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來台世界羅浮童子軍 參與第三百座橋樑造橋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佟振國╱國姓報導〕南投縣國姓鄉三級古蹟糯米橋因七二水災受損,縣府文化局昨天邀相關單位研商,初步決定修復保存糯米橋,現階段應儘速進行橋樑結構安全鑑定與暫時補強措施,學者也點出漂流木的問題已嚴重威脅古蹟安全,建議未來應在橋樑上游增設攔木柵。

造橋鋪路 不分國籍 //中央社

 

台灣人的熱情 點滴在心頭 //中央社

日行一善 //中央社

縣府文化局昨天邀內政部、文建會、九二一重建委員會、水利署第三河川局、公所、專家學者及地方居民,召開復建工程研商會議,討論古蹟保存方式、修復經費籌措及未來管理維護事宜,縣府初步提出復建計畫需要二千七百九十萬元。

  此外,會中決議首要工作就是請結構技師詳細鑑定橋樑結構是否受到水災影響,再研究保存方式,至於修復經費,內政部民政司人員強調中央會全力支持。

  水利署第三河川局認為,糯米橋有三座橋墩,排水斷面不足,已不符合水利法規定,且自然環境改變,未來的暴雨只是更多、更大,若採取原貌重建,再遭洪水沖毀只是早晚問題。

  但包括鄉長李增全、鄉代劉昌坤及地方居民代表則堅持糯米橋應採原貌修復保存,才具有古蹟的價值,也認為糯米橋與下方的北港溪橋距離過近,影響河川排水,因為糯米橋的犧牲,北港溪橋才能躲過水災侵襲,地方寧可讓道路、水泥橋樑截彎取直與拆除重建,絕不更改古蹟樣貌。

  學者蘇苗彬、段錦浩等人則提出折衷方案,認為可利用現代工程技術增加排水斷面,但古蹟橋樑可能需要抬高或新增橋孔排水,同時這次水災有大批漂流木阻塞橋孔排水,導致橋樑嚴重受損,建議在上游增設攔木柵設施,確保橋樑安全。

*台灣阿媽 外籍童軍 攜手造橋

〔記者王鈺淳╱竹崎報導〕來台參加第十二屆世界羅浮童軍大會的各國童子軍,昨天起分梯前往嘉義縣竹崎鄉,參與嘉邑行善團興建第三百座橋樑的造橋工作,童軍們頂著烈日扛沙包、剷砂石,儘管汗流浹背,卻樂在其中。

  世界羅浮童軍大會今年首度移師亞太地區舉行,並由台灣主辦。而前天起已分散到全台各地活動,其中設於嘉義地區的第五分營童軍,昨天則分六梯次,投入嘉邑行善團興建竹崎鄉和平村「仁泰橋」工作。

  仁泰橋為嘉邑行善團興建的第三百座橋,原有的和樂橋橋寬僅五公尺,只限單向通行,因此行善團決定協助造橋,斥資一千二百萬元,昨天動工,預計年底完工。昨天上午九時卅分,第一梯次四十多名外國羅浮童軍抵達工地,隨即捲起衣袖,與行善團團員投入造橋工作。

  青年童軍頂著烈日,與團員們分工合作扛水泥、剷砂石、挑擔子等,跨越國籍、語言,意義非凡,而台灣阿媽與外籍童軍一同搬運砂石景象,更是令人感動。

  儘管汗水淋漓,但來自澳洲的派翠克說,他很享受大家分工合作的感覺,過去也曾參與造橋工作,但造的是簡單的木橋,感覺很棒;來自法國的安娜雖然是女孩子,但也樂在其中,她還特地拿自己的鴨舌帽與行善團工作人員交換斗笠留念。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