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中國銀行界壞帳減少

標籤:

【大紀元1月14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許波報導) 中國政府說,去年中國16家大中型銀行減少不良貸款成績顯著,銀行貸款的審查和批准程序有了顯著改善。然而專家指出,由於中國還沒有完全實行市場經濟體制,今後政策性貸款還會有,壞帳也會不可避免地繼續出現。

*銀監會:壞帳率大幅下降*

中國銀監會透露,2004年,中國16家大中型商業銀行共減少銀行壞帳3946億元人民幣,使銀行貸款的壞帳率由去年年初的17.8%下降到年末的13.2%。截止到2004年末,中國現有的不良貸款總額還有1萬7千2百億人民幣。

減少壞帳率是中國當局推動銀行體制改革、擴大銀行商業化經營的一個組成部份。

*中國加大改革力度*

美國西東大學商學院管理系主任尹尊聲在接受本台採訪時說:“壞帳在過去幾年一直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特別是在中國加入WTO以後,金融系統要對外開放。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就表明中國的金融銀行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很難和其他發達國家的銀行進行公平競爭。”

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達成的協議,中國將從2007年開始全面開放金融市場。屆時花旗銀行、匯豐銀行,以及其他國際金融財團將在完全平等的商業化基礎上與中國同行競爭。面對這一緊迫的時間表,中國政府近年來加大了銀行金融體制的改革力度,鼓勵大中型商業銀行實行資金重組、消除壞帳以及資本上市等措施,向經營體制商業化的方向邁進。

*尹尊聲:貸款發放有改變*

中國銀監會把壞帳率的減少主要歸功於在貸款的審查和批准程序方面嚴格把關,去年中國為抑制經濟過熱而採取的控制信貸規模的措施也有助於減少新的不良貸款的出現。經濟學家注意到中國在銀行商業化和規範化經營方面取得的成效,也注意到銀行職能方面的變化。

美國西東大學商學院管理系主任尹尊聲教授對本台表示,過去中國的國有銀行完全是國家或政府的銀庫,貸款發放不是根據商業風險和經濟效益,而是根據國家政策和政府的行政指令。

他說:“原來的貸款主要是政策性的,主要的對象是大中型國營企業。這種情況現在有了改變,貸款的重點從大中型企業逐漸轉移到不管企業所有權性質如何,只要你有很好的表現,是一個合理的項目,銀行都給貸款,包括私營企業。”

*壞帳處理令人失望*

尹尊聲教授說,中國當局解決國有銀行不良資產的另一個辦法是把銀行壞帳剝離出來,交給專門的機構處理。1999年以來,中國成立了四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專門負責處理四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主要是向海外投資者以低於帳面價值的價格出售銀行的不良資產。

中國銀監會星期四透露,去年中國四家金融管理公司累計處置不良資產6756億人民幣,回收現金1370億元,佔處置不良資產總數的20%。但是國際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出售銀行壞帳的決心和步伐還不夠大,中國監管部門的猶豫不決使得出售銀行壞帳的過程非常漫長,而且最終獲得批准的交易令人失望。

美國永安會計師事務所的中國首席代表羅德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自從1999年以來,推到國際市場上的700多億人民幣的壞帳中,只有13億達成交易,不到6%的銀行壞帳被外國大銀行收購。羅德曼介紹說,中國政府害怕國有資產流失,公眾輿論也有抵觸情緒,另外政府部門條塊分割,效率低下,這些都阻礙了銀行不良資產得到有效的處理。

*尹尊聲:壞帳不可避免*

專家指出,雖然中國在處理銀行壞帳的問題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改革的路程還很漫長。美國西東大學商學院管理系主任尹尊聲認為,由於中國還沒有完全實行市場經濟體制,今後的政策性貸款還會有,而壞帳還會不可避免地出現。

他說:“國家投資的一些基建項目盈利效果不一定很好,短期內也不能見效,但政府還得投資。許多這些投資都是通過建設銀行實現的。另外,為了解決就業問題,一些本來應該破產的企業還要繼續維持下去,這涉及到社會就業和社會穩定的問題。這種情況下,政府還是會有一些政策性的貸款。”

中國官方媒體星期四報導說,中國今年將投資120多億人民幣,用於鐵路建設。這筆基建投資比去年增加了一倍。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兩大國有銀行海外圈錢夢難成真
中國銀行上調境內美元小額外幣存款利率
香港中銀研判人民幣升值遠低於市場預期
中國銀行遭歹徒冒名設網盜取卡號密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