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詠梅:把英雄林昭還給我們的民族

蔡詠梅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7月8日訊】林昭是毛時代公開以人類普世價值挑戰中共極權主義並爲之付出慘烈代價的殉難著,完全有資格躋身於人類最偉大的自由戰士之列。我們應該讓林昭的事迹在中國家喻戶曉。

深夜看胡杰的紀錄片《尋找林昭的靈魂》,片子未完已淚流滿面,激動不能自抑,是夜通宵不能成眠,想了很多很多 …… 更翻身起床打電話給友人說:我們應該做一些甚麽。

林昭的故事零零星星傳之已久,但過去的資料十分有限,以至於我認爲,林昭不過是又一個有著女性擇善固執優點的張志新型烈士。這次胡杰的紀錄片突破大陸的言論禁忌,披露了許多過去有意回避的真相,比如林昭對中共極權制度,對毛個人崇拜的批判,以及林昭是基督教徒等,使我們首次發現了中國二十世紀自由主義運動最可歌可泣的偉大殉難者,一位中國最黑暗時代的人類自由精神的傳薪人。

林昭一九五七年被打成右派份子後走上十一年反抗暴政和奴役的不歸路,坐牢八年受盡非人折磨,但林昭的精神從未被摧毀過,她在獄中用髮夾和竹簽刺破皮膚,留下無數個傷口,寫下幾十萬字的血書,批判中共極權主義和毛的暴政,甚至在令人談虎色變最慘無人道的共產黨監獄裏始終保持了自己作人的尊嚴(林昭右派同學張元勳一九六六年去探監,親自見到林昭精神如何震懾獄中看守)。其明志詩「生命似嘉樹,愛情若麗花,自由昭臨處,欣欣迎日華,生命巍然在,愛情永無休。願殉自由死,終不甘爲囚」,可與匈牙利詩人斐多菲最膾炙人口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相媲美。

以普世價值挑戰中共的第一人

西方自由主義二十世紀初傳來中國,命運坎坷,在中共上臺之後,更遭到致命打擊,一場五七反右運動幾乎可說是全軍覆滅,以至以後民間思想家起而批判中共極權主義時能憑藉的思想資源非常貧乏,絕大多數只能借助馬克思主義。右派章伯鈞和羅隆基雖然骨子裏信奉西方自由主義,知道毛澤東暴政最終會被歷史否定,因此才爲自己的名字可以上大英百科全書而興奮,但是在政治高壓下他們已公開屈服認罪,更遑論起而抗爭延續自由主義的生命。從現有的資料來看,以今日的普世價值公開挑戰中共極權主義,並爲此付出如此慘重的代價的似乎除林昭以外,中國尚未發現第二人。甚至在整個共産集團中,包括蘇聯、東歐等,也未聽說出過如此悲壯的自由戰士。

據胡杰的紀錄片和林昭同學的回憶錄,林昭的精神資源主要來自於家庭和她的基督教背景。和那個時代的絕大多數左傾年輕人一樣,林昭最初也擁抱中共的革命,繼而與家庭劃清界限與教會絕裂。直到五七年反右她對中共的革命發生懷疑才重新與家庭和解回到上帝懷抱,在其中我感到她父親彭國彥可能對她影響最大。回憶者說,林昭與家庭和解後,當時爲反革命管制份子的父親在她心中形象很高大,她對父親産生了親情與敬仰。父親自殺後她還爲他戴白花。林昭在獄中用血寫了一段控訴中共極沈痛極深刻的文字:

「這怎麽不是血呢?陰險地利用我們的天真,幼稚,正直,利用著我們的善良,單純的心與熱烈激烈的氣質,欲以煽動加以驅使。而當我們比較成長了一些,關始警覺到現實的荒謬殘酷,開始要求我們應有的民主權利時,就遭到空前未有的慘痛無己的迫害與折磨和鎮壓。怎麽不是血呢?我們的青春、愛情、友誼、學業、事業、抱負、理想、幸福、自由,我們之生活的一切,這人的一切,幾乎被摧殘殆盡地葬送在這污穢不堪罪惡極權制度的恐怖統治之下。這怎麽不是血呢?」

父親和基督教的影響

林昭這一反省和控訴明顯有其父思想的痕迹。林昭曾對獄中的醫生說,「我父對我講,利用青年人的純真熱情搞政治是最殘酷的」。

林昭父親彭國彥在國民黨時代通過考試當過兩任江蘇吳縣縣長。彭曾留英國,回憶者稱彭「沾上了威斯敏斯特的民主氣息」,一九二六年他在東南大學的畢業論文題爲《愛爾蘭自由邦憲法述評》,可見彭國彥對英美自由主義傳統與現狀及東西方冷戰對峙形勢有相當瞭解。林昭指中共是極權主義(Totalitarianism),這一西方政治學用來描述納粹政權和史達林政權對社會實行全面恐怖控制的新詞,首次出現在二戰時期,五十年代冷戰對峙才開始在西方流行,而當時中國完全封閉,林昭很可能是從父親處獲知並認同西方自由主義對蘇聯中共極權制度的批判。林昭來自基督教的精神資源則非常明顯。林昭在她受難前夕說,選擇以死抗爭是爲自己迷途重返的基督徒的良心。

基督教信仰給予了林昭抗爭的勇氣和忍受苦難的力量,也給予林昭西方自由主義中最深厚的人道主義情懷。因此林昭才能有「被奴役的人不得自由,奴役他人的人同樣不得自由」,並反對以暴力的方式來建立自由這樣的思想境界。她自己選擇殉難流血,但她和共產黨的烈士不一樣,她不要求他人去犧牲和流血,而且說中國人爲革命流的血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這樣的社會不能再繼續下去。

我們可以看到林昭和圍繞林昭的一群難友是那個黑暗時代最具光輝人性的群體,他們追求真理,關懷社會,才華橫溢,充滿溫情,忠實于友誼和愛情,在苦難中互相不離不棄,尤其是林昭和幾位難友在苦難中孕育的友誼和愛情淒涼美麗得令人心酸落淚,是中國非文學虛構的真實《悲慘世界》。

革命和良心的衝突

林昭不是一個自小立志要作一個英雄的人,她愛好文學,喜歡古典詩詞,愛讀紅樓夢,想當作家。她嬌柔美麗,講一口吳儂軟語,被同學稱爲林姑娘(林黛玉).說她有小資產階級情調。但是革命的風暴刮到了這位林姑娘的身上,一九五七年反右運動,共產黨竟然以一場陽謀來迫害千千萬萬的知識份子和熱血青年,粗暴醜惡的革命風暴衝擊著林昭熱愛著的「人的一切」:青春、愛情、友誼、學業、事業、愛情、抱負、理想、幸福、自由。相信共產黨相信革命事業,還是相信自己的良知?林昭的良心受到煎熬。她在反右初期寫了一篇「組織性和良心的矛盾」的文章表達她當時痛苦掙扎的心境。因爲太真誠,天人交戰的林昭常常半夜跑到未名湖去痛哭,甚至一度因走不出精神的困境自殺未遂。

林昭這種掙扎在強權界定的政治正確和自己良知之間的痛苦,像我這類在毛時代度過青少年歲月的很多人都刻骨銘心地感受過。共産極權社會講目的一切手段不擇,爲了必將實現的共産主義這一人類命定的美好歸宿,我們必須忍受現時的苦難和殘酷(階級鬥爭),人類許多美好的情感:愛情、友誼、忠誠,對美、對幸福,對知識的追求都可以犧牲,甚至還被視爲阻礙革命的罪惡而于根本否定。這種意識形態在中共的洗腦加恐怖壓力下已成爲一種奴役人身心的新的宗教,能掙脫其桎梏者極少。在大躍進導致大饑餓出現後,林昭的北大右派同學陳愛文不願正視,說他相信共產黨一定會在全球勝利,人類將會生活在共産主義時代,大躍進的失敗只是暫時的挫折。這種說詞是當時許多人最後放棄良心的判斷屈從於權力的一種犬儒心理。但林昭的真誠和她深厚的人道精神使她最後走出精神的困境,她的良知戰勝了強權的說詞,亦使她的精神獲得自由。從胡杰的紀錄片和同學的回憶中可看出,這時的林昭雖然仍然悲痛,但情緒已趨於平靜,她肯定了自我,並對現實的認識有了超越和昇華,對緊接反右後出現的大躍進舉國皆狂,只有她冷眼旁觀,譏笑「共產黨瘋了」。

人類良知和現行秩序的衝突是革命時代文學的一個重要主題。法國大革命時代的人道主義作家維克多.雨果在《九三年》中曾深刻探討革命的正義和人道的正義之間如何取捨的難題,雨果肯定是林昭式的人道主義選擇。後來的歷史發展也證明只有良知的聲音才是真實的,而所謂「革命正義」往往是虛假的。

在舉國皆奴役中成爲自由人

林昭的悲劇是她選擇的結果,在死與不死之間她是可以選擇的,而當局最初也只是要壓碎她的意志(採用各種手段要她坦白認錯讓當局可以下臺),而非要消滅她的肉體。作爲情感豐富,充滿求知欲的年輕少女,林昭也是非常留戀生命的,對她「生命似嘉樹,愛情若麗花」,但是「自由無價」,林昭因而選擇自由而死非屈辱而生,亦從而使自己在舉國皆奴役的狀態中成爲唯一的自由人。

林昭的選擇是人類自古以來,從蘇格拉底、耶穌基督,捷克宗教改革家胡斯到中國革命女俠秋瑾、二戰時反抗納粹而殉難的德國神學家朋霍費爾等無數追求自由的仁人志士的精神的延續,是將人類精神從沈淪中向上提升的最偉大高尚的情操和精神財富。

英國聖公會爲表彰二十世紀人類的正義奉獻犧牲精神,於一九九八年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塑造了十位反抗極權主義、暴政和社會不公的基督教烈士的塑像,其中有人們熟悉的朋霍費爾、美國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有一九一八年被布林維什克處死的俄羅斯伊麗沙白女大公(伊麗沙白亦被俄羅斯東正教封爲聖徒),也有一九七二年在中國文化大革命中遭殺害的中國福音傳道人王志民(譯音)牧師。我認爲林昭完全有資格躋身於這些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自由戰士之列。

就像朋霍費爾的選擇的意義之對於德意志民族一樣,林昭的選擇亦是對我們這個民族的救贖,她填補了中國最黑暗的時代自由戰士反抗暴政殺身成仁的空白,延續了已奄奄一息的自由主義火種,以她微弱之軀奮力提升起正在集體沈淪的民族以免於沒頂,使得在除了暴君,佞臣、助虐者,受虐者,背叛者,告密者,苟且者之外,也有了英勇不屈的自由戰士,否則我們民族這段歷史將會更加不堪。林昭對我們民族精神的貢獻再怎樣高估都不過份。

要使林昭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

回到前面的問題:我們應該做些甚麽?

把林昭從被刻意塵封的歷史中尋求回來,把英雄還給我們的民族:出林昭的遺著和傳記,拍林昭的殉難故事的史詩片,爲林昭作歌曲,寫交響樂,演舞臺劇,塑雕像,開研究會,設立林昭基金會,成立林昭自由精神獎 …… 總之要讓林昭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要讓林昭事迹在中國近代史上占一重要篇章,要讓林昭的精神成爲我們民族的驕傲。在此我非常非常感激胡杰,是他爲此走了最重要的第一步。

林昭短短一生經歷了毛時代最黑暗的三個時期:反右、大躍進、文革。如今這段歷史完全被當局封殺或粉飾,殺人魔王毛澤東仍然被當局和民間頂禮膜拜。因此紀念林昭張揚林昭亦是爲了不要忘記毛澤東時代的殘酷、血腥、慘無人道。過去中共以虛構的一出歌劇《白毛女》騙來人民的支援,今天我們要用真實的可歌可泣的林昭去喚起中國人的良知和覺醒,相信這比無數的說理記實文章更能走進千家萬戶,打動感染千千萬萬平常人的心。

尋找林昭,喚回林昭,由現在做起,由我們做起。

──轉自《新世紀》(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法官認楊朝祥別墅漏水又風水差  1200萬價格合理判無罪
張敏:聖女林昭
專訪林昭亮與金希文 : 西雅圖音樂結合的盛事
林昭:中華民族最後的血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