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鍇:黎秉寧三訪胡耀邦

高鍇

標籤:

【大紀元11月23日訊】在紀念胡耀邦同志九十誕辰的日子裏,我想起黎秉寧同學三訪胡耀邦的往事。

黎秉寧是燕大新聞系49級同學。他父親原是位國民黨軍官,因不滿蔣介石黑暗統治提前退休。他姑媽是雷潔瓊,時任燕大社會系教授。1949年8月,在雷先生和革命大潮影響下,黎秉寧和他哥哥乘船繞過國民黨的封鎖,趕在開學前到燕京大學報到,並參加了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開國大典。

黎秉寧為人熱情、正直、率真,思想活潑,有啥說啥,常有驚人之語,因此擁有「靈感」的雅號。1953年,他畢業分配到《中國青年》雜志,工作積極,但隨著左的路線不斷升溫,他的階級出身就成了使用的障礙。例如,要求加入青年團,因所謂出身成份復雜,長期未獲批準,直到匯報到團中央,在團中央常務書記胡克實親自過問下,才獲得解決。60年代初,他被調往內蒙古呼和浩特。他妻子徐德懋(燕大新聞系50級)是一位頗有才華的女編輯,也被調往呼市一所小學任教。 「文革」開始了,他積極響應號召,向「走資派」開火。等烽煙稍稍落定,他的出身成了對立面打擊的目標,本派也不敢保他,在被七鬥八鬥之後,更被開除了公職。

1973年,他生活無著,滿腹悲憤,來到北京告狀。那時「四人幫」統治,何處是伸冤的地方?老同學李禹興(新聞系49級)告訴他一個消息,中央批準胡耀邦從河南「五七幹校」回北京養病來了,家住燈市西口富強胡同。黎秉寧頓時產生「靈感」:胡耀邦是團中央書記,我原是團中央《中國青年》雜志的編輯,我和他應屬「老同事」,何不找他想想辦法?

某日清晨,他徑直去了耀邦家,敲門,應門者問:「你找胡耀邦有什麼事?」黎答:「我跟他是老同事,來看看他。」當即被請進客廳。客廳不大,很淩亂,桌上、地上、沙發上遍是書報,只見胡耀邦正坐在一小圓桌旁吃早飯,見黎進門,問:「你是誰呀?怎麼不認識?」黎答:「我原是《中國青年》編輯,聽過您好多次報告,我可早認識您了!」 胡耀邦就請他在小圓桌對面坐下,讓家人端來一付碗筷,說:「你來這麼早,還沒吃早飯吧,來!咱倆一塊吃。」黎也不推讓,和胡耀邦面對面吃起來。秉寧至今記得這頓早餐非常簡單:一碗白粥、二片烤饅頭、一碟鹹菜和油炸花生米。二人邊吃邊聊。黎講了自己被開除公職,生活無著。胡耀邦問:「你參加造反了吧?」黎答:「我參加了,很積極的。」 胡耀邦問:「你參加派鬥了吧?」黎答:「我是本單位一派組織的頭頭,在另一派掌權後,我就被開除了。」 胡耀邦寬厚地笑道:「你們都是響應號召嘛!年輕人怎麼可能不參加運動呢?」黎說:「我們積極參加文化大革命,造走資派的反,當權派吃足了苦頭,造反派也吃了不少苦,幾年了,一直是亂紛紛的,以後怎麼辦呢?」胡耀邦說:「現在是大家都該好好想想的時候了」。隨後,他詳細問黎在內蒙的所見所聞,黎本是愛說的人,蒙老領導問詢,就繪聲繪色地講了當地武鬥、大規模逮捕『內蒙黨』人、工廠停工、人民生活困苦等許多情況。胡耀邦仔細地聽,沉思默想,一言不發。

正說話間,只見胡克實同志端著杯茶進來。克實在團中央是胡耀邦的副手,也已從 「五七幹校」回返北京。他家住胡耀邦後院,兩院之間有一小夾道,可以隨便來往。胡耀邦見克實進來,就說:「克實啊,我給你引見一位你的老部下。」原來,克實在團中央分管《中國青年》工作,正是黎的上級,對黎秉寧這個名字似有記憶,聽說他被開除了公職,憤慨地說:「人家從香港回來投身新中國建設,現在連飯都吃不上,這太不像話!不符合政策!不對頭!」一連串同情的話,讓黎秉寧感動得直要掉淚。胡耀邦安慰他道:「你放心,莫看我和你一樣沒有工作,還戴著頂(走資派)帽子,但我想,困難總是能克服的。讓我們一起來想想怎麼解決你的問題吧。」他和克實扳著指頭算,內蒙有哪幾個幹部已經「解放」,他們各分管什麼工作?為人怎樣?

反復商量後,胡耀邦口說,克實執筆,當即寫了一信給內蒙革委會某同志,兩人都在信上簽了名,把信交給秉寧說:「你帶這信去直接找他,我們相信這同志能幫你落實政策,恢復工作」。秉寧連聲道謝,隨後告辭。胡耀邦親自送他到門口,又囑咐道:「你還是要做思想準備,現在有的同志怕沾我的關系,可能會推託,不幫助你解決問題,那也別著急,你先去找他試試,如若不靈,再來找我,我和克實另想辦法。若是解決了問題,你也要告訴我,讓我知道,也好放心。」

黎秉寧惦念妻兒,急匆匆趕回呼和浩特,第二天就到內蒙革委會送信。由於以前是批鬥對象,一到革委會門前就心慌,但沒想到,信一送進去,立即有請,領導人親自接見,迅即找有關部門解決問題。秉寧深深感受到,無論「四人幫」一夥如何醜化胡耀邦同志,胡耀邦在廣大幹部和群眾中的威信是不可動搖的。

過些日子,黎秉寧出差到京,又在一個清晨造訪耀邦,胡耀邦仍請他一起吃早飯,聽他匯報恢復工作的過程,很是高興,並鼓勵他好好工作;又問內蒙情況,他告之:「比較以前平靜多了,很多人變了樣似的,不想再造反,不想再鬧了」。胡耀邦沉思半響,說:「人心思定啊!」

秉寧第三次到胡耀邦家是一年以後,他扛了一口袋地瓜(土豆)到胡耀邦家。家人說:「耀邦調中國科學院工作了,忙得日夜不照面。」黎未見到耀邦也頂高興,他要家人轉達他祝胡耀邦同志工作順利,馬到成功;還說:「這是我在呼市家門口空地上自個種的地瓜,剛收的,送給耀邦同志嘗嘗鮮。」家人說:「耀邦同志是從來不收禮品的。」秉寧說:「地瓜算什麼禮品?若要說是送禮,那耀邦先請我吃了早餐,我們是禮尚往來。」

秉寧在北京期間,又聽到胡耀邦在中科院搞整頓的許多小故事,很多方面都大有起色,大得人心。秉寧高高興興地回到呼市。沒想到,過不多時,「四人幫」又掀起「反復辟」的妖風,胡耀邦主持制定的整頓科學院的「匯報提綱」,被當作全國批判的三大「毒草」之一。

由於某種緣故,「文革」後期出現一個新政策,允許海外歸來的人回返出身地。秉寧帶著妻子女兒去了香港。

「文革」結束,胡耀邦在老一輩革命家支持下,平反了如山的冤案,對撥亂反正作出巨大貢獻。秉寧歡欣鼓舞,曾寫信給我說:「在鄧小平、胡耀邦的旗幟下,中國一定能實現偉大的復興。」他準備回北京工作。但是,後來出現了意想不到的事,很多人想不通,黎秉寧也想不通,他去了美國,受聘在一家養老院任院長。 1999年4月,燕大返校節,黎秉寧來北京和同學們歡聚,他給我講了三訪胡耀邦的經歷,在他平緩的敘述中,流露出對耀邦同志的無限敬重,無比深情;而透過他的親歷,我深切感受到耀邦同志在那樣困難的氛圍下,始終跳動著的強烈的憂國憂民之心。他觀察國事,思考未來。他對人民的關愛,無私而真誠,在看似平凡的一言一行中,顯示偉大革命家、政治家的胸懷,讓人們永生難忘,永遠回憶。

──原載《議報》第225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