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中国银行界坏帐减少

标签:

【大纪元1月14日讯】(美国之音记者许波报导) 中国政府说,去年中国16家大中型银行减少不良贷款成绩显着,银行贷款的审查和批准程序有了显着改善。然而专家指出,由于中国还没有完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今后政策性贷款还会有,坏帐也会不可避免地继续出现。

*银监会:坏帐率大幅下降*

中国银监会透露,2004年,中国16家大中型商业银行共减少银行坏帐3946亿元人民币,使银行贷款的坏帐率由去年年初的17.8%下降到年末的13.2%。截止到2004年末,中国现有的不良贷款总额还有1万7千2百亿人民币。

减少坏帐率是中国当局推动银行体制改革、扩大银行商业化经营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加大改革力度*

美国西东大学商学院管理系主任尹尊声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说:“坏帐在过去几年一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金融系统要对外开放。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表明中国的金融银行系统在国际市场上很难和其他发达国家的银行进行公平竞争。”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达成的协议,中国将从2007年开始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届时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以及其他国际金融财团将在完全平等的商业化基础上与中国同行竞争。面对这一紧迫的时间表,中国政府近年来加大了银行金融体制的改革力度,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实行资金重组、消除坏帐以及资本上市等措施,向经营体制商业化的方向迈进。

*尹尊声:贷款发放有改变*

中国银监会把坏帐率的减少主要归功于在贷款的审查和批准程序方面严格把关,去年中国为抑制经济过热而采取的控制信贷规模的措施也有助于减少新的不良贷款的出现。经济学家注意到中国在银行商业化和规范化经营方面取得的成效,也注意到银行职能方面的变化。

美国西东大学商学院管理系主任尹尊声教授对本台表示,过去中国的国有银行完全是国家或政府的银库,贷款发放不是根据商业风险和经济效益,而是根据国家政策和政府的行政指令。

他说:“原来的贷款主要是政策性的,主要的对象是大中型国营企业。这种情况现在有了改变,贷款的重点从大中型企业逐渐转移到不管企业所有权性质如何,只要你有很好的表现,是一个合理的项目,银行都给贷款,包括私营企业。”

*坏帐处理令人失望*

尹尊声教授说,中国当局解决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另一个办法是把银行坏帐剥离出来,交给专门的机构处理。1999年以来,中国成立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专门负责处理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主要是向海外投资者以低于账面价值的价格出售银行的不良资产。

中国银监会星期四透露,去年中国四家金融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良资产6756亿人民币,回收现金1370亿元,占处置不良资产总数的20%。但是国际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出售银行坏帐的决心和步伐还不够大,中国监管部门的犹豫不决使得出售银行坏帐的过程非常漫长,而且最终获得批准的交易令人失望。

美国永安会计师事务所的中国首席代表罗德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从1999年以来,推到国际市场上的700多亿人民币的坏帐中,只有13亿达成交易,不到6%的银行坏帐被外国大银行收购。罗德曼介绍说,中国政府害怕国有资产流失,公众舆论也有抵触情绪,另外政府部门条块分割,效率低下,这些都阻碍了银行不良资产得到有效的处理。

*尹尊声:坏帐不可避免*

专家指出,虽然中国在处理银行坏帐的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改革的路程还很漫长。美国西东大学商学院管理系主任尹尊声认为,由于中国还没有完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今后的政策性贷款还会有,而坏帐还会不可避免地出现。

他说:“国家投资的一些基建项目盈利效果不一定很好,短期内也不能见效,但政府还得投资。许多这些投资都是通过建设银行实现的。另外,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一些本来应该破产的企业还要继续维持下去,这涉及到社会就业和社会稳定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政府还是会有一些政策性的贷款。”

中国官方媒体星期四报导说,中国今年将投资120多亿人民币,用于铁路建设。这笔基建投资比去年增加了一倍。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两大国有银行海外圈钱梦难成真
中国银行上调境内美元小额外币存款利率
香港中银研判人民币升值远低于市场预期
中国银行遭歹徒冒名设网盗取卡号密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