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還在燃燒嗎?

Chuck Colson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1月22日訊】連日來的暴力騷亂已將法國的大小城市變得如同戰區一般,而此刻專家們正忙著爲這次騷亂搜尋合理的解釋。有的說應該歸罪於法國青年人中間那居高不下的失業率。還有的說這都要怪法國社會沒能好好吸收那些伊斯蘭移民的後裔。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它們都只不過觸及到表面的症狀而已。真正深層次的問題在於:法國自身傳統道德與文化活力的喪失。

法國移民後裔男性青年的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四十,這已是衆所周知的事實。但卻很少有人關心這駭人聽聞的數位背後的原因。答案不是別的,正是法國現在的經濟體制。對此作家Elizabeth Eaves一針見血地指出:”(法國經濟)正活活吞噬著法國的年輕人。”

對於多數法國人來說,現在的這個體制簡直就是夢幻般的:一星期工作35小時,一年六個星期的帶薪休假,還有那如鐵飯碗一般幾乎不可能被解雇的就業制度。而維持這種烏托邦似的福利體系的負擔則落到了位於社會經濟等級底層的人們身上。換句話說,現在的法國經濟體制幾乎創造不出新的就業機會。

而按照目前的態勢來看,要改變這種導致經濟停滯不前的陳腐制度的幾率卻幾乎爲零。正如Eaves指出的那樣,”只要那些騷亂者還沒有鬧到凱旋門門下,多數的法國人就仍將繼續選擇這個讓他們坐收既得利益的制度。”

但正是這種目光短淺的制度使得法國社會始終存在著那麽一批無所事事的年輕人。而正如任何犯罪學家都將告誡你的那樣,象這樣一個充斥著上述這種年輕人的社會,其大街小巷必將是麻煩不斷。實際上事實也印證了這一點。這次在法國發起騷亂的許多青年人都將他們焚燒汽車的原因之一歸結於”窮極無聊”。

如果說法國的經濟政策是極具自我破壞性的和目光短淺的話,那麽法國在吸收融合外來移民方面作得更是形同虛設,毫無任何成效可言。法國的問題不是在於它是否象美國那樣對移民的宗教和民族傳統給予了合理的接納,而是在於它沒有採取有效措施來促使那些新來移民和他們的子女脫離那些藏垢納污的移民聚居區和伊斯蘭極端主義思想的影響,導致後者對移民青年的影響日益蔓延和擴大。正如一個在移民聚居區土生土長的年輕人告訴CBS記者的那樣,”在這兒你就已經不是在法國了 “。

伊斯蘭極端主義思想對法國穆斯林移民社會的鉗制非常嚴重,其中最醜惡的一幕表現在對那些違反伊斯蘭極端主義法西斯教條的年輕女性的摧殘上。這些女性通常會遭到輪奸。Samira Bellil是一個祖籍阿爾及利亞的年輕穆斯林女性,她三次受到伊斯蘭極端分子的姦污。不但沒有任何人給予她任何同情和救助,她甚至被自己的親身父母趕出了家門。

其他類似Bellil淒慘經歷的例子還有很多。去年,一名17歲的少女被一名伊斯蘭極端主義歹徒活活燒死。難怪在法國的大多數穆斯林女孩爲了避免遭受類似的慘禍而不得不整日戴上面紗,絲毫不敢抛頭露面。

儘管那些最具轟動效應的暴行受到追究,施暴者也受到起訴,多數的類似犯罪行爲實際上大都不了了之。而法國政府也一直沒有要去努力終止在移民聚居區橫行無忌的恐怖和暴力行爲的意思。人們似乎更願意把頭扭到另一邊,去享受巴黎夜生活的喜悅。但他們可曾知道,時間的推移和人口的消長都站在伊斯蘭極端分子一邊。法國人不願意生孩子,人口出生率一降再降。而法國穆斯林移民的人口出生率卻要比前者高得多,且有新的穆斯林移民源源不斷地進入法國。可以說,我們所瞭解的那個本來意義上的法國正在消亡。

如同處於這個後基督教時代的其他歐洲國家一樣,法國面臨的真正問題在於這個國家墮落的,僵化的,充滿弊端和缺陷的世俗主義世界觀。法國已經丟棄了其本來的基督教傳統,拒絕對其問題叢生的福利制度施加改革,並且沒有一個明確的道德理念。法國道貌岸然地拒絕和蔑視英美兩國以道德責任感爲主導的外交政策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沒有了一個長遠的理念,人類社會必然衰落,這就是爲什麽法國社會注定將會吞噬它的年輕人,並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那些年輕人對它反戈一擊的原因。

【作者Chuck Colson爲Townhall專欄作家,美國知名保守派社會活動家。】

原文:Is Paris Burning Yet?
France’s Homegrown Muslim Problem
Nov 14, 2005
by Chuck Colson

──轉自《右派網》(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台灣少女黃伊宣在國際大提琴賽活動嶄露頭角
法國旅遊業並沒有因開放中國觀光客而獲利
【熱點互動】法國大騷亂解析
法國官方網站公布命令延長緊急狀態三個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