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奎德:七一:53萬 vs. 83歲

陳奎德

標籤:

【大紀元7月2日訊】七月一日,是中共建黨83周年。七月一日,是爭取民主普選的53萬香港人大遊行的日子。看來,中共從香港收到了它的特大號生日蛋糕。

對一個83歲處於彌留之際的老人而言,這個插滿53萬支蠟燭的巨型蛋糕,如何吞咽得下?

有人說,七一前夕,北京當局還向香港搖動橄欖枝,釋放善意,要與民主派溝通云云。但香港人並不領情,反而報之以更大規模的遊行,何以如此不識擡舉?

錯了。所謂“擡舉”,是主子對奴才,港人不是“北大人”的奴才。香港市民當然不是什麽“不識擡舉”,而是忍無可忍。想想看,“回歸”七年來,香港都發生了些什麽?其犖犖大者有:

在北京任命的董建華治下,繁榮活躍的香港經濟從此一蹶不振。

北京人大幾次釋法,香港司法的終審權遭到侵蝕。

北京施壓,逼退“香港的良心”——文官系統首席官員陳方安生。

北京剝奪香港民主派北上返鄉的權利,同時又令香港當局阻止部分海外異議人士應邀訪港。

北京示意,要求強行制定23條法,企圖扼殺香港的基本自由。

尤有甚者,今年年初,北京人大再次“釋法”,否決了港人在基本法範圍內要求2007年普選行政長官和2008年普選立法會的合理要求,並施加巨大壓力,使香港廣受歡迎的幾位“名嘴封咪”,蠶食了香港的新聞自由。

…………

如此,“一國兩制”,正在走向名存實亡之路;“港人治港”,則先變味爲“愛國者治港”,再變爲赤裸裸的“京人治港”。香港,這一亞洲的明珠,已經黯然失色;這一全球首屈一指的自由港,地位已岌岌可危。

是可忍,孰不可忍?

於是,有了去年七一的50萬港人反對制定23條的大遊行。

於是,有了今年七一的53萬港人爭取07/08普選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大遊行。

傳統上政治冷感的“經濟動物”香港人居然在短短的幾年之內變成了熱血沸騰的“政治動物”,這一社會心理的高速變遷,已經成爲世界政治文化史上最迷人的奇迹之一。

中共總是用它在中國大陸曾屢屢得手的方法來控制香港,威脅臺灣。諸如統戰拉攏——大棒加胡羅蔔,諸如分化瓦解,在對方營壘中摻沙子擴大裂痕,拉一派打一派……如此等等,總之,機關算盡。但奇怪的是,對付這兩塊不大的地區,北京卻連連失手,慘遭滑鐵盧,從失敗走向更大的失敗。原因何在?

原因無他,這兩塊地方都不在中共嚴密封鎖的黑箱之內。可以普遍地說,任何地方,只要有一點新聞言論自由,中共那套“所向披靡”的傳家寶就立刻被廢掉武功。

人們日益清楚了,六百多萬港人的命運,其實,就操在港人自己手裏。只要港人有足夠的意志力,爲維護自己的基本權利敢於奮起而抗爭,在當今世界上,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把極權的枷鎖套在港人的脖子上。香港也就足以——“ 以一城敵一國”,垂範大陸。

幾年前,筆者曾認爲港人維護自己生活方式與大陸政權的抗爭是一場“比慢”的競爭,現在看來並未過時:

人們普遍關注和擔憂的是,香港成爲中國的一部分後,北京政權的統治方式對香港的壓倒性影響。司徒華先生有一個著名比喻,叫做“微火煮青蛙效應”:香港作爲一個原先在一缸冷水中自由游泳的“青蛙”,中共接管後並未直接把它掐死,但共產黨習慣性的行爲方式客觀上卻等於是在水缸外用微火煮,開始青蛙並無感覺,外人看來它們也仍在游泳。不過,越遊越慢,直至最後死去,變成了一鍋青蛙湯。

這當然是很有歷史縱深感的直覺。它考慮到了北京的主觀意圖(向臺灣示範)與其客觀本性的區別,同時也考慮到了兩制的短期效應與一國的長期效應的區別,因而是較有說服力的。

不過我沒有這樣悲觀。一國之內的兩個很不相同的地區,其影響肯定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相互作用的。這點很多人都已經注意到了。這就是沸沸揚揚了好久的“大陸香港化還是香港大陸化”問題。

但也有人質疑說,以大陸與香港地位的不對稱,一是中央,一是地方;另外大小懸殊,不成比例,加以中共行爲方式的本性,相互影響將是大陸同化香港。這是悲觀心理的基本源泉和脈絡。

但是上述這種觀察忽略了我所說的“另一個圈”的影響力量。

確實,事實上,回收後,香港處於龐大的中央帝國的籠罩之下,在北京的間接統治和大陸體制與作風的強力滲透下,不變是不可能的。

但是,應當看到,另一方面,中國大陸也處於國際社會的包圍之中,在國際的經濟秩序和政治秩序的強大影響下,在共産主義失敗的歷史大格局下,在大陸內部各界敦促社會演變的力量作用下,它的變化也是大勢所趨。除了目前已經在加速進行的與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整合過程外,在政治和人權等領域的和平演化也是不可抗拒的。

這樣,我們看到了兩個圈:

一個圈是中國大陸,它象黑雲壓頂,從北面包抄香港,影響香港,控制香港,迫使香港與它同一化;

而另一個圈則更大,即“圈外之圈”,也就是包抄中國大陸的以美國爲主導的國際主流社會,也包括臺灣。它通過無所不在的資訊傳播與經濟、政治、外交方式,在促使中國演變而與國際社會真正接軌,促使大陸與國際規範同一化。

由於香港原來是高度國際化的,與國際主流社會是一體的。因此目前各自受到自己包圍圈影響的香港與大陸,其演化方向是相反的:即香港逐步大陸化,而大陸逐步國際化(或大陸香港化)。各自逐漸走向對方,最後雙方在某一中間點匯合。

大家知道,香港人渴望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並堅決要求擴展民主直至達到民主制度來加以保障。這涉及港人的基本利益和權利的得失;而北京當局也是也企圖儘量保持自己的制度形態特別是政治制度形態的,因爲這涉及到在位者壟斷性權力的得失。

但是,既然都不可避免將向對方靠攏,於是人們關心的問題變成,香港與大陸將來的交彙點位置在何處,它取決於甚麽?很簡單,在演化競賽過程中,誰演化的速度慢,誰就離自己的起點近,也就是能保持自身更多的權益。因此,雙方正進行著一場“比慢”的競賽,誰的定力強,誰更象蝸牛,誰就贏了。

七一53萬港人大遊行,就是要求中共兌現民主普選的承諾,以保障自己的自由與法治不變或少變,不被北京勢力所侵蝕;並以此等待中國向自由方向的演進。

目前,中共雖然情不自禁直接插手香港事務,但效果寥寥。相反,倒是國際國內力量在迫使它向國際文明形態和平演變,它愈來愈沒有力量撐持住了。

83年了。這個垂垂老邁的“共產黨”,現在還剩下幾許它誕生時的宣稱的宗旨要素了呢?。我們需要作一個概要的清點:

共產黨以消滅私有制爲最核心的訴求,但如今,中共不得已已經把保障私有財産寫進了憲法。

共產黨以代表“無產階級”相標榜,宣稱要“剝奪剝奪者”;如今,它把無產階級、下崗工人、農民踢到最卑下困苦的角落,而與大資産者、貴族大亨打得火熱,並且自己常常就成了最大的資産所有者。
…………
如此等等,不勝枚舉。“共產黨”這一招牌,如今已成了人類史上最大的笑話之一,成了當代“皇帝的新衣”。

江澤民辯解說,中共是在“與時俱進”,不對!是“見風使舵”。因爲共産主義已經歷史性失敗,風向變了,機會主義的中共也就跟著變了。但如果說他們一切都在變,那也是不公平的。他們的“變”中有不變。萬變不離其宗。它唯一不變的宗旨,就是對國家權力的壟斷。所有其他的“變”,都是爲這一“不變”服務的。徹頭徹尾,中共已經成了一個龐大的、衰朽的、壟斷國家權力的利益集團。

力不從心的是,83歲了,中共已經衰老了。它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53萬港人上街,就是提醒它衰朽沒落這一事實。前蘇聯和東歐國家,也正在提醒它“皇帝新衣”是不存在的。53萬支蠟燭的巨型蛋糕,這個83歲的老人再也吞咽不下了。53萬人的呐喊,是喪鐘聲聲,伴隨它“和平掘進”到黃泉。

作者爲《觀察》主編

──轉自《觀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陳奎德:六四薪火——關於六四與中國新生代
陳奎德:近代憲政的演化
陳奎德:八十年代中國知識群體的崛起
章天亮:慈悲與懲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