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買南北貨 跟著行家走

人氣 80
標籤:

【大紀元1月1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潘玫均採訪報導 /自由時報記者陳奕全攝影]

台灣年關將近,已經開始出現趕辦年貨的民眾,市面上有不少劣質南北貨存在,如何採購安全又美味的年貨,成為民眾關切的話題。

南北貨最為人詬病與擔心的,正是產地與品質問題,因為南北貨大多是乾貨,製造過程足以影響保存問題,如果製造商為延長乾貨的保存,在食物中添加不良的化學物質,很容易造成嘔吐、腹瀉、頭痛,嚴重時還可能出現呼吸困難等危害人體的事。而很多人到金門採買年貨覺得特別便宜,後來才發現買的都是贗品或劣質品,特別是很多都是中國來的商品,問題也就出在商家販售劣質品,或是魚目混珠、未誠實告知消費者,讓消費者產生上當受騙的感覺。

走訪台灣北部南北貨大宗集聚的迪化街,各式乾貨琳瑯滿目,問問業者:「有賣中國貨嗎?」大多數的業者都說「一定有」,畢竟有些貨品在台灣根本無法生長或出產,但消費市場不可缺,當然得依靠進口,加上消費者有時候只想買得便宜,中國年貨「破壞市場」的低價,很符合需要,貪便宜的結果,就是賠上更多,這也是為什麼曾發現中國年貨中以駱駝毛充當髮菜,或水泥製成的假海參。這些業者也表示,「中國貨的品質當然沒有本地的好,對商家來說,除了不販售劣質品,只要不混充、把低價品提高價錢買,就能避免爭議,但選擇權還是在消費者手上。」

另外,中國貨常因多數食品在製造日期、成分、產地等標示不明,食品處理與生產過程資訊也不透明,加上散裝銷售、沒有外包裝,容易令人擔心會不會出現問題,更不用說萬一出了問題要如何申訴與求償。雖說不能將中國貨與劣質品畫上等號,但建議消費者這段時間選購中國年貨時還是得多加注意。

而這幾年,台灣消基會在年前都會抽查市售商品,也會舉發或提醒販售不良商品的商家,對民眾來說是一種購物保障,卻仍然無法抹去消費者心中的疑慮,民眾若想自己把關,除了尋找商譽佳的店家,也得學會辨識好壞的方法。

〈採買達人經驗談〉

乾燥過程 影響專業品質

台灣台北市迪化街老字號金豐春老闆郭惠燦的觀察是,南北貨最重要的關鍵在於乾燥,但中國產區在乾燥的過程中,不論是設備、場地、衛生條件、乾燥的方法及保存方式,都不像台灣乾貨處理時來得謹慎,這也是乾貨本身容易出問題的原因。

「中國產地廣,原物料便宜、人工又低廉,但最大的問題是,當地無法有效控管品質,南北貨需要乾燥完全,有些中國貨完全依靠日曬,或是採半日曬乾燥,就容易出現黴菌、蟲類附生的情況。」郭惠燦也說,在運送的過程中,從中國運入台灣的市場上販售,中間運送的時間與保存方式、把關動作也不嚴謹,貨品當然比較容易出問題。

〈採買基本功〉

眼、手、鼻、嘴出動 缺一不可

想買到品質好又不貴的南北貨嗎?金豐春老闆郭惠燦提供多年的經驗,教消費者辨識好貨的基本功!

●用手摸:買乾貨一定、一定要用手摸!乾貨優劣最重要的關鍵在於乾燥,製作過程夠不夠嚴謹,也可以從商品乾燥的程度得知,所以用手觸摸的訣竅在於感覺貨品乾燥度。當然,因為一般商家都將貨品曝露於外,較容易受潮,如果不是生意很好、貨品經常轉動的店家,販售貨品的品質也有差別。

●用眼看:看大小、看好壞、看顏色……,總之,購買的時候一定要先看個仔細,而且不只看看這一落的貨,還要放眼看看其他的貨色,兩相比較之下,衡量價格與品質的差異。

●用鼻聞:乾貨如果出現質變,或是在製作的過程中加入添加劑,有時候可以聞得出來,像是香菇聞到霉味,或竹笙、金針出現刺鼻的藥水味,都有可能是劣質品。

●用嘴問:問價錢、問產地、問處理方式,中國貨的價格經常「破壞市場」,但可能被魚目混珠,所以比價格不是唯一憑據,更重要的是,問問該怎麼辨別!可以不必盡信老闆說的話,但可以從老闆口中套出一些話,老闆們渾身上下都是經驗,多聊一點可以探得到更多辨識好壞的訣竅,十分受用!

10大熱門南北貨辨識法

香菇

因為溫度不夠低的關係,台灣的花菇不如日本來得品質好,選傘面完整厚實、菇傘如花形裂紋的為佳。但一般香菇選台灣產的最好,特別是埔里一帶的品質真的沒得挑;而中國進口的香菇,大多是被壓扁進口,一眼就可看出;而韓國進口的香菇,鮮度及香味都夠,是不錯的選擇。

挑選香菇時,外表決定新鮮度,乾燥度佳、菇型完整、有厚度、表面帶深褐色,而傘內顏色以米白色的最好,傘內太白不見得是好,若有黑點的則屬於不良品,用手摸起來外表粉粉的、有一種快散掉感覺的,也表示已經出現霉菌。另外以嗅覺來辨識的話,聞起來有自然香氣的為佳,避免聞起來有霉味的香菇。

干貝

干貝多是日本進口,北海道的是上等貨,口感紮實、甜度高。中國製的,由於處理的技巧尚未純熟,通常摸起來比較濕濕黏黏,外型容易散開,口感自然差很多。

挑選時,用手觸摸的感覺很重要,摸起來黏黏稠稠的,很容易發霉。還要注意顆粒大小、完整度與紮實感及色澤金黃;顏色已經轉黑、上面附著其他東西或有霉味的干貝,最好不要挑。

金針

台灣產的金針品質最好,台東、台中都有出產好品質的金針,共有金黃與雪白兩個品種,前者口感比較脆,後者比較嫩。而中國的金針,帶點咖啡色,吃起來軟軟的,不耐煮。

乾燥的金針容易因為添加過量的水溶性二氧化硫出問題,所以在挑選金針的時候,要避免顏色太亮、太紅,但是太黃、太綠的也可能有問題,以黃中帶橘紅的自然色澤最好,而且摸起來要有一點刺刺的手感,表示乾燥度夠,是品質好的金針。

髮菜

一般人誤以為髮菜是海裡的產物,那就錯了,髮菜是內蒙古出產的,台灣並不生產,所以中國進口的髮菜占了市場大宗,不過,多為人工栽植,因為中國官方已明文規定禁採野生髮菜。

假髮菜時有所聞,民眾若不知真假,可從其外觀約略能夠辨識,風乾的野生髮菜應呈暗褐色,色澤過於光亮的,多是人工栽培或假造的「假髮」。而品質好的髮菜,在處理時會梳理得很好,所以純度夠(一般純度60~100%),不容易掉落、散散的,而且內外的質感、顏色一樣,買的時候可以翻起來內外對照,要仔細看才看得出玄機。另外買回家泡水後,會整團發漲、不會掉色(脫色)的較好。

魷魚

目前台灣市面上的乾魷有阿根廷、紐西蘭及福克蘭群島捕捉的三種等級,最多見的是阿根廷魷魚,頭小身長,品質也最好;中國生產的魷魚,品質很差,往往添加了大量防腐劑,一般有商譽、經驗的店家,多半是不會進中國的魷魚。

選購魷魚時可以從嗅覺來判斷,聞起來不要有嗆鼻味與霉味的比較好;還可以用看的,主要看魷魚身的顏色,若呈現通透微亮的淡咖啡色,品質比較好,要是顏色太黑,有可能是乾燥過頭或質變。但一般乾魷魚表面出現白白的現象都是正常的,店家販售的時候,白粉較少,買回家之後與空氣接觸,容易長出更多,建議可放冰箱保存。

木耳

木耳大多是產自台灣本地,乾燥度佳、品質也有一定水準;坊間也有中國進口的木耳,但容易潮濕,聞起來有一點臭臭的。挑選木耳時謹記「黑白分明」的原則,要是白的那一面已經出現灰灰黑黑的顏色,盡量避免購買。

竹笙

竹笙大多仰賴中國進口,以福建及雲南產的最多,一般說來,前者大多人工培養,蒂頭較大、網狀粗、纖維厚,還可能帶有一種香水味;後者多野生,網狀細膩、用手壓的時候充滿了彈性,還帶有一股自然的香氣,形狀也比較大,屬於上品。

挑選竹笙的時候,除了看形狀的完整性及乾燥度之外,也要用手壓壓看,有彈性者為佳,長得乾乾癟癟的屬於品質較差的;另外,顏色太白的有可能是漂白、太黑有可能是劣質品;不過,聞起來有一股酸酸的味道並不是壞了,那是傍生於竹子旁的竹笙,特有的香氣。

海參

目前台灣坊間可見的海參有日本刺參、烏參和白參三種,只有小指頭長度的日本刺身最貴。

一般挑選海參時,看顏色、看大小、也看形狀的完整度,通常相去不遠,但可以拿在手上量量海參的紮實度,拿起來沉沉的、有紮實感的為佳。比較容易看出端倪的是日本刺參,生海參的運動量、健康度,關係著吃起來的口感,日本刺參上的刺越長、越尖、越刺,表示這隻海參較健康,不論是發泡的大小或口感都會比較好。

蝦米

台灣本地的蝦米質量都佳,價格也不高,是很好的選擇;坊間也有中國進口的蝦米,但可能出現顏色太紅,或是乾燥度不夠而出現發霉的現象。

挑選蝦米時,大小決定價格,卻不保證好壞;蝦米多半會添加黃色或紅色食用色素,過量了對人體有害,所以看蝦米的顏色表示好壞,卻不一定新鮮。因此要辨別蝦米品質,記得要拿起來聞一聞,好的蝦米會散發出一股淡淡、新鮮的自然香氣,甜度及鮮度都夠。另外,為了保存,有些蝦仁在製作中加入了鹽巴,但含鹽過多容易出現潮濕、發黴的現象,用手摸就摸得出來。

花生

花生大多產自台灣本地,而且品質佳、價格穩定;但市面上也看得到中國進口的花生,價格低,但品質不穩定。

台灣花生一年產兩次,所以可以看到一些店家會販售兩落的花生,顏色較白、較粉嫩的是新品,色澤稍暗沉的就是上一季的收成,差別在於收成時間。

挑選花生時,一定要用手去摸摸,感覺花生的乾燥度,更重要的是細看有沒有長芽?長了芽的花生表示受潮,口感當然不好,吃了也對身體有害。挑花生時也要記得看一整袋的大小、亮度、品質是否均勻,若一整袋中,脫皮、爆裂、長芽的比例太高,就別買了吧!(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專家:有人用內疚來操縱你的3個跡象
番茄:廚房裡的紅寶石
如果你經常凌晨1點以後才睡覺 看看這個
人死時大腦會發生什麼事? 醫生這麼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