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奧運競賽項目介紹——射擊

人氣 27
標籤:

【大紀元7月7日報導】(中央社台北7日綜合報導)射擊是全球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槍枝出現後不久,德國人便於十三世紀成立史上首家射擊俱樂部。十五世紀時,瑞士曾舉行射擊火繩的比賽,讓射擊除了原先的狩獵、作戰等原有用途外,也逐漸發展為一種競技項目。雅典奧運射擊比賽8月十4日進行到二十2日,參賽選手將角逐十七面金牌。

十九世紀中葉,美國開始向全球推廣這項運動,終讓射擊成為首屆奧運賽項。

射擊比賽在早期奧運的命運可說是一波三折,不但在一九0四年及一九二八年曾被取消,賽項的變化也很大,一九三二年時曾只剩兩個小項。不過,到二次大戰後,射擊賽項逐漸已逐漸固定下來。女子參賽權方面,一九六八年時,女選手開始能與男選手同場競技,單獨的女子項目則是始於一九八四年的洛杉磯奧運。奧委會最後決定,自一九九六年的亞特蘭大奧運起,男女選手的賽項將完全分開。

射擊在奧運的所有比賽項目裡,幾乎可算是最「老少咸宜」的運動,同場競技的選手年齡相距甚大。就以一九九二年奧運的男子50公尺空氣手槍項目來說,金銀牌選手的年齡竟然差了四十一歲!

目前的奧運射擊項目共分男子組50公尺步槍臥姿、50公尺步槍三姿、10公尺空氣步槍、50公尺手槍、25公尺快射手槍、10公尺空氣手槍、10公尺活動靶、不定向飛靶、雙不定向飛靶、定向飛靶、女子組50公尺步槍三姿、10公尺空氣步槍、25公尺手槍、10公尺空氣手槍、不定向飛靶、雙不定向飛靶、定向飛靶等十七項,成績都是預決賽合併計算。手槍、步槍兩項的目標固定,飛靶、活動靶兩項的目標則會移動。

手槍方面,男、女10公尺空氣手槍項目中,選手需在一定時間內射擊十公尺外的固定目標。而在男子25公尺快速手槍裡,選手需更進一步提昇自己速度,決賽時甚至要在四秒內打完五發。男子50公尺手槍採用慢射競賽,選手預賽要在兩個小時內擊發六十次,決賽則在間隔七十五秒的情形下射擊十次。女子25公尺手槍採折衷方式,選手需分別進行慢射及快射兩項。 

步槍項目中,參加男子50公尺步槍臥姿的選手,預賽需在七十五分鐘內以臥姿向五十公尺外的靶射擊六十次,決賽時則是擊發十次,每次限時四十五秒。男、女10公尺空氣步槍採立姿,男選手要在一百零五分內擊發六十次,女選手要在六十五分鐘內擊發四十次。男、女50公尺三姿步槍採臥射、立射、跪射,男子組需分別在四十五分、七十五分、六十分發射四十發,決賽採立姿射擊,七十五秒內射十發;女子組則是一百三十五分鐘內三姿各射二十發,決賽方式與男子組相同。   

飛靶項則是以獵槍進行比賽,標的物是一個陶製圓盤。男、女定向飛靶的射擊目標由靶場兩側的高、低靶房射出,拋出的靶有一個或兩個,選手需在成圓周分佈的八個射擊台輪流移動,預賽有一百二十五個目標,決賽有二十五個。男、女不定向飛靶中,選手要依序在五個定點射擊,目標圓盤的方向不固定,飛行距離達七十公尺。男、女雙不定向飛靶的選手則是在六個定點射擊,目標的方向同樣不固定,且每次同時有兩個;預賽裡有一百二十靶,決賽則有四十靶。移動靶的目標會橫移兩公尺,預賽分快靶和慢靶,射擊時間分別為二點五秒和五秒,決賽則均為快靶。  

本屆奧運射擊比賽的進行時間為8月十4日至二十2日,我國的張憶寧將參加男子10公尺空氣手槍,林怡君將參加女子雙不定向飛靶。

雪梨奧運射擊前三名得主:

男子組-金牌-銀牌-銅牌
10公尺空氣手槍-都彭林/法-王義夫/中-班辛斯基/白俄
10公尺空氣步槍-蔡亞林/中國-卡吉貝可夫/俄-艾蘭尼可夫/俄
25公尺手槍快射-艾里費藍戈/俄-安瑟莫/瑞士-瑞席/羅馬尼亞
50公尺手槍-基里厄可夫/保加利亞-班辛斯基/白俄-坦客/捷克
50公尺自選步槍-艾邁/瑞典-葛瑞梅/丹-馬提諾夫/白俄
50公尺自由步槍臥姿-德貝非克/斯洛伐克-席爾菲/芬蘭-史丹維格/挪威
雙不定向飛靶-福德斯/英-馬克/澳-安迪罕尼/科威特
定向飛靶-戴爾蒙/澳洲-皮爾/英國-皮萊艾諾/意大利
不定向飛靶-米雪夫/烏克蘭-馬萊克/捷克-葛瑞/美國
移動靶-楊凌/中國-摩東凡/摩爾達維亞-牛志遠/中國

女子組-金牌-銀牌-銅牌
10公尺空氣手槍-陶璐娜/中國-席克瑞克/南斯拉夫-福德/澳洲
10公尺空氣步槍-強森/美國-姜俏賢/韓國-高靜/中國
25公尺運動手槍-羅達娃/保-陶璐娜/中-艾格斯卡雅/白俄
50公尺標準步槍三姿-莫爾羅桑加/波蘭-苟杜賓娜/俄-菲可林斯朵娃/俄
定向飛靶-古林薇西德/立陶宛-瑞席娜/法-高娥/中
雙向飛靶-漢森/瑞典-格琳席歐/義-羅德/美
雙向不定向飛靶-莫塔金狄諾娃/亞賽拜然-丹米娜/俄羅斯-伊格莉/匈牙利

相關新聞
F1摩納哥站:勒克萊爾破「魔咒」 創造歷史
F1邁阿密站:諾里斯生涯首次奪得分站冠軍
台灣陳弈通擊劍賽奪冠 獲巴黎奧運參賽資格
F1日本站:維斯塔潘登頂 紅牛包攬冠、亞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