切的答案。

在這個“精英”結盟、以最大限度和最快速度瓜分社會資源的可恥時代,在號稱 “精英”的知識階層中已沒有多少人願意憑良心說話,更不用說按良心行事。正是在這樣的時刻,崔衛平、艾曉明、筱敏她們發出的聲音才尤其珍貴。也許與汪洋大海一般的權勢喧囂相比、與鋪天蓋地的萬能廣告相比、與“精英”們精心雕琢的話語泡沫相比,她們的聲音真的太微弱、太不成比例了。但這是人的聲音、道德的聲音、良知的聲音,是超越一切政治立場、宗教信仰、社會身分的聲音。7個母親的聲音,和蔣彥永醫生的聲音、和其他來自知識界與民間的聲音一起彙成了一股清晰而堅定的道義力量。我記得西方有一句名言,“千百來使人類高於禽獸的不是棍棒,而是內心的音樂——手無寸鐵的真理不可抗拒的力量。”當這些手無寸鐵的女性挺身而出,和死難者母親站在一起時,我看到的正是“手無寸鐵的真理不可抗拒的力量”。這是一種愛的力量,是比任何宗教更本真的悲憫力量,它
紮根於人類靈魂的深處,與任何形形色色的旗號、神符、哲學體系無關。也只有這樣的力量才有可能使中國最終走出噩夢,重新開始道德的復蘇。

爲了這一天的早日到來,崔衛平她們才不顧惜自己的羽毛,決意以母親的名義肩起一個民族的苦難,用自己的良心點燃了第15根蠟燭。“把手上的蠟燭點燃!讓死者在記憶中、在歌聲中復活!讓這片大地擺脫暴力、愚昧和貧窮!”這些聲音不僅是對死者的告慰,更是對生者的鼓舞。

(2004年5月23日)

《民主論壇》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傅國湧:儲安平正在時間中復活
傅國湧:道德承擔匱乏的中國出版界
張耀杰:給兩位朋友提個醒
傅國湧:恐怖分子等於伊拉克人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