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冬林:浦熙修在文革期間

—— 女兒的回憶

袁冬林

人氣 24
標籤:

【大紀元1月12日訊】浦熙修—著名報人、記者。1910年生於上海。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1936 年進《新民報》工作,後擔任重慶及南京《新民報》記者、採訪部主任,參加過國共重慶談判等重大政治事件的採訪活動。1948年曾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入獄。 1949年後,任上海《文匯報》副總編輯兼駐北京辦事處主任,曾三次赴朝鮮前線採訪報道。1957年被劃爲“右派分子”,後平反。1970年因病卒於北京。

  戰勝外交部長的“風雲記者”

  在1949年以前,母親在新聞界算得上大名鼎鼎的記者。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同年8 月,毛澤東應蔣介石之邀到重慶進行和平談判,母親爲此寫了很多報道(《毛澤東爲團結而來》、《毛澤東辭別重慶》等)。第二年1月政治協商會議召開,開幕前的一個月裏,母親有計劃地採訪了參加會議的全部38位元政協代表,讓他們對關係國家生死存亡的問題發表看法。那些代表可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共產黨方面有周恩來,無黨派人士有傅斯年、民主黨派人士有張瀾、沈鈞儒,國民黨方面有陳立夫、外交部長王世傑,等等。

  王世傑考慮到自己在國民黨政府中身居要職,言論舉足輕重,要求不署名字,母親也就順水推舟答應了在報道中只說“某代表”。不過38位代表中37位都有名有姓,人們自然也就知道這位“某代表”就是王世傑了。所以當時有人說:“浦熙修真不簡單,相互鬥智的結果,居然使一位老練的外交家,成了她這‘無冕之王’的手下敗將。”母親的採訪,逐日發表在重慶《新民報》晚刊的頭版上,報道反映了被訪者對時局的看法和對國家前途的主張,也明朗地表達了自己的政治主張。

  1946年2月國民黨特務在重慶打傷李公僕、郭沫若等人,製造了“校場口事件”。

  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門爲了掩蓋事實真相,強令各報只能登中央社報道。母親和報館同人巧妙地把國民黨特務搗毀會場、打人的詳細經過整版登在了報紙的廣告欄,揭露了事實真相。

  那年5月份,國民黨還都南京,當時國共兩軍武裝衝突日益激烈。6月份,上海爆發十余萬人的反內戰遊行,並派代表到南京請願。當代表團到達南京下關車站時,遭到了國民黨精心策劃指揮的所謂“難民”的包圍毒打,前往採訪的母親也被打傷。第二天她被擡到家裏,我看到她的旗袍被撕裂了,上面都是血迹,後背一側從上到下都是淤血。當時各界人士不斷地來看望母親,記得郭沫若還寫過文章,說是過去他挨打記者看望他,現在又輪到他看望挨打的記者了。

  到北京:老記者有了新問題

  1949年6月,母親一個人從上海來到北京。不久,我跟弟弟也從上海來到北京讀書。那段時間,我覺得母親在耀眼的陽光下心花怒放,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照得都睜不開眼”。母親到了北京之後,有三個報館可以選擇:光明日報、新民報,另一個是文匯報。母親之前曾經在新民報工作,再加上過去的老闆陳銘德也非常希望她過去,於是她就去了新民報,後來她覺得新民報在北京的勞資關係比較複雜,就從新民報退出了。光明日報她也去過,但是她覺得光明日報是黨派報,而且她又是自由慣了的,所以沒有多久,她覺得不能適應,也就退出了。

  正好又有文匯報的老總徐鑄成邀請她到文匯報,她也覺得那裏更適合她,就過去了。母親進入文匯報之後,開始是文匯報的副總編輯兼北京辦事處的主任。徐鑄成從報社撥出錢,在現在的燈市口西口朝陽胡同那塊買了房子,就算建立起了辦事處。當然,現在那裏,已經沒有任何痕迹了。

  在過去的年代裏,母親在新民報是以跑獨家新聞和專訪著稱。母親到了文匯報之後,也跑了一些獨家的新聞。後來規定重大新聞必須統一用稿。她覺得,有點不知所措,不知道怎麽適應這種新的形勢。我聽過去的一些老人說起母親,說她四面八方的關係都有,到哪里都不愁沒有新聞。在那段時間,不僅是母親一個人感到困惑,就連她周圍的同人也感到困惑,文匯報之後就轉向教育方面的報導,版面也很少。1956年5月,文匯報停刊並入教育部領導的教師報,母親也跟著轉入了教師報。

  母親在北京的辦事處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她接受上海的領導,她在北京的辦事處並沒有黨組織。解放前,母親曾經多次提出要求入黨。解放之後母親跟領導提起入黨的事情,得到的答復是:五年之後再說吧。

  原因是什麽呢?她心中明白:又是因她和被認爲是資產階級政客的羅隆基的交往。母親去世之後,不少過去跟她交往過的阿姨伯伯們告訴我,母親雖然是從舊社會過來的,但是在思想上一直比較單純,沒有多深的城府。入黨不成,她的內心感到壓抑,在政治上感到非常失落。

結交羅隆基:從戀人到“右派”同盟

  母親和羅隆基的相識,是在1944年的重慶。作爲記者,母親欣賞羅隆基的學識。

  但是兩個人真正的深交,卻是在1947年的南京。羅隆基經常指導她寫文章,還告訴母親,說你不能總是這樣子跑來跑去,你應該像美國的記者那樣寫專欄文章。另外,羅隆基的英文特別好,母親的英文不好,她也常常跟羅隆基學英語。就這樣,兩個人的感情越來越好。但是周圍親友對羅的人品頗有微詞,不贊成他們的交往。母親和父親離婚之後,曾經一度想和羅隆基結婚。但是因爲羅隆基有肺病,後來又被國民黨軟禁,沒有結成。這期間,我三姨(浦安修,彭德懷的夫人)以及其他的家人都極力勸她不要跟羅結婚,這讓她感到很苦惱。

  解放之後,周圍種種情況的變化使得她跟羅隆基開始有了距離。1950年底,我參軍,第二年,她給我寫信,再說到她跟羅隆基的關係時,她寫道:我和羅隆基都不想結婚了,雙方也都無意結婚,之後只是作爲朋友交往爲好。母親這種矛盾的心情,一直持續到1956年。

  1956年,《文匯報》復刊,把自己定位爲高級知識份子的陣地。華羅庚、向達、潘光旦、張東蓀、吳晗、費孝通等人很快就成了那裏的常客。然而到了 1957年7月1日,毛澤東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文匯報的資產階級方向應當批判》,說:“嚴重的是文匯報編輯部,這個編輯部是該報鬧資產階級方向期間挂帥印的,包袱沈重,不易解脫———文匯報駐京辦事處負責人浦熙修,是一位能幹的女將。人們說:羅隆基-浦熙修-文匯報編輯部,就是文匯報這樣一個民盟右派系統。”母親對於共產黨有很深的感情,解放前住在重慶的時候,周恩來經常打電話到我們家,就黨不便出面的問題,跟母親商量如何用新聞的方式發表。帶著這種感情,母親從來不曾對黨有過懷疑,母親覺得既然共產黨說她錯了,那她肯定就錯了。但是她錯在哪里呢?她不知道。

  被逐出新聞界,離開文匯報

  那時候,我在北航讀大四,住校,當時學校裏的運動搞得很緊張,不上課。我接到學校黨委的通知,爲了防止挨批鬥的母親出意外,要我回家看著她。母親已生病在床,身體很差:吃飯,吃不下;睡覺,睡不著,要靠大量的安眠藥才能入睡。我當時心裏很著急,希望她能儘快跟羅隆基劃清界限,但又說不出什麽道理,只是默默地注意她,別吃多了安眠藥。

  大姨浦潔修雖然是民主人士,但是表現得比黨員還左,那時候她經常到我家來給母親“做工作”。後來大姨告訴我,她是受了周總理、彭老總、劉仁(北京市委副書記)的囑託來動員母親交待她的問題。大姨的態度總是很嚴厲,她對母親說你應該怎樣怎樣。大家逼著母親找出她的日記和來往信件。找出來的東西,不管是什麽內容,大家都儘量往“羅隆基-浦熙修-文匯報編輯部,就是文匯報這樣一個民盟右派系統”這個政治公式上套。

  母親成爲右派之後,被逐出新聞界。1958年,母親離開了文匯報。外婆在西城給她租了一個房子。後來,母親被分配到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工作,母親說: “新聞記者當不成了,當舊聞記者。”從1959年一直到文革開始,母親一直在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資料》從創刊到文革前一共出了55本,可以說每一本都浸透了母親的心血。

  身患癌症,孤獨去世

  1965年,母親被查出患直腸癌。第二年6月,做完手術後,母親住進了香山療養院,每天堅持爬山鍛煉身體。

  沒想到“文革”隨即爆發,香山療養院沒有辦法住下去了。她一個人回到了家裏,病情復發,到了1967年,母親幾乎都沒有辦法走動,北京醫院也住不了了,醫療關係被轉到了政協禮堂附近的白塔寺北醫附屬人民醫院,準備開刀。但是醫院不知道怎麽知道了母親是大右派,就在她的病例上寫了“明天鬥爭大右派浦熙修,勒令她出院”。

  那時我和弟弟也在挨批鬥,沒有辦法陪在她身邊。

  1969年,我不許回家的禁令被解除,我回到家裏看望母親,母親的下身在經歷了幾次手術之後已經被挖空了,床周圍又是管子又是瓶子,屋裏的臭味,要點香才能沖淡。隨之我被告知要去幹校學習。我當時很矛盾:母親這個樣子,我怎麽走?學校的同事跟我說:還是去吧,不然將來你怎麽說得清楚?終於,我狠了狠心,決定去幹校。

  我清楚地記得,那是1970年的3月,我輕輕地跟母親說:娘,我要去幹校了。她淚流滿面,知道再也看不到我了。後來平靜之後,知道我胃不好的母親,在家裏翻出她參加抗美援朝的時候穿過的皮襖以及褥子,叮囑我不要凍著。

  母親病危時,我在幹校,弟弟也出差了,三姨也只能是偶爾去看看她。政協的老人設法把母親送到醫院。我從幹校回來之後,三姨告訴我,在母親最後的日子裏, “瘦得像骷髏一樣”。母親背著沈重的政治包袱,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孤獨悲涼地死在醫院的走廊裏。在給媽媽辦喪事的時候,我不忍去看母親的樣子,所以一直到現在,每當我想起她,她還是那副臉上有著深深的酒窩、堅毅、姣好、恬靜,很善良的樣子。
  

作者爲浦熙修之女,生於1933年。1950年參軍,1953年轉業考入北京航空學院飛機工藝專業,1958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89年退休。退休後編著有《浦熙修:此生蒼茫無限》等書

──轉自《觀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