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国涌 :以母亲的名义肩起民族的苦难

傅国涌

标签:

【大纪元6月4日讯】“在这个政府的作风和统治之下,一切不守法的、不道德的、没有良心人格的人,都比一般奉公守法洁身自好的人,容易生活下去。在这个政府的作风和治理下,除了极少数坚贞的人物,仍能保持他们的人品、意趣和工作理想之外,大多数人都已趋于取巧、投机、幸进、不守信用、不负责任、不讲公道、强凶霸道、为劣作恶。在这种混乱的情形之下,大家已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失去了努力的自信,失去了一切崇高的理想,结果是人的品格愈降愈低,社会的风气愈来愈坏。”

1947年,储安平先生在国民党统治的上海作出了这样的论断。时光相隔57年,要论社会风气之败坏,恐怕已远远超过了储安平执笔为文的年头。道德的沦丧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深层的危机之一。虽然这种沦丧并不源于15年前的惨绝人寰的那个噩梦,但噩梦无疑加速了这种沦丧。

15年前,坦克的履带碾碎了千千万万国人的心,纷飞的子弹击穿了衰亡民族所有的理想,随着岁月的流逝,殷红的血迹已渐渐被人遗忘,曾经震撼了全世界的噩梦被精心制作的一个接一个美梦、甜梦、狂欢的梦所掩盖。世变沧桑,15年前无辜死难者母亲的泪水一次次被风干,她们的愿望总是被无情拒绝,她们的呼喊总是回音空荡。

15年后,当我读到崔卫平、艾晓明、李南央、许医农、张念、筱敏、崔红联名写给“6.4”遇难者母亲的公开信。她们是教授、是编辑、是作家、是工程师,她们中的多数人也是母亲。她们站出来,写下自己的哀痛和悲伤,写下自己的祈祷和期待,公开自己的良心抉择,就是要以一个母亲的名义,和无辜死难者的母亲一起分担这片大地上的痛苦,同时也承担起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一个公民的责任。这在15年来还是第一次。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接踵而至的民族浩劫中,我们总是能看到女性不屈的身影,林昭、张志新、李九莲、钟海源……,她们都被严酷的黑暗吞噬了,林昭、李九莲甚至还来不及做母亲,但在她们身上,我们同样能看到母性的光辉。“人血不是水,滔滔流成河”,36年前被戕杀的林昭深深懂得,我们这个民族从来都不是流血太少,而是流血太多了。在这块中世纪的遗址上,什么时候那些被戕杀的无辜孩子的灵魂才能得到安息?什么时候才有可能以不流血的文明方式推动社会进步?这些问号如今都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在这个“精英”结盟、以最大限度和最快速度瓜分社会资源的可耻时代,在号称 “精英”的知识阶层中已没有多少人愿意凭良心说话,更不用说按良心行事。正是在这样的时刻,崔卫平、艾晓明、筱敏她们发出的声音才尤其珍贵。也许与汪洋大海一般的权势喧嚣相比、与铺天盖地的万能广告相比、与“精英”们精心雕琢的话语泡沫相比,她们的声音真的太微弱、太不成比例了。但这是人的声音、道德的声音、良知的声音,是超越一切政治立场、宗教信仰、社会身份的声音。7个母亲的声音,和蒋彦永医生的声音、和其他来自知识界与民间的声音一起汇成了一股清晰而坚定的道义力量。我记得西方有一句名言,“千百来使人类高于禽兽的不是棍棒,而是内心的音乐——手无寸铁的真理不可抗拒的力量。”当这些手无寸铁的女性挺身而出,和死难者母亲站在一起时,我看到的正是“手无寸铁的真理不可抗拒的力量”。这是一种爱的力量,是比任何宗教更本真的悲悯力量,它
扎根于人类灵魂的深处,与任何形形色色的旗号、神符、哲学体系无关。也只有这样的力量才有可能使中国最终走出噩梦,重新开始道德的复苏。

为了这一天的早日到来,崔卫平她们才不顾惜自己的羽毛,决意以母亲的名义肩起一个民族的苦难,用自己的良心点燃了第15根蜡烛。“把手上的蜡烛点燃!让死者在记忆中、在歌声中复活!让这片大地摆脱暴力、愚昧和贫穷!”这些声音不仅是对死者的告慰,更是对生者的鼓舞。

(2004年5月23日)

《民主论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傅国涌:储安平正在时间中复活
傅国涌:道德承担匮乏的中国出版界
张耀杰:给两位朋友提个醒
傅国涌:恐怖分子等于伊拉克人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